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2009-12-08 04:23
新作文·中学作文教学研究 2009年10期
关键词:屋檐人生作文

朱 静

牛顿说:“如果我看得比较远,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上。”古语日:“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同样道理,我们可以借助前人的力量成就自己优秀的作文。尤其是在高考考场上,很多考生写到作文的时候,往往时间所剩不到五十分钟,这时最好的莫过于脑子里有现成可以套用的段落。所以平时作文素材的积累显得很重要。尤其是对于作文中下水平的学生来说,背诵一些现成的段落后走上高考考场是他们制胜的法宝。鉴于学生作文水平参差不齐的情况,本人在教学中摸索了一些素材积累的方法,敬请指正。

一、提炼名著精髓,解读人物内涵

对名人的深度解读一定是建立在对此人充分认识的基础之上。但学生平时学习紧张,基本没有时间去看课外著作。即便是在百忙之中抽空看了,也不会有一定的深度。所以借助名家思想提高自己的思想高度,也是提升作文水平的一个有效方法。那平时如何积累人物评论类素材呢?本人有如下思考:

有很多名家介绍名人的作品,比如要写沈从文,汪曾祺的《星斗其文,赤子其人》一定是绕不过去的;如果你想写张爱玲,那《张爱玲的一抹苍凉》是再好不过的阐释;如果写到韩愈、柳永、周恩来那一定要去看看梁衡的作品《读韩愈》《读柳永》《大无大有周恩来》。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把这些经典的思想,进行浓缩,以备己用。

比如我们读梁衡的《把栏杆拍遍》全文共4549字,写作时我们可能想不起其中的含义,即便含义想出来了,文字表达的功底仍显浅薄。所以,在平时教学中我让学生对其进行辑录。下面是我和学生合作整理的文本:

辛弃疾天生孔武,苦修剑法。三军阵前,跃马横刀,奔突千里。血溅战袍。但“时不我与”,血气方刚。声震川岳之时却中途遭弃。“君恩重,且教种芙蓉。”耕犁稼穑,横槊之臂。仅握寸管。倘实无才也罢。若真无心也好,可他偏偏华彩横溢。偏偏情念苍生。临江水,望长安,登危楼。拍栏杆,泪横流。一腔愤懑,家恨国仇,只能尽赋诗词歌阙。

“金瓯缺,月未圆,山河碎,心不安”,“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明月清风此夜。人世几欢哀”……朦胧的月夜,他是怎样地彻夜难眠。“闲愁最苦,脉脉此情谁诉?”山坡农作时,桑麻闲谈里,拳拳赤子心怎能忘却?

贬谪起用复贬谪。二十多年的时间他三十九次迁徒。他有一颗放不下,关不住,比天大,比火热的心;他有一身早练就,憋不住,使不完的劲。他被九蒸九晒,水煮油炸,千锤百炼,历史的风云,民族的仇恨,正与邪的搏击,爱与恨的纠缠,冲击腾挪,跌宕起伏,纵观其词,金戈凛然,肃杀磅礴。他的词不用笔写成,而是用刀和剑在心房刻成;他的词不是用墨写就,而是蘸着血和泪涂抹而成。

天涯任飘零。薄命历苦辛。“辛弃疾”是何系念?还是他自己释得妙:“烈日秋霜,忠肝义胆,艰辛做就,悲辛滋味,总是酸辛苦。”北宋南宋三百多年的动荡。歪打正着地出了一个辛弃疾。成就了“一代词圣”。他行伍出身。以武起事,却以文成业。难怪梁衡说,“文人本色是武人。武人本色是政人。”

通过这样的浓缩不仅可以让学生充分理解并把握辛弃疾这个人物形象,也因为缩写文本篇幅短小,气韵充沛,写作时用上几句,使文章顿生色彩,同时还提高了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如果学生忙得连看这些读本的时间都没有,那也可以对教材进行深度挖掘。比如我们必修读本上有鲍鹏山《当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的文章。此文荡气回肠,但字数太多,即便课文讲授过后也记不住多少内容。所以让学生把鲍鹏山的文章进行浓缩,这样,短小精干便于记忆。以下是我推荐给学生的浓缩文本:

好一个“曳尾涂中”面对世俗耗尽一生也难以企及的国相重权,面对世人奔劳一生也无法享有的荣华富贵。庄子心如澄澈之秋水。身如不系之轻舟。

这是由超凡脱俗的大智慧生长出来的清洁精神。又由这种清洁的精神滋养出拒绝诱惑的惊人内力。在一个文化屈从权势的传统中。有这样一个拒绝权势媒聘,坚决不合作的庄周令人赞叹。所以鲍鹏山在《当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里称庄子是一棵孤独的树,一棵孤独地在深夜看守心灵的月亮之树。

而其实。庄子“持竿不顾”不是一种潇洒。而是一种痛苦。一种元法言说的悲哀。那是因为他已看透了流离失所、横尸荒野的黎民众生;已看透了专享荣华,权倾天下的卿士大夫:已经看透了祸国殃民、荒淫无度的诸侯帝王。正如刘文英在《庄子独见》中所说:“庄子眼极冷,心肠极热。眼冷,故事非不管,心肠热,故悲慨万端。虽知无用而未能忘情,到底是心肠挂住。”

如果作文中,学生想到用庄子作为论据,那用上其中一两句,我想文章的高度使很多学生难以望其项背。同时,因为语言是你自己组织的,所以不管什么时候也不用担心被打上“抄袭”的烙印。时时皆学习之机,处处皆学习之所。只要你有一颗善于观察的心灵,你会发现生活中很多时候都给我们提供了优秀的素材。例如:《百家讲坛》中易中天评论曹操新颖独到,全面完整。那么我们可以把易中天的思想化为己用。把他连续五十二讲的内容,挑拣出与曹操相关的内容,合并成如下文字:

曹操宦官之后,“既无三徙教,不闻过庭语”。飞鹰走狗,交游纨绔。后得太尉乔玄赏识。又蒙许邵“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品评推崇。迈开仕途第一步。

桓灵乱世,波诡云谲,动荡纷争。十字路口。何去何从。他隐身闹市,坐观其变。董卓废帝,秽乱后宫;袁绍起兵,关东称雄。他深谋远虑“奉天子以令不臣,修耕植以蓄军资”举正义之旗帜。厚霸业之根基。讨董卓,伐袁术,杀吕布,降张绣,灭袁术,征刘表。统一北方。终成伟业……

他通脱率直,知人善任。虚怀若谷,见贤思齐。招降纳叛,尽释前嫌!东临遗篇,碣石浪涛,书日月星展之文章;歌行短章,赤心拳拳。写海纳百川之心志。魏武挥鞭。一世枭雄。建安风骨。不朽盛事!

其实我在概括易中天讲稿的时候,注意到不同角度:第一节讲述的是曹操的发迹,第二节讲述的是曹操的雄起;第三节是讲曹操的为人品性和文学成就。可以说,精炼独到的浓缩可以避免学生写作时常见的两个误区:一是一个例子,或一层意思重复啰嗦讲,行文字数多,但思想少。二是保证文体明确,不会走上以记叙文讲故事的道路。

建议:①选择优秀的人物传记类名篇进行改编。

②浓缩时可以提供给学生浓缩的几个角度。

③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浓缩。也可以部分引用原文的词语。④不要概括大家常用的例子,比如李白,屈原,司马迁等。

二、妙法自然。细心研读。阐述哲理

人生哲理话题包括的范围较广:人生的追求、人生的磨炼、人

生的奉献、人生的挫折、两种人生的叠加与延续、积极进取的人生、人生过程的浓缩与形象描述、个人人生与祖国命运的关系、珍爱人生的感情等等。

(一)从优秀作品中找哲理

学生写作文时往往会写“天道酬勤”之类比较浅显的道理,范围比较窄。或者有些学生想要表达深奥的道理,但水平不够,反而有无病呻吟,故作深沉之感。所以,平时补充材料时我常引导学生从其他角度来思考,扩大学生哲理思考的范围。比如人生奋斗,学业颠簸,乡音乡情,甚至物是人非的感叹,家园故国之情思,风云际会的变幻,世事无常的哀叹。

我们可以提醒学生从平时所学的诗歌、古文作品中进行引申。比如写到“人生三境”可以用一段充满禅机的语言来说明: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这就是说一个人的人生之初纯洁无瑕,初识世界,一切都是新鲜的,眼睛看见什么就是什么,人家告诉他这是山,他就认识了山,告诉他这是水,他就认识了水。随着年龄渐长,经历的世事渐多,就发现这个世界的问题了。进入这个阶段,人们是激愤的,不平的,忧虑的,疑问的,警惕的,复杂的。人不愿意再轻易地相信什么。人这个时候看山也感慨,看水也叹息,借古讽今,指桑骂槐。山自然不再是单纯的山,水自然不再是单纯的水。许多人到了人生的第二重境界就到了人生的终点。追求一生,劳碌一生,心高气傲一生,最后发现自己并没有达到自己的理想。于是抱恨终生。但是有一些人通过自己的修炼,终于把自己提升到了第三重人生境界。茅塞顿开,回归自然。人这个时候便会专心致志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不与旁人有任何计较。任你红尘滚滚,我自清风朗月。面对芜杂世俗之事,一笑了之。这个时候的人看山又是山,看水又是水了。正是:人本是人,不必刻意去做人;世本是世,无须精心去处世,便也就是真正的做人与处世了。

另外还有一个常见哲理题材,学生在写作时常谈到自己离家甚远,夜夜想家的情景,但写得深度不够。此时我们可以让学生提炼梦天岚《屋檐三境》来写人在不同年龄阶段对家的情感体验。童年时“你欢乐的眼里,这时的屋檐自然得就像窗外司空见惯的风景,也懒得放在心上。你的追求开始像郁郁葱葱的藤藤蔓蔓长长地爬上屋檐,于是你不知不觉地生出一种攀比,决定揣上几块瓦片出门。因为一颗不安分的心容不下片刻的依恋,你还不懂得沧桑的滋味。”中年时“生活过得有风有雨有酸有甜有苦有辣。你感受到了磨难与艰辛。越来越多的人将你淹没,越来越多的事物将你困扰,偶尔你也会躲在某个无人的角落里汪汪地叫上几声。此刻的屋檐便是一种奢望。一种涌动不止抓肝挠肺的情绪。”老年时你终于领悟了:“路总是漫无边际的长。春天风也似的跑了,火爆爆的夏天已远走他乡。踉踉跄跄的秋正一步步滑向深谷。冬天的霜雪预谋着就要爬上你的额际、你的屋檐呢?哦,这就是你的屋檐,你一脸的自豪——你的屋檐很高,这是你穷尽一生的高度!”这样就可以把少年急于离家,中年想家,老年梦回家园的情景写清楚了。席慕蓉有《七里香》也可反映这种境界:溪水急着要流向海洋,浪潮却渴望重回土地。在绿树白花的篱前,曾那样轻易地挥手道别。而沧桑的二十年后,我们的魂魄却夜夜归来。微风拂过时,便化作满园的郁香。

(二)除了运用名家之作外,还可以借用自然界的事物表达深刻的哲理

比如我们在写《站立》命题作文时,为了揭示“持久的站立体现了生存的智慧”。可以想到芦苇,通过写“芦苇”的变通想到“站立”的特殊表现形式。我可以这样写:做棵芦苇吧!狂风吹来的时候,用仙人般洒脱的襟怀,包容外界地顺势摇摆。但若你留神细看,芦苇的根仍扒紧土地。即便苇茎暂时倒下。根部依然坚强地存活。即便凝绿被埋藏,根部仍孕育着沛然的希望。那以柔克刚,以小忍成大谋式的“站立”,会让目标更为接近。

同理,我们也可以通过“树”木的站立揭示“站立体现了生存的坚强”这一主题。学生这样写道:前日里开过的蕊蕊桂花,早已淡了馨香,老了颜色,细细落了一地。几缕残芳也会被无情的风吹散。田园里青春茫草。也湮了身影,枯了容颜,萎缩成一团,耷拉着脑袋等待死亡命运的降临。而对于落了叶的树,在它们低落的时候,总是以单弱的身躯与绵长的意志支撑着走到“春光无限好”的季节里。其实它们的倔强是自缚出来的壳,一场场蜕变的过程。这种站立的姿态带着一种反弹力与追求光明的风度。让它们不至于断裂浮躁和放弃妥协。

对名著名篇要义进行简练的缩写,对社会自然现象进行独到的引申,可以使学生的素材绝不雷同,新颖凝练,敦厚古朴。“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站在前人的认知基础上,立足于前人优秀的创作的写作一定会事半功倍,轻松愉悦。

猜你喜欢
屋檐人生作文
屋檐
屋檐
人生中的某一天
星檐
独一无二的你
屋檐
斜倚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