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内部审计模式的探讨

2009-12-18 09:25
财经界·下旬刊 2009年6期
关键词:监事会内审独立性

宋 锐

摘要:立足于客观性、独立性和权威性的内部审计体系是国有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重要部分:标准化的内部审计程序是提高内部审计质效的主要途径。本文主要对我国国有国有商业银行内部审计模式的探讨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国有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独立性

一引言

国有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受商业银行内外环境的影响,是为了达到某种成果目的而进行的一种动态过程,贯穿于国有商业银行经营的各个环节和各个方面,与商业银行经营活动结合在一起。国有商业银行中每一个员工既是审计的主体又是审计的客体,所有内部审计针对“人”而设立和实施,由银行各层经营管理人员共同执行。既对其所负责的业务实施控制,又受到他人的控制和监督,内部审计各要素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关系。

二国有国有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特征

国有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具有一般内部审计的以下特点:一是内部审计具有评价职能,与监督职能并重:二是内部审计的目的是为了加强经营管理和实现经营目标;三是内部审计增强了经营管理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有效性。由于国有商业银行产品、服务和管理的特殊性,国有商业银行的收益建立在远远高出自有资本金的高负债前提下,其经营活动则建立在客户(包括存款人、贷款人和其他服务接受者)和各种关系人对银行的经营能力和信誉充分信任的基础之上。国有商业银行先天具有的高风险特殊性质使其与其他行业相比,更为重视资产、服务及经营管理各方面的安全,也使得国有商业银行的内部审计处于更加重要的位置。

三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分析

与发达国家国有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相比,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内部审计还存在较大的落后。具体表现为:

㈠缺乏独立性

独立性是内部审计客观、公正履行职责的基础,健全的公司治理结构需要一个独立的内审部门。独立原则意味着,内审部门应在最高决策层的直接控制下进行运作。人财物等资源配置必须独立于被审计监督的对象。目前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独立性普遍不足,以建设银行为例。建行实行“总行和一级分行分级监管、向总行负责、相对垂直的”审计体制,由总行审计部、审计分部、一级分行总审计室和所属审计办事处组成四级内部审计机构,决定了一级分行审计部门难以摆脱所在行的制约,造成垂直体制的“中间断层”,独立性并未得到有效保证。如总行审计部、一级分行审计室需向同级行政领导负责,在完成本级审计任务和如实报告方面仍然受到制约,尤其是全面业绩考核制度下,审与被审同在一个考核环境和考核条件下。审计的独立性大打折扣等等

(二)内部审计资源匾乏

国有商业银行的内部审计资源不足突出表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是普遍适用的专业实务标准和审计条例匾乏。国有商业银行内审体制改革后,内部审计在机构和人员管理上有了初步构架,但在内部审计管理制度上基本上沿用以前的一些规定。二是高素质专业人员匾乏。人员结构上,原有内审人员大多从会计、出纳、储蓄岗位调入,专业单一,计算机技术和法律知识欠缺。收集信息和交流能力不足,不能适应银行内部审计的复杂性和繁重性任务要求。人员培训上,由于内部审计外出项目多,人员比较分散,审计任务重,无法及时系统接受培训,导致对新业务、新技术、新变革了解不够,少有精通某项新兴业务、熟练掌握某项技术的审计人员。

㈢内部审计有效性不足

国有商业银行内审有效性不足表现在:一是审计质量不稳定。具体审计方案质量不高,审计工作底稿的填制不规范。部分审计报告中审计评价不准确全面,审计建议操作性不强等。二是审计效率有待提高。目前,国有商业银行的审计立项在总行和一级分行确定。审计立项之后,从审计准备一审计取证一审计报告一审计追踪这几个环节,则基本由基层部门完成。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审计基层部门审计准备的程度不同,组织现场检查的方式不同,审计力量的配置不同等,反映的审计效率也截然不同,有时甚至影响上级审计部门的汇总。三是信息不对称,影响内部审计质效。跨区域的审计机构由于直接归属远在异地的上级审计部门领导,纵向的信息传递滞后,而与被审对象有关的横向信息传递渠道和信息传递机制也未有效建立,成为影响内部审计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四国有商业银行内部审计模式的选择

㈠模式选择的基本原则

内部审计组织机构是内部审计工作的基础。科学、有效的内部审计组织机构,是内部审计发挥作用的关键。内部审计模式选择首要坚持两条原则:

一是独立性原则。这是内部审计模式设置最重要的原则。在这个原则指导下,内部审计机构在人员、工作和经费等方面应独立于被审计单位,独立行使审计职权,不受股东、董事、总经理、其他职能部门和个人的干预,以体现审计的客观性、公正性和有效性。

二是权威性原则。这是内部审计工作充分发挥作用的另一个关键因素。主要体现在内部审计组织机构的地位和设置层次上。内部审计组织机构的组织地位和设置层次越高,权威性越大,内部审计的作用就发挥得越充分、

㈢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最佳内部审计模式的选择

按照内部审计模式设置需要遵循的独立性和权威性两项原则,结合我国目前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实际情况,董事会领导,监事会紧密监督指导下的内部审计组织管理机制是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内部审计最佳模式。

在这样一个模式下,我们可以看到:

一是董事会下,监事会紧密监督指导有效参与的银行内部审计模式更符合独立性和权威性原则。目前我国公司普遍实行的对董事会或经理层负责的内部审计制度,在我国目前董事会成员与经理层成员的高度重合的客观背景下。这种形式会形成自己审计自己、自己监督自己的现象,不符合审计独立性原则的。从现实经济活动来看,最有权力最容易违反公司财经制度和纪律的不是公司一般人员,而恰恰是公司董事会和经理层的高级管理人员。更符合审计需要双向独立原则,也更能体现和维护监事会的监督检查权威。

二是董事会下,监事会紧密监督指导有效参与的银行内部审计模式更有利于法人治理结构的健全和完善。治理结构是公司规范化管理和实行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而法人治理结构的核心,是完善的权力制衡机制。避免权力过分集中和内部人控制等弊端。

三是层次较高的审计委员会与平行设置的银行合规委员会、风险管理委员会共同构成国有商业银行完成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合规委员会负责内部控制制度的合理建立、经营管理中对银行外部法规制度和内部规定的符合性。审计委员会及下辖内部审计部门相对独立的地位保证了内部审计的客观性和独立性,其相对较高的层次和可直接向监事会及外部监管机构报告的公司治理路线设置保证了内部审计在管理层中的重要性。

四是垂直管理条线和跨区审计分部的设立避免了驻地分行对内部审计的干扰和影响。审计工作的领导和考核的垂直管理,提升了内部审计的相对独立性,使内部审计有效避开了被审计分支机构的人情和业务影响。审计工作的直线报告、垂直畅通的审计信息报告渠道,使内部审计部门能够真实、全面、客观、及时的沟通,促进审计成果利用价值的最大化。

同时,跨区审计分部的设置处于两方面考虑。其一打破一级分行与派驻内部审计办公室间的对应关系,并根据审计需求,对辖内内部审计资源进行更有针对性的有效配置和调拨。其二由于国内银行普遍存在分支机构多,管理半径大的问题,设置跨区审计分部可有效减小管理半径,提高管理效率。

五结束语

鉴于我国目前的法律和经济环境,以及银行公司治理结构的实际情况,董事会领导监事会紧密监督指导下的内部审计组织管理机制是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内部审计最佳模式。本理想模式的有效实行必须首先实现两个前提,即:理顺公司董事会、总经理与监事会的关系和权责,和健全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环境的建立。同时,而在此框架下内部审计效率的提高和增值性的实现,还有赖于内部审计标准、风险导向审计、TI技术和非现场审计、人力资源管理、审计问题落实等一系列制度安排的实施和落实。

参考文献:

[1]审计署: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2003年3月

[2]潘劲松:对国有商业银行改制上市后内部审计重新定位的思考,深圳金融,2006年12期

[3]孟建军:论内部审计的增值目标及其实现途径,财务与会计导刊,2007年5期

猜你喜欢
监事会内审独立性
金力泰监事会决议风波
面对冲突与碰撞,董秘该如何履职?
独立品格培养
如何看待国有企业内设监事会
浅析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存在的问题及策略
浅析如何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
做最好的自己
简述如何做好管理体系的内部审核
对农村信用社内部审计的思考
关于事件独立性的两种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