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责任会计在企业的实践探索

2009-12-18 09:25
财经界·下旬刊 2009年6期
关键词:会计人员核算责任

唐 侠

摘要:责任会计是企业管理的有效制度之一。财政部在《会计改革与发展纲要》中提出:要建立起以责任会计为主要形式的会计管理体系。为了促进现代企业制度的发展和完善,加强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提高现代企业的科学管理水平,有必要建立一套比较健全的责任会计制度。以适应企业经营机制的转变,实现最佳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关键词:内部责任会计问题基本内容

一、构建责任会计体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我国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企业,其目的是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使企业成为具有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能力的经济实体并对资本运营和资产运作负责。要解决好企业和市场的关系,必须确定企业市场竞争能力的总体目标,并对其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科学的预测、决策、控制和分析。而责任会计正好适应了企业内部管理的这种需要,将企业经济责任与会计的职能方法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划分责任单位,将企业经营的总体目标进行分解,按责任归属落实到内部各责任单位,并按确定的责任指标进行事前、事中控制和事后分析、考核,开展人本管理。做到经济责任、经济权利、经济效益、经济利益相结合,充分调动各责任单位的能动性和创造性,有效地控制企业的资金占用和成本费用耗费,改善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由此可见,因此现代企业制度迫切需要建立责任会计体系。

同时,我国企业的责任会计经历了班组核算、分级核算、内部核算责任制、目标成本管理、模拟市场核算和成本否决等发展阶段,为构建企业责任会计体系积累了经验,使得构建责任会计体系不仅成为必要。也有了可能。

二、企业实施责任会计所应具备的基础和条件

1、各个责任中心具有明确的权、责范围,要为它们在企业授予的权力范围内独立自主在履行职责提供必要的条件。

2、科学的分解企业生产经营的整体目标,使各个责任中心在完成企业总的目标中明确各自的目标和任务,实现局部与整体的统一。

3、各个责任中心工作成果的评价与考核应仅限于为其工作好坏所影响的可控项目。

4、为明确区分经济责任,便于正确评价各自的工作成果,各个责任中心之间相互提供产品和劳务应按合理制定的内部转移价格进行计价、结算。

5、一个责任中心的工作成果如因其他责任中心的“过失”而受到损害,应由后者负责赔偿。

6、制定合理而有效的奖惩办法,按各自的工作成果进行奖惩,鼓励先进,鞭策落后。

7、建立健全严密的信息收集、加工系统,落实责任,分析偏差,指导行动,充分发挥信息反馈作用促进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沿着预定。

三、责任会计核算在实际运用中存在的问题

(一)主观认识不够充分,责任会计观念淡薄

由于责任会计的应用并不具有强制性,责任会计在企业的推广应用依赖于企业领导的重视支持以及会计人员的积极参与。但目前很多企业领导仍然习惯于根据经验和主观判断来管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他们重外向经营而轻内部管理,重财务会计而轻责任会计。

(二)企业改革步伐缓慢

责任会计所需要的基础条件下形成的弊端尚未根本消除,严重地困扰着责任会计的应用。其突出表现为:一方面,很多国有企业产权不完全明晰,经营管理活动仍然受到政府行为影响,决策自主权不能得以确保,企业实行责任会计制度所应拥有的决策自主权还没有得到完全落实,挫伤了企业实行责任会计的积极性。

(三)会计人员素质不高,核算手段落后

由于推行责任会计必然加大会计人员的工作量和工作难度,因而对会计人员的素质及会计信息处理手段有着较高要求。目前国内很多企业的主要会计人员都不具有大学学历其中大多数没有系统地学习企业经营管理知识,也没有掌握从事责任会计工作所需要的理论和实践知识,懂得用电脑来预测、控制和分析管理活动的会计人员更是凤毛麟角,从而导致许多企业信息输出缓慢,难以适应责任会计信息灵敏、控制有效、考核及时的要求,责任会计事前预测、事中控制的优越性难以发挥

(四)激励机制落后,平均主义思想依然流行

责任会计的基本目的是要落实各责任中心责任人的责权利,追求利润最大化。为此企业应该采取合理有效的激励机制来调动人的积极性。但是,长期以来实行的大锅饭传统使得企业中的平均主义“瘤疾”始终难以完全根除。这一点尤其表现在企业各责任中心内部的收入分配方面赢任中心无论是以部门为单位,还是以车间为单位,都存在“奖金轮流拿好处平均摊”的现象这种现象不利于责任会计的发展。

四、建立责任会计制度的基本内容

(一)设定责任会计的核算单位

企业应以具有相对独立经济活动能力、能够明确界定责任范围的经营运作部门(或作业环节)为责任会计的核算单位。例如,一个工业企业,能够生产成品或半成品的车间、材料物资的采购储备部门、产成品或外购商品的营销门店、有对外短期或长期投资业务的部门等等,都可以成为核算单位。

(二)确定责任目标和核算指标

企业按自身经营活动的范围、规模和能力,利用市场的和本身的经济信息,运用现代科学方法,对企业经济活动进行预测并作出决策之后,即将所确定的各项目标分解落实到各个责任部门,各部门便有了确定的责任目标,并据以制定本部门的核算指标。责任部门应该做到责任是什么就核算什么,以便起到控制和监督的作用,保障责任目标的实现。

(三)设定企业内部转移价格

作为各部门责任目标中综合性的经济指标,是责任利润指标。为了合理地核算各部门的经济活动及其成果,企业必须制定内部收支的计算价格,即“内部转移价格”。以便各个责任部门之间等价交换,并据以计算利润。合理地制定内部转移价格的另外作用,可划清各个部门之间的经济责任。

(四)按实际需要确定核算操作程序

责任会计与财务会计一样需要一套核算程序,但与财务会计必须按照统一会计制度确定的程序又不完全相同,而是可按实际需要自行确定从凭证、帐簿、报表等的内容和格式,到记帐、算帐、报帐等一系列方法和程序。一般来说,责任部门应按具体经济责任目标设帐,并辅以必要的辅助帐或备查簿。据以记帐的凭证,可以使用本部门填制凭证的根联、企业内部开来的凭证,须交财务会计的外来凭证影印件,等等;报表则按企业的要求编制,做到按报表要求设帐,以便积累有关资料及信息,满足填报报表的需要。

(五)建立业绩评估考核和奖惩制度

建立企业责任会计制度,在目标明确、责任落实的基础上,做到考核严格、奖惩分明。客观地考核公平地兑现奖惩,是正确处理内部责任权利关系,落实经济责任制的主要体现。

(六)落实责任会计机构和人员配备

责任会计与财务会计同属会计管理体系,虽各有工作特点,但关系密不可分,因此,应在企业统一领导之下及在总会计师指导之下开展工作,其具体机构,可在财务部门内设立责任会计组并按业务需要设置若干专业人员,

五、企业创建责任会计需要处理好的几方面关系

(一)要正确处理企业实际需求与成本效益的关系

创建责任会计受企业内外环境条件和时机的影响很大,别人的、先进的、现成的不一定适合自己,只有适合的、有效的才是最好的,可以总结借鉴但不能照搬。而且要考虑企业在经济上和管理方面的成本效益问题,不能盲目建立。

(二)要正确处理好“责任”与“会计”的关系

不能强调了“责任”而忽视了“会计”,而应使“责任”与“会计”有机统一于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发展。同时,还要抓好传统会计基础工作、优化作业流程和提高其他管理工作为责任会计工作提供坚实基础。

(三)要正确处理领导重视与“人设技”建设的关系

企业内“责任中心制”建制、充分模拟市场条件下内部转移价格制定和责任衔接转移等有关责任会计的很多重大问题都需要单位领导的重视和支持,特别是企业总会计师应亲自抓。同时还对责任会计从业人员素质、相对稳定、业务培训、软硬件投入、技能胜任等提出了很多新要求,这些都会影响和制约责任会计的创建和企业发展管理,也应有所考虑。

参考文献:

[1]柳亚芬,责任会计在企业推广应用难的成因及对策[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7(1):119-120

[2]崔丽凤,责任会计推广应用难的解决对策[J],辽宁经济,2006,(1):98

[3]张金媛,对我国企业构建责任会计体系的思考,商场现代化,2006(3):264-265

猜你喜欢
会计人员核算责任
我国金融机构投融资业务碳核算研究
《责任与担当》
每个人都该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谁的责任
责任(四)
财政部:严重失信会计人员将被列入“黑名单”
会计人员信用档案建设酝酿启动
我国将建立会计人员诚信档案
试论如何增强企业会计人员综合素质
今年3季度起实施季度GDP核算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