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中游峨眉

2009-12-09 05:55曹乾石
语文世界(初中版) 2009年10期
关键词:清音双桥石壁

曹乾石

一会儿疏,一会儿密,一下起来就连绵不断的峨眉雨,给游客的心头罩上了一层阴影。

清晨,我们冒雨上山,从五显岗下车以后,爬上一个小坡,便踏上了“清音阁”的小道。小道开凿在半山腰上,随山势绕行。这段路不长,山也不高,但风景已经很不错了。这里山青、树绿、水也清。雨雾蒙蒙中遥望远处,有的山峰陡峭奇丽,有的山峰如刀削斧劈一般,清清的泉水从山顶自泄而下,由于泉水不大,加有中间突出的尖石梗阻,到接近山脚底的一段地方,便形成一挂串线珍珠般的水帘。有的山峰,正面望去是一个笔架,侧面看,又像一组石笋。每转过一个山头,便展现出一幅新的画面,令人惊叹不已。

在山腰小道的左侧,是一条洁净如镜由山泉汇成的水渠,右侧山脚下是一条小河。水流的大小深浅随地而异,但均清澈见底。一路行走,山腰间,山顶上,到处有泉水涌出,形成大小不同的瀑布。从五显岗到清音阁,沿途都有潺潺流水。待走到双桥清音时,流水声已达到高潮。

双桥清音是黑龙江和白龙江的汇合处。上游两股江水,从清音阁两侧峡谷的高处飞流而下,在清音阁前面的双桥清音下面合为一股,撞击在江心一块状如牛心的巨石之上,发出哗哗巨响,溅起层层浪花。这浪花,比白雪还要透亮,比美玉还要晶莹。水花下面,衬托着碧绿的江水,形成一幅绝妙的天然画卷。在两江即将合流的上方,分别架起两重石桥,双桥清音是两桥当中的一座亭台。沿石阶而上,通过石桥进入亭内,两条江水的流水声,以及两股江水合流时的撞击声,尽入耳中。这水声,高强中弱,抑扬顿挫,清脆而和谐,高音不觉其噪,低音亦不因其低而不悦耳。坐在亭子的木栏上小憩,欣赏这罕有的天然乐曲,真是韵味无穷。双桥清音果然名不虚传。我想,这效果,同亭子的位置不无关系吧。这里凝聚着前人的智慧和辛勤劳动。作为一个游人,当我们享受这一成果时,很自然地想到,我们这一代人,应该给后人留下一些什么呢?

从清音阁下左行,沿石阶翻过两个山头,便是黑龙江栈道和一线天了。这里的山更高,陡峭而雄奇;这里的树更密,品种多而繁茂。从山脚到顶峰,全被树木和各类花草。所覆盖,郁郁葱葱,绿绵翠叠,像巨大的植物园。远处的山周围则铺展着迷离的云海。有的山峰,酷似一组青色的大金字塔群,气势雄伟端庄,尤为壮观。

一线天,是紧紧相对的两座山峰。中间有一狭窄的通道。入口处,山势突起,树木即贴山而长,部分树根扎在石缝当中,部分却裸露在外面,像一根根藤条,别有一番情趣。进入一线天,两面的石壁如同刀切一样,抬头望去,两山之间只有窄窄一道缝隙,两个山头大有瞬息合拢之势。这里,由于长年不见阳光,石壁的表面布满了苔藓和各类低等植物,装点得整个石壁像一幅巨大的锦绣挂毯。置身其中的游人,同这挂毯浑然融为一体,如同神话中所描述的能够活起来的图画。

(本期稿件由周俊根老师推荐)

猜你喜欢
清音双桥石壁
《山水清音》
《园林清音》
104公顷! 120亿! 富力正式介入番禺石壁村旧改!
登剑门关
双桥酒:一个城市的记忆与味道
逢源双桥
敛汗止血的五倍子
Bobath握手和双桥运动翻身法对偏瘫患者康复的疗效观察
宁化石壁:客家人的第一中转站
基于计算听觉场景分析的改进清音分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