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T项目的风险分析与防范

2009-12-18 09:25黄洪华
财经界·下旬刊 2009年6期
关键词:政府

黄洪华 陶 炼

摘要:作为项目融资方式之一,BOT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由于项目本身的复杂性,在实施过程中会出现许多风险。本文分析了BOT项目中可能遇到的政治风险、经济风险、经营风险、不可抗力风险。并分析了各种风险的应对之策。

关键词:BOT风险分析风险防范

一、BOT的含义及其特点

BOT是“Build-Operate—Transfer”的缩写,指政府将基础设施项目的特许经营权授予针对项目设立的项目公司,项目公司依托项目进行融资、建设,在约定的期限内,以项目收益偿还贷款、获取回报,特许期满将项目设施无偿交给政府,这是一种以特许经营为基础进行项目融资的投资建设方式。BOT方式可充分利用项目财务收益状况的弹性,减少资本金支出,减轻借款方的债务负担和风险,对于政府而言,能引进和利用民间资本,减少财政支出,加快基础设施建设,降低政府风险,也能更好发挥各市场主体的能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建设、经营、维护和管理效率。

二、BOT方式下的风险分析

基于BOT这一模式具有高风险和高收益的特点,所以对其风险的研究就显得至关重要,按照风险源的性质可以分为:政治风险、法律风险、经济风险、经营风险、自然风险和不可抗力风险等。

(一)政治风险

政治风险是指那些由于战争、国家政策变化、政权更替、国际关系变化等原因而导致项目的资产和未来现金流受潜在威胁的风险。由于一般的项目特许权经营期较长,任何政治上的不确定因素都可能给项目带来巨大损失,所以应对政治风险认真加以防范。政治不稳定,社会不安定,会给BOT投资项目带来政治风险。

政治风险主要来源于:(1)政治局势:政治局势不稳定,政策不连贯,国内民众情绪不稳定等情况,必然会影响价项目的建设和运营等;(2)政府政策:表现在政府政策变动反复无常,政策不透明,政策传递效率低下,贯彻程度低等;(3)政府行为:主要有没收项目、实施国有化专制、官僚作风严重、腐败现象猖撅等;(4)国际关系:对外关系反常,国家闭关自守、国际信誉差等。

(二)法律风险

法律风险是指项目所在国在外汇管理、法律制度、税收制度、劳资关系等与项目有关的敏感性问题上的立法是否健全,管理是否完善。项目是在国家现行法律环境下进行的,在项目建设和特许经营期内,法律的变更将可能导致建设运营的成本大大提高,收益减少。比如法定劳动时间和假期的调整、税收政策的调整、不可预见的项目设施的征用等。

BOT方式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政府给予的特许经营权权限、特定的税收政策和外汇政策等,并以特许权协议作为项目融资重要的信用支持。因此投资人应对法律风险可能给项目带来的影响予以充分重视。

(三)经济风险

经济风险是指国家经济不稳定的因素,如汇率大波动,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危机、通货膨胀等方面。经济风险一旦发生,项目的经济效益将会大幅度下降。

由于BOT项目一般周期较长,如果期间发生比较严重的通货膨胀,可能使项目所在国的工资和物价水平大幅度上涨,但是合同中却未允许项目公司调整价格的权利,则BOT项目预定的价格则会偏低,对项目的财务可行性产生巨大影响,导致投资回报率降低甚至亏本的情况。另外,直接导致项目运营成本上升,如原材料如沙石、水泥、钢材等主要价格上涨导致施工总成本的上涨。

在项目运营过程中,汇率波动会影响项目的生产成本和运营成本,如果项目所在国的货币疲软,进口原材料的价格就会上升,进而影响整个项目的造价。此外,汇率变化对项目公司的债务结构也会产生影响。由于项目的投资回收期、内部收益率、股本回报率、税后净现值等指标的分析和确定都是基于一个预先设定的汇率和贴现率,因此汇率风险也会对项目的财务基础产生巨大影响货币汇兑风险。

(四)经营风险

经营风险来自项目建设、运营等的不足和经营成本。归纳如下:

1、建设风险

在项目建设施工过程中,可能会在施工沿线遇到不可预知的地质灾害,文物等,使施工难度加大、成本增加、工期延长。另外项目的设计缺陷和潜在缺陷也可能会影响施工的进行、延误工期。

2、生产风险

生产风险是指项目在试生产运营阶段和生产运营阶段存在技术、资源储量、能源和原材料供应、生产经营和劳动力状况等风险因素的总称。项目的生产风险直接影响项目能否按预定计划正常运转并能否产生足够的现金流量,它是项目融资中的核心风险之一。

3、技术风险

技术风险主要是指技术的时效性,投资项目结束后能否达到预期的技术指标,项目产生出的产品或服务是否能够满足要求。技术工艺是否在项目建设期结束后依然保持先进,会不会被新技术所替代等。技术风险主要来源于:(1)技术创新的影响,即在建设中采用以前从未用过的技术,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为购买者提供更好的产品或服务。技术创新包括使用新材料、新能源、新设备和新工艺,(2)对原有技术中的缺陷或不合理的地方进行改良,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并提供更好的产品或服务。完工的BOT投资项目在运营期间仍有可能出现技术故障。

4、市场风险

市场风险是指在一定的成本水平下能否按计划维持产品的质量与产量,以及产品需求量与市场价格波动给项目运营带来的风险。在BOT投资项目较长的特许期中,供求关系变化和价格变化时常发生,需要政府的协助和特许,因此具有垄断性,但不能排除由于技术进步等原因带来的市场风险。

(五)自然风险和不可抗力风险

自然风险是指工程所在地存在着恶劣的自然条件,如恶劣的气候条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恶劣的施工环境等。实施项目时,自然风险不仅难以控制而且可能会给项目带来极其严重的后果,它不仅会造成财产损失,还可能造成人员的伤亡。所以在实施此项目之前,项目投资人一定要对工程所在地的自然风险进行充分了解。

在项目实施中,还可能由于不能合理预见的自然灾害(如地震、洪水、台风等)、病疫等事件导致项目失败或收益大幅度减少。也可能由于不可合理预见的战争、暴乱、罢工等事件发生导致项目失败或收益大幅减少。

三、BOT项目风险规避对策

针对上述风险,企业应积极采取措施,规避或尽可能将风险降低到最小程度。

(一)正确认识BOT项目风险

首先,项目公司要有承受各种风险的心理准备,把风险当成锻炼提高经营管理水平的机会。一方面把风险造成的损失尽可能降低,另一方面积极利用风险争取盈利。因此,投资公司要通过可行性研究与分析,认真做好BOT项目的选项工作。准备介入一个项目的时候,需要全面细致的了解掌握能够形成风险的各种因素,从开始就掌握主动。

(二)应对各种风险的对策

1政治风险对策

对于项目的政治风险,项目投资人可以寻求政府及有关部门对现行的政策作一定的保证或承诺,用政府书面协议的方式降低项目的政治风险。项目公司在项目建设前应尽可能与政府谈判,与政府就项目的建设、运营达成共识,并尝试要求政府给予书面保证。这种保证一般包括政府对项目的特许权权限、许可证有效性及可转让性的保证,对外汇管理的相关承诺,对特殊税收体系的批准等方面。在项目融资过程中引人多边机构的参与,尽量让政府也参与其中。

2法律风险的防范

为了规避项目的法律风险,项目公司应聘请当地的法律顾问,尽量使项目符合国家的法律要求。在项目融资过程中,项目公司可在法律顾问的帮助和指导下与政府草签一系列项目担保协议,双方在各自利益范围内做出相互承诺,以保证自身利益的实现。项目公司与政府签订协议后,在一定程度上也为项目公司的建设和运营提供了法律保护。项目公司与政府签订的担保协议一般包括进口限制协议、劳务协议、诉讼豁免协议、仲裁协议和开发协议等。

3经济风险对策

在项目开始之初,积极寻求大银团的支持,做好资金来源的规划,以确保项目建设中资金链不断。对于必须的原材料,要想办法拓宽来源。并在公司财力允许及项目需要的情况下,储备适当的量,以备不实之需。密切关注原材料的价格走势,做到未雨绸缪,先于涨价前储备好原材料。另外,项目经营者也可以从每年的总收入中提取一定比例的金额建立预防基金,防止因税率的提高而使得项目的预期利润大幅下降。

项目公司和政府在项目建设前的有关协议中应明确规定利率变化由项目公司承担和政府补偿。对于汇率风险的防范也是如此,项目公司通过与政府签订远期兑换合同,事先把汇率锁定在一个双方都可以接受的价位上,一旦在项目建设和运营过程中汇率发生了剧烈波动,就由政府对项目投资人进行补贴。项目公司与政府签订协议,将项目产品或服务的价格与通货膨胀率挂钩,用这种方式规避通货膨胀带来的风险。

4经营风险对策

要认真筛选合作伙伴,优先考虑与行业经验丰富、实力雄厚的勘察设计、施工、项目管理公司进行合作。委托咨询机构对项目设计机构提供的设计成果进行咨询,确保设计方案合理、结构安全、工程经济。

完工的项目在生产运营期间仍有可能出现技术故障和技术老化,为防范和控制此类风险,项目投资人应鼓励承包商采用成熟和先进技术。项目公司可以用承包商的履约保证来限制和转移技术风险,在项目建成并投入使用后,项目技术维修和更新的风险一般由负责项目运营的公司通过使用运营应急费和备用贷款的形式承担。

项目在生产运营过程中还可能因为公司管理不善而导致经营亏损,所以项目投资人应该选择有资质和管理经验的运营商负责项目公司的运营。

降低项目的市场风险需从两个方面人手,项目投资人首先必须对市场的结构和运作方式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并建立合理的价格体系。项目投资人与政府签订含有防止竞争风险条款的协议也可降低其市场风险,即政府向项目公司做出担保。在若干年内不再兴建类似的、与本项目有竞争的同类项目,以保证项目的垄断性经营。

5不可抗力风险对策

对直接损失采取投保的方式,通过支付保险费把风险转移给有承担能力的保险公司。对间接损失主要寻求政府资助和担保。

(三)加强BOT建设人才的培养

由于BOT项目的操作层次复杂,技术难度较高,要求参与者具备多方面的专业特长,为了能够在BOT这个新兴而巨大的市场中争得一席之地,各项目公司应该立足培养自己的人才。这些关键人才除了需要理论知识的深化,更要得到在关键岗位锻炼的机会,使其成为名副其实的BOT建设专才,这是控制风险、降低损失的根本应对之策。

四、小结

总之,BOT项目在整个执行过程中,会遇到各种不同的风险,只要能够做好各方面的应对准备,就能在实际中尽可能降低风险给项目带来的危害。

参考文献:

[1]孙涛,BOT模式下的风险管理研究,商业研究,2004(18)

[2]陈玲,首界海峡两岸土木建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5

[3]蒋月辉等,论公路BOT项目中的风险管理,管理创新,2008

猜你喜欢
政府
地方政府赶超行为对消除贫困的阻碍分析
地方政府赶超行为对消除贫困的阻碍分析
省级政府金融权力榜
一张图看懂政府工作报告中的信息通信
贵州实现县级以上政府法律顾问全覆盖
煽动民族主义情绪 被疑与政府演双簧
月榜
完形填空三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