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板不是稳赚不赔的乐园

2009-12-17 12:56
环球时报 2009-12-17
关键词:市盈率纳斯达克创业板

马红漫

正所谓“没有最高,只有更高”。首批创业板上市公司的赚钱效应,让后来者的市盈率继续走高。据报道,创业板第二批8家公司已处于网上申购阶段,发行平均市盈率高达83.6倍,其中金龙机电的市盈率甚至达到令人瞠目的126倍。如果按照第一批创业板公司二级市场股价翻倍的标准看,金龙机电上市交易市盈率将会达到250倍以上。这就意味着以其当下的盈利回报算,投资者需要250年才能拿回自己的本金。试问,哪个投资者会如此高寿呢?

出于政策“维稳”的初衷,审核部门对登陆创业板的上市公司是“精挑细选”,这反而为投机者提供了炒作的口实。创业板开闸至今,其市盈率明显透支了上市公司的未来盈利,但仍对部分投资者充满吸引力,其反映的是创业板市场“供不应求”的客观状况。由此,笔者认为不妨把创业板作为新股发行制度全面革新的试点窗口,通过适时采取注册制等放开准入的尝试,同时在监管上允许创业板市场勇于试错,最终凭借市场的力量自发修复现有顽疾。

创业板本就应该定位于高科技中小创业企业的融资平台。从这个定位上讲,上市公司运营不稳定、甚至倒闭的潜在高风险实属正常。统计数据显示,如果能够有20%左右的创业板公司获得成功,就属不错了。作为市场正常的风险补偿原则,与高风险对应的高成长、高收益就成为投资成功的“硕果”。相形之下,目前内地创业板上市公司的特征却与市场定位有着明显偏差,一批成立多年、经营传统产业的企业成为了中流砥柱,由此导致的是高收益预期与低风险并存,市场基本规律扭曲,这自然成为投机者攫取暴利的“沃土”,同时也就成为拟上市公司高市盈率大肆圈钱的“乐土”了。

数据显示,在前期28家创业板公司背后是20家风险投资公司,它们在这些公司上市前一共投入了6.89亿元,现已赢得了平均5.76倍的回报。伴随着投机炒作的演绎,创业板上市公司的盈利预期正在被严重透支,创业板的风险也在不断聚集,而市场化的破解之策就在于增加投资品种供给。相形纳斯达克首批上市2800余家公司的数量,包括第二批即将上市的公司在内,国内创业板寥寥36家公司着实无法与旺盛的需求相匹配,稀缺性推高市盈率就成为必然。而一旦国内放开创业板准入放松、上市公司数量增多且需要仔细甄别,高溢价发行就将会得到自行修正,市场将回归到“大浪淘沙”的本来面目。

在放开创业板准入方面,我们不妨积极效仿制度成熟国家,在创业板尝试注册制发行方式。美国纳斯达克流传的一句俗语“任何公司都能上市,但时间会证明一切”,形象地概括了该市场的特征。纳斯达克的发行人先将各种资料完全、准确地向证券主管机关呈报,由后者在未来20个工作日里进行核定,只要符合相关标准,发行人便可轻松上市。但是,公司上市并不意味着“大功告成”,它们还将面临挑剔的投资者以及退市的风险。历史轨迹表明,虽然市场偶尔会掀起投资狂潮,造就铁路泡沫、网络科技泡沫,但市场最终都会自我纠错,让这些虚假繁华一一落幕。其结果是,纳斯达克在全球证券市场一枝独秀,美国高科技公司的实力在国际上遥遥领先。需要强调的是,注册制虽然对发行人不做实质性审查,却实行着极为严格的退市制度,而且一旦发现申报材料虚假陈述或重大遗漏,公司高管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以此观之,监管部门当抽身做专职“裁判员”,在明确准入基本门槛和强化违规查处的前提下,放手市场调节。届时,公司股价或涨上天、或跌入地,其间有人一夜暴富,也有人遭遇惨赔,都理应视为是创业板市场本性定位的彰显,也才是对“买者自负”原则的贯彻。而上市公司也很难再抱有“一劳永逸”的圈钱幻想。届时,创业板才能真正发挥出为有潜质创业企业融资的本来功能,而不再是“包赚不赔”的投机乐土。▲(作者是上海第一财经频道主持人。)

猜你喜欢
市盈率纳斯达克创业板
新三板企业市盈率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三季报净利润大幅增长股(创业板)
三季报净利润大幅下滑股(创业板)
业绩持续快速增长的低市盈率公司
微软就区块链服务与纳斯达克达成合作
我国创业板市场价值高估问题研究
创业板上半年涨幅前50名等
创业板2013年涨(跌)幅前50名
美、德创业板市场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上市公司市盈率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