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加:首位大陆CEO履新港交所

2009-12-15 05:37
中国经贸聚焦 2009年11期
关键词:总裁香港行政

叔 华

10月16日,为确保工作交接顺利,原摩根大通中国区主席李小加提前三个月履新港交所行政总裁,成为“首位非本土人士的港交所CEO”。

2009年5月21日,天气湿热的香港,城市上空覆盖了厚厚的云层。香港交易及结算所有限公司(下称“港交所”)位于中环国际金融中心的会议室里,董事会通过决议,任命原摩根大通中国区主席李小加担任港交所行政总裁,正式任命将从明年1月16日起生效。6月3日,摩根大通和港交所分别做出了官方证实。

据媒体报道,李小加最后一次以摩根大通中国区主席身份出现在公开场合,是在5月8日参加中国忠旺集团在港交所上市的挂牌仪式上。当时,还没有任何消息透露,其将接任港交所行政总裁。现场,他本人既没有和港交所主席夏佳理打照面,甚至还需要向会场的港交所人员亮出名片确认身份。

“我的任命不是政治任命”

由于港交所的重要性和官方背景,有史以来首次起用内地“海归派”担任行政总裁,令许多财经界人士开始联想香港特区政府借此所发出的信号。媒体普遍认为,李小加出任港交所行政总裁,开启了内地人士可以担任港交所总裁的新局面,从侧面体现了港交所不拘一格的用人观念,也表明了对内地市场的重视。

不过,亦有担忧称,缺乏一线监管经验和可能“水土不服”的局限将影响其未来的工作。而夏佳理在公告中表示,即将卸任的周文耀所培植的优秀管理团队,可以确保港交所在其继任人的领导下继续顺畅和高效运作。

据透露,李小加获任正是因为得到了港交所现任主席夏佳理和部分董事(史美伦主导)的赏识和认可——一个既有中国背景,又有海外金融市场实战经验的“中西合璧”的身份。通过善用人才,使精通内地和香港两地业务的人才带领港交所开创一个新局面。

如今的港交所是2000年由香港联合交易所和香港期货交易所合并而成的,到目前只有过两任行政总裁:第一任是邝其志,第二任是周文耀。在周文耀任期内,港交所于2006年超越新加坡交易所,成为全球权证最活跃市场;2007年又超越了澳大利亚交易所,成为全球期权最活跃市场。港交所平均日交易额600亿港元以上,日交易量约750万宗,利润年年创出新高。

金融危机爆发后,港交所业绩持续下滑,盈利更是在2008年末见底,被瑞士信贷评级为“跑输大市”。这其中,既有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也有港交所自身拓展商品市场和债券市场的潜力匮乏、国际化步伐缓慢等原因。另外,内地A股市场迅速崛起,尤其是上海正在全力重建自己曾经“全球第三大金融中心”的辉煌,也对港交所形成了竞争压力。由此,香港本地一些金融人士认为,港交所选择一位既了解国际大环境又熟悉内地情况的专业人士担任新掌门人,正逢其时。

因此,有香港资深财经评论员称,“既然史美伦可获聘为中国证监会副主席,沈联涛(原籍马来西亚,算半个香港人)可以做中国银监会首席顾问,一位在内地出生、在外国受教育、长期在国际投行工作的‘海归,出任港交所行政总裁,在全球盯住中国市场的今天,正是最适当的安排。”

对此,李小加本人称,“证券交易所是一个更大、更高、更有潜能的平台。做港交所总裁在现在看来还有一些短板,必须抓紧时间补充。要是能在上任前补充好当然最好,但不能完全补充,还有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同时,他在公开场合强调,“我的任命不是政治任命。港交所是香港上市公司,有独立的董事会,董事会里有独立的董事组成招聘委员会,属于社会招聘。职位里面所有的职责,对责任的描述、要求、薪酬,所有的信息都会在每年年报中公开披露”。

光环下的新使命不会轻松

李小加的前任周文耀一直希望选一位有更多实战及市场经验的继任者。他领导香港交易所走过了不同凡响的6年,港交所现任主席夏佳理这样评价周文耀,“在金融市场及管理方面资历深厚,凭借丰富的经验及专才,带领香港交易所的行政管理人员实施了2004-2006年及2007-2009年的两个三年策略计划,让香港交易所得以在竞争日益炽热的环境下应对各种挑战。”

香港部分业内人士也直白地表达了对李小加赴任的担忧。在他们看来,李小加要赢得香港市场的承认,至少需要过四关:

一、港交所与投资银行不同,有很多技术项目需要熟悉的人处理,李小加在这方面的经验却是空白;二、港交所历任总裁多是土生土长的香港人,香港证券界担心,今后内地人才可能会更多介入香港本地的上层管理中,对香港社会或将产生更为深远的影响。如何把握好香港和内地的平衡尺度显得尤为重要;三、香港本地经纪人长期对监管机构偏重国际大投行利益不满。如何既借助摩根大通的良好背景资源,又能做到秉公执法、避免与“老东家”发生不必要的“纠葛”,对李是个考验;四、香港利益集团各据山头,关系错综复杂,作为首位非本土人士的行政总裁需要很好地均衡各方利益。

在“首位非本土人士的港交所行政总裁”的光环下,李小加的新使命不会轻松。尽管过去几年全球经济向上行,股市旺顺,港交所的交投和利润年年创出新高,但目前全球都在经历一场痛苦的金融危机,香港市场更是首当其冲,加上上海正在努力建设成为国际金融中心,如何让港交所开拓新产品和市场,应对上海的挑战,这将是对李小加能力的更大考验——香港正站在“历史变革的转折点上”——中国正日益向全世界开放经济,香港需要强化其作为通向中国的全球金融门户地位。

如何提高利润,同时击退来自上海证交所和可能会夺走市场份额的另类交易平台(又称“暗池”)的竞争,将是李小加面临的巨大挑战。目前,中国决策者鼓励内地公司在上海而不是在香港上市(就像2007年年初那样),这一决定可能会对港交所产生重大影响。目前,港交所一半以上的市值和大部分成交量都来自于内地企业。有分析认为,李小加在担任美林及摩根大通中国业务负责人期间与内地决策者之间建立的关系,将有助于深化港交所与中国政府的联系。但李小加表示:“人们不应过分夸大个人关系的重要性。”

此外,“管理港交所是一项独特的挑战,因为这同时涉及商业与政治。港交所既是香港上市公司的监管者,也是一家营利性机构,这加大了行政总裁工作的复杂性。港交所的市值约为200亿美元,接近伦敦和纽约证交所市值总和的两倍”。近日,有消息称,李小加正领导港交所计划创设一系列以人民币计价的新产品,“人民币的国际化有可能通过香港进行”,“我们将走在这一趋势的最前沿”。

没有“特殊背景”的辉煌经历

今年48岁的李小加没有“特殊背景”,却有着在投资银行及法律事务方面约20年的经验。他出生在北京,小时候随父母迁往西北“接受再教育”。16岁那年从他石油技校毕业,被招去做海上采油工,成为了中国渤海油田的一名石油工人。

1979年,中国恢复高考后,李小加考入厦门大学外文系英语文学专业,毕业后被分配到《中国日报》做了两年的英文记者。后来,李和妻子加入了上世纪80年代的中国“出国热潮”。而他们寄往美国诸多大学的申请信显得很另类,“如果学校需要交申请费的话,就请不要回复了。这没有意义,因为我们没有钱。”恰恰是这么一份另类的申请,引起了美国阿拉巴马大学的注意,并破天荒地决定为夫妇俩提供奖学金。李得以开始他的赴美求学之路。

最终,李小加取得了新闻硕士的文凭,但很快他发现新闻专业挣钱很少,尤其是外国人在当地做记者,只能勉强维持一个人的生活。于是,毕业后的他转攻法律专业,并获得了哥伦比亚大学的法学博士学位,成为了当今投资巨鳄巴菲特、现任美国总统奥巴马的校友。

猜你喜欢
总裁香港行政
行政学人
行政调解的实践与探索
女巫外卖之总裁篇
葆婴总裁离职的背后
香港之旅
展与拍
行政为先 GMC SAVANA
香港
加快行政审批体制改革
总裁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