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趣水族馆之但爱鲈鱼美

2009-12-09 05:55
中学生百科·小文艺 2009年11期
关键词:渔具张翰松江

真 真

在中国的传统饮食当中。如果说和禅意最亲密的是茶,和佛最靠近的就是粥,悼念亲人时人们会想起薤菜,而思乡的时候,便会想起鲈鱼。每到秋风萧瑟,乍暖还寒的时节,在外游子的心中便涌起那莫名的思念,轻轻地闭上眼睛,缓缓地歌吟着:“秋风起兮木叶飞,吴江水兮鲈正肥。三千里兮家未归,恨难禁兮仰天悲。”这首歌在距今约一千七百年前的西晋时被唱响,历经隋唐宋明元清,想唱就唱,唱得响亮,从此,鲈鱼,便在中国的文化史和饮食上抹上了一丝悲凉,一丝思念和一丝挂怀。谁都绕不过去。

鲈鱼既然被人们赋予了这样的情怀,那么真是应该好好研究一番了。翻开耳熟能详的《三国演义》,其中有一章很精彩,写的是一个名叫左慈的会法术的人戏耍曹操。曹操为了羞辱左慈,特地设宴请他,左慈在宴席上说:“您的酒菜虽好。唯一可惜就是没有鲈鱼。”曹操笑着说:“鲈鱼出产自江东,离我们这里数千里。所以没有这道菜。”左慈却说:“数千里算什么,你给我一副渔具,我给你把鲈鱼钓过来。”曹操认为左慈在吹牛,便弄了一副渔具给他,左慈便拿着渔具坐在曹操花园的小池塘中悠闲地开始钓鱼了。不下片刻,左慈便在这个小池塘里钓上来十多条鲈鱼。曹操大为吃惊,口里却撒谎说:“是我忘了,我自己的这池塘里原本是养着鲈鱼的。”左慈大笑着说:“您怎么能够欺负我?!您好好看看,我钓来的鲈鱼是四腮的,天下虽大,但四腮鲈鱼只有江东的松江中才有,莫非您这里也产四腮的鲈鱼?”曹操自知理亏,连打哈哈掩饰过去,直说左先生法力无边,小宇宙很强。

《三国演义》本是小说,可信度不高,翻一翻古代的权威书籍《本草纲目》,上面记载说:鲈鱼,出自吴中,尤其是松江的鲈鱼最负盛名。每年的四、五月份长成,身体仅仅几寸长,白色,巨口细鳞,天下鲈鱼都是两腮,只有松江的鲈鱼为四腮。其实著名的李时珍大夫鉴定错了,他所谓松江里的四腮鲈鱼,不过是这种鱼的两鳃前后各有一道凹痕,其形状和颜色都像鱼鳃,而且腮的上面还有一条橙红色的条纹,是以看起来便极像有四个腮的鱼儿。尽管长得很独特,但是鲈鱼的肉质却洁白似雪,肥嫩鲜美,而且吃起来毫无腥味,鱼刺也很少,吃完后更是余香满口,回味无尽。所以,自古以来,松江鲈鱼便和黄河鲤鱼、长江鲥鱼、太湖银鱼牢牢的占据了排行榜的前四位,号称四大名鱼。

既然鲈鱼是天下美味,却又怎么和思乡扯上了关系呢?话说在西晋时期有个大才子名叫张翰,他是吴郡人(今天的苏州),其为人豪爽,喜欢无拘无束的生活,他特别崇拜竹林七贤中的阮籍,因为阮籍当过步兵校尉,所以张翰给自己取了一个非常威猛的外号——“江东步兵”,当时天下纷乱,齐王司马囧夺取了政权,他非常欣赏张翰的才气,便把张翰三请五请地请到了洛阳来当官。

张翰离开了吴郡,千里迢迢地来到了洛阳,从春天待到了秋天,一日他驾着马车出城,一阵秋风袭来,他长叹说:“人生短短几十年,所求的不过是让自己生活没有遗憾而已!家乡的鲈鱼和莼菜,此时应该都要成熟肥壮了吧!我怎么能够为了小小的官职而离开家乡几千里呢?”说完,他就径直驾车朝吴郡走了,连辞职报告都不打。不久后齐王司马固兵败身亡,后人便都说张翰有先见之明,早早地离开了司马囧,躲过了灾难,其实应该是那松江中的鲈鱼救了张翰吧!

于是鲈鱼越发有名起来,李白、杜甫两个大诗人都为它写诗,两个下过江南的皇帝,隋炀帝吃了后,龙心大喜,说是金齑玉脸,把它形容得非常富贵。乾隆皇帝吃了后,龙心更是大喜,御批四个大字“东南佳味”!李时珍大夫虽然看花了眼,把它说成了四腮,但也诚心诚意为它写诗说:鲈鱼味美秋风起,好约同游访洞天。然后还严谨地考察了它的药用价值:有益骨通肠之功能,有止咳化痰之功效。虽然写得和今天的广告词一样,但也足见李时珍对鲈鱼的热爱。

鲈鱼虽好,鲈鱼虽美,但非常遗憾的是,这些年来因捕捞过度,松江里的鲈鱼越来越少,因此鲈鱼被列为国家保护动物,没有口福的我们也就只能从古代文人墨客们诗词歌赋中,想象一下鲈鱼了。

猜你喜欢
渔具张翰松江
数据
松江区人大代表摄影作品选登
“天桥”(环球360°)
自制渔具
基于北斗船位数据的渔具分析方法浅析
不玩了
赋役故事
张翰 真性情
骑马到松江
牛人真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