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带给人们光明和温暖

2009-12-08 08:36吉狄马加
诗潮 2009年10期
关键词:记忆诗人诗歌

吉狄马加《自画像》中的最后一句“世界,请听我回答/我——是——彝——人”,让我们知道,我们需要一种叫做自尊和自信的精神关怀。二○○九年八月十八日,参加第十二届(惠州)国际诗人笔会时,青海省副省长、著名诗人吉狄马加先生自豪地声称:诗人是一个崇高的称谓。

世界因文化多样性而变得丰富多彩

在全球化进程中,人类正经历一个现代化的过程,人类的历史记忆和文化记忆如何保持?最为可怕的是,在全球化背景下,人类走向趋同化,个性被抹杀,独特的语言符号逐渐消失。

大家知道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对于文化多样性的保护,也是世界上普遍尊重的一个原则。我们的世界之所以丰富多彩,就是因为文化的多样性。

人类需要关注文化记忆的生命链条,如果它被中断的话,无论是对哪个民族还是对人类来说,都是一个重大损失。诗集《遗忘的词》很重要的一点,是表现人类一种共同的忧虑——在全球化、趋同化背景下,人类如何保持独特的不同民族的历史记忆和个性。

人类有很多古老的民族,他们的价值观、思维方式,甚至包括他们的语言、文字、文化遗产,这一切都是人类生活中最隐秘的符号。他们的传承、记忆,实际是代表了人类的精神记忆。人类的精神记忆和文化记忆之所以没有中断,实际上就是这些隐秘的符号,通过文字、语言,通过他们独特的文化价值观,甚至人们的生活方式、民俗、民风,整体的文化记忆,来保存民族的完整的存在方式。

对于今天的人类来说,虽然我们的科技越来越发达,我们的物质财富越来越多,但是,我们也看到一点,人类之所以区别于其他动物,就是在于他的精神生活和精神创造;延续人类文化最重要的符号,就是人类精神生活史。

民族文化是诗歌创作永远的精神文化背景

彝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有近三千年的文字史。由游牧文化到农耕文化经历了漫长的岁月,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彝族文化。彝族有自己的彝文,彝文古籍极为丰富,有十多部史诗流传至今。民间口头文学流传甚广,充满智慧。

彝族文化包含着一个民族的生活史、人物志、风物志,以及把世俗生活与古老的世系及其精神传统联系起来的神话与传说。而这一切,又以个人经验的在场而变得真切,它也表明了一种古老的彝族文化在当下更为复杂的境遇中绵延的力量。

我是在这片深厚的沃土上成长起来的,所以才有了一种诗的特质。这里的群山、大地、天空,历史、文化、史诗、传说等,都是我诗歌创作中永远的精神文化背景。

政治家具有诗人情怀会更关注民生

副省长和诗人,这两个称呼我都喜欢。因为副省长是我的公共职务,是一个服务社会的角色,我希望把我的政治理想和文化理想变为现实。“诗人”是一个崇高的称谓,是我终生的敬畏与渴求,而不仅仅是喜欢与否。一个政治家,如果具有诗人的情怀,他应该会更关注民生,更关注这个社会的弱势群体。

其实,世界上有许多优秀的诗人本身也是政治家,比如塞内加尔前总统桑戈尔,是世界上一流的诗人;比如法国现代主义诗人阿拉贡就担任过法共总书记……我从来没有感觉到他们在从政的过程中和他们在写诗的过程中有什么不协调。

应该说,政治家和诗人都离不开想象,二者并不矛盾。真正意义上的政治家,和诗人的价值取向,从更高层面来说,都是一样的。好的政治家和好的诗人,都应该对这个时代肩负责任,关注人类的命运,关注社会进步和世界和平。

任何一个社会,一个时代,不可能不存在需要鞭笞的东西,但你要看主流。我的写作,更多的是要扬善,对美好生活的赞颂,对土地、对生命、对人、对世上万物,我想我们更应该报以热情,热爱他们。

我歌颂太阳、歌颂光明、歌颂所有给人们带来温暖的事物,最重要的是,我想给人们提供的,是这个世界需要更多温暖的东西,给人带来更美好的充满想象的东西。我想通过我的文字、我的诗歌,来歌颂善、歌颂美、歌颂人类和平,让我的作品给人们带来温暖。

诗的时代作用

我说诗将在我们这个时代新生,这并不是诗人的一厢情愿,也不是诗坛的盲目乐观。纵观人类历史,一切大时代和大事件都是诗歌新生的机遇。从欧洲的古希腊罗马,到文艺复兴,到工业革命;从南北美洲的独立战争到非洲和亚洲的民族独立运动;从中国的汉唐盛世,到反封建反殖民主义的胜利,到新中国诞生和民族复兴的改革开放,以及在汶川大地震的自然灾难面前,每一次都把诗和诗人推到了时代的前沿,每一次都重现唤醒诗歌的责任和使命。

为什么是这样的呢?因为在所有大时代、大事件中,诗歌所关注的根本命题都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加突出。生命与死亡、灵魂与肉体、时间与空间、人与自然的伦理、对抗与交流、传承与创新、物质与精神、爱的秘密、救赎的知识及其他。在这里,所有永恒的主题和时代命题,都被一种新的力量激活,被诗人重新发现、重新整合、重新诠释。也许这取决于诗歌特有的秘传知识或者秘传技艺,它关注生存和传统又绝不回避现实,关注发展与未来又绝不脱离历史。

文化是一个国家的根,民族的魂。斯宾格勒曾形象地将人类历史比拟成“一群伟大文化组成的戏剧”。文化与我们每一个人血脉相连。文化的变迁及转型,总是人类世界最深刻的变革,因为它代表人的根本生存方式的转变。在当今我们面临的时代,文化依然是人类文明的旗帜和社会进步的动力。

那么,诗歌给了我们什么,以致让我们不得不对它投以格外关注的目光?换句话说,在当代以都市、工业和信息为主导的文明背景中,诗歌之于我们的生存、生活和思想还具有不可或缺的价值与意义吗?

诗是文明的灵魂和法官。或许捷克诗人、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塞弗尔特说得更加朴素而震撼人心:因为“寻求美的词句,总比杀戮和谋害要强!”他说出了诗歌和诗人的行为权力与道德禁忌。在这里,我想谈到两位刚刚过世不久的诗人,一位是以色列当代伟大的民族诗人耶胡达·阿米亥,另一位是巴勒斯坦阿拉伯世界当代伟大的民族诗人达尔维什,他们生前生活在两个对立的民族之中,他们的作品都表达了各自对自身民族的深厚感情,同时,他们的作品又具有深刻的人类意识。他们生活在宗教冲突、民族对立、硝烟密布、险象环生的现实中,他们的作品是人类今天面对战争、面对生命和死亡作出最后选择时的精神遗言。他们的作品,因为具有对自身和他人命运的关注而产生了极为广泛的国际影响。他们的作品和高尚的行为告诉我们,一个真正的诗人绝不能关在象牙之塔中进行写作。诗人是人类的良心,这一事实永远不可能改变。诗是通向世界、通向自由的门扉。它必将为这个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注入活力,为不同文明的对话和沟通开辟渠道,为不同种族和文化背景相异的人们提供心灵交流的平台,为人类的和平与进步提供一种更为坚实的可能。因为在诗歌的世界、在诗歌的时空隧道里,不论文明形态之间有多少差异,人类仍然保持着其能够相互理解与沟通的共同价值。所以诗不是记录时代,而是时代的表达。

猜你喜欢
记忆诗人诗歌
晒娃还要看诗人
诗人猫
诗歌岛·八面来风
记忆中的他们
记忆翻新
诗人与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