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规审计向管理效益审计延伸的实践和思考

2009-12-18 09:25孙目然
财经界·下旬刊 2009年6期
关键词:常规效益成果

周 瑛 孙目然

摘要:常规审计如何向管理效益审计延伸是一个热门话题,该文章结合审计实践,谈一些我们的想法,旨在和同仁们一起探讨开展内控审计和管理效益审计的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难点问题方法思考

一、开展管理效益审计存在的现时问题

目前,审计人员普遍遇到最大的难题是对管理效益审计虽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但如何开展又无处下手。现时的难点主要有:

1、审计人员管理知识匮乏。业务技能单一,不能满足高层次审计的需求,这是现时最大的难点

现有的审计人员知识结构狭窄,对管理没有感性认识和理论功底,平时又忙于工作而不注重学习,知识储备和能力存在硬伤:缺少有组织、系统、贴近现实的深入研究。理论与操作能力发展不协调;审计人员没有置身于现实的管理中,实践经验匮乏,仅有的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很有可能高不过企业的经营管理者。

上述原因从根本上导致要么查不出问题,提不出建议:要么查出的问题细枝末节,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提出的建议幼稚、可笑,不被管理者接受。

2、没有现成的、符合我们实际情况的审计模式可参考借鉴

国外开展管理效益审计起步较早。模式也日渐成熟,国内与之相比有很大的差距,目前很大的难题是国外、书本现成的模式不适用,而国内又没有一个适合我们审计的模式可借鉴:理论与实际的脱节,使审计人员想跃跃欲试,而又心中无数、观望多、付诸实践少。

3、审计方法需要研究创新

目前简单使用传统的审计方法已不能满足审计日益发展的需要,更解决不了更高层次的审计问题,审计方法使用上的突破和创新也是一个急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4、一些审计思路和理念需要审时度势、重新定位

常规审计向管理效益审计延伸,具体延伸什么、怎样延伸,是从常规审计内容、技术上逐步延伸,还是独立于常规审计另起炉灶,需要准确定位;被审计单位的经营管理是一个体系,涉及方方面面,是全面铺开审计,还是重点选择突破口、有所为有所不为,把什么作为开展管理效益审计的切入点也需要我们准确把握和定位:管理效益审计是专项开展还是在常规项目中作为一种方法使用、审计人员现有的知识结构能做到什么程度更值得好好研究。

5、审计环境的优劣也制约管理效益审计的开展

开展管理效益审计,最终目的在于成果的转化和利用,成果的转化和利用,一是要看成果的可利用价值,即审计人员能否通过审计,发现问题,提出有价值的建议,这一方面依赖于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综合能力,另一方面依赖与被审计单位的配合,这是成果能否顺利转化的内因;二是被审计单位能否愿意接受审计成果,管理没有标准,每一项具体的管理措施并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审计成果的转化依赖于管理者的水平和认可程度。这是审计成果能否顺利转化的外因。

二、常规审计向管理效益审计延伸的思考

1、对管理效益审计再认识

开展管理效益审计旨在发现问题,改进管理,堵塞漏洞,防范风险,提高经济效益。审计的目的诠释了审计的实质,因此,应该从企业的实际需求出发,分析现状,准确定位,寻找切入点,循序渐进,量力而行。审计思路和方法切忌固化模式,死板教条。拘泥于书本、理论,应把握一条原则:发现问题、查找漏洞不是目的,规范管理、防范风险、提高效益才是根本所在。

2、将管理效益审计全面纳入年度工作计划内,有组织、有步骤地研究和开展审计

将管理效益审计纳入年度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组织有关人员,分析企业的管理现状、审计人员的能力及开展管理效益审计的条件,确定在哪些方面能为,哪些方面不能为。哪些方面通过改善和努力可为;跟进企业发展需求,寻找突破口,慎重立项,有针对性的研究审计方法,设计审计程序;注重总结,积累经验。从点到面、从局部到整体,逐步开展管理效益审计;努力引导和改善审计环境,加强与管理层、被审计单位的有效沟通,为审计成果的顺利转化提供保证。

3、常规审计的内容向管理效益审计延伸

坚持管理效益审计与常规审计的有机结合,在编制审计计划时,加进管理效益审计的内容,使管理效益审计贯穿于每一个审计项目中。注重对被审计单位、被审计人员管理手段、管理效果、效益的评价和衡量,以促进管理、提高效益;目前的金融危机情况下,成本控制是企业管理中的重中之重,成本控制上暴露出的预算不准、扩大开支、挤占成本、损失浪费等问题比较凸现,因此针对成本控制开展管理效益审计,是管理效益审计的一个准确切人点,也是开展管理效益审计最大的实际。

开展成本控制的管理效益审计,从定额、预算人手,审计定额、预算的管理机制是否健全,运行是否有效;审计预算、定额制定的合理性和准确性;分成本项目重点审计预算和成本的实际控制过程,一方面审计相关制度的建立健全和可控性、执行过程的效果性,另一方面发现跑冒漏滴、损失浪费问题,与被审计单位共同寻找提高经济效益的途径。

4、着力提高现有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综合能力

积极采取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多种类型的培训活动,丰富审计人员知识结构,提高审计人员综合素质;建立相关的用人、考核机制,从制度上、机制上敦促审计人员提高能力:组织、研究尝试开展管理效益审计活动,培养业务骨干,以点带面。打造一支适应形势需求的审计队伍;加强各审计单位之间的业务交流和研讨,通过共同参与或跟其它单位一起审、请他人帮助审等多种形式,快速提高审计人员的业务能力。

参考文献:

[1]《企业经济效益审计》,主编高岩芳

[2]《中国内部审计》

猜你喜欢
常规效益成果
常规之外
论变更管理对项目效益的重要性
验收成果
数说中国—东盟经贸合作成果
不同主导者下供应链效益的分析及优化
不同主导者下供应链效益的分析及优化
重庆市文化产业结构、效益比较分析
重庆市文化产业结构、效益比较分析
劳动成果评比
一张图看懂“论坛成果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