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关在我国国家宏观调控中的地位与作用

2009-12-21 02:57李九领
经济师 2009年5期
关键词:宏观调控时滞海关

李九领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国家为微观经济运行提供良性的宏观环境,使市场经济得到正常运行和均衡发展,其宏观调控的任务日益繁重。海关作为国家宏观调控部门之一,在国家宏观调控中占有重要和不可替代的地位与作用。文章主要从国家机构设置及海关职能定位、宏观调控的目标与宏观调控的过程等三个方面,分析论证海关在我国宏观调控中独特的地位和作用。

关键词:宏观调控海关预警时滞

中国分类号:F74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09)05-052-02

宏观调控,是指国家从宏观经济角度,运用各种调控手段,为实现社会经济发展的预期目标,对市场经济运行进行总量和结构进行调节和引导。历史经验表明,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宏观调控都是政府重要的职能。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建立健全的宏观调控体系。

一个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要包含许多要素:国家是宏观调控的主体;市场经济的运行过程和结果是宏观调控的对象和客体;经济增长、价格稳定、充分就业的国际收支平衡是宏观调控的目标;财政、税收、金融、外贸、外汇等是宏观调控的手段或工具;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商务部、外汇管理局等都是履行国家宏观调控职能的国家机关。

在此,笔者重点研究和论证的是海关也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部门,在国家宏观调控中占有重要和不可替代的独特地位与作用。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证:

一、从国家机构设置及其海关职能定位分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是规定我国海关管理制度的基本法律,是我国海关的执法依据,是我国海关法律法规体系的核心和基石。2000年7月8日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维护国家的主权和利益,加强海关监督管理,促进对外经济贸易和科技文化交往,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特制定本法。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是国家的进出关境(以下简称进出境)监督管理机关。海关依照本法和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监管进出境的运输工具、货物、行李物品、邮递物品和其他物品(以下简称进出境运输工具、货物、物品),征收关税和其他税、费,查缉走私,并编制海关统计和办理其他海关业务。

第三条.国务院设立海关总署,统一管理全国海关。国家在对外开放的口岸和海关监管业务集中的地点设立海关。海关的隶属关系,不受行政区划的限制。海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向海关总署负责。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第一条明确了该法的立法宗旨,从中能够看出海关在我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以及外交方面都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加强海关监管是为了维护国家的主权和利益。所以,海关法是从国家整体利益的高度对海关进行定位和立法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第二条明确了我国海关的定位和具体职能(四大职能)。海关是对进出我国国境的运输工具、货物、物品进行综合监管和执法的机关,同时履行征收税费、海关统计、缉私及其他海关业务。在贸易全球化和经济一体化的过程中,我国经济如何融入国际贸易和分工链条之中,同时又确保我国的利益和社会经济的安全,这不是一个微观问题,而是关系到我国未来的国际地位和影响的重大问题。因此。海关依法为国把关,高效履行各项职能,就是为维护我国目前和未来的整体利益服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第三条明确了我国海关的机构设置和管理模式。海关总署是国务院直属机关,实行垂直领导和管理。政府机关管理权限划分的一般原则,事关全局的重大调控权限归中央,便于地方因地制宜的事权归地方。据此分析,海关是代表中央在全国各口岸和海关进行集中执法监管,海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不受行政区划的限制。

综上所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的有关规定都表明了海关是我国政府宏观调控的重要职能部门之一,通过对进出境运输工具、货物、物品的监管,履行宏观调控的职责,为实现国家宏观调控目标服务。

二、从宏观调控的目标分析

宏观调控的目标通常包括经济增长、价格稳定、充分就业与国际收支平衡,但归根结底是保持经济的稳定发展。而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稳定发展的基本条件是总供求的平衡,所以,宏观调控就是国家采用各种调控手段,调节总供求的失衡,实现总供求的平衡。

在此,利用经济学四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构成的公式以及储蓄与投资恒等式关系,分析总供求关系的调节。

GDP=C+S+T

(收入法)

GDP=C+I+G+X-M

(支出法)

C+I+G+X-M=C+S+T整理后得出:

I=S+(T_G)+(M-X)式中c为消费。I是私人投资,s是本国居民储蓄,G是政府支出,T是税收,T-G是政府储蓄,x为出口,M是进口,M-X是外国对本国的储蓄。如果总I=s+(T-G)+(M-X),则总供给=总需求;如果I>s+fI。-c)+(M-x),即总需求>总供给,则需要减少总需求;如果I总需求,则需要增加总需求。

海关监管直接影响总供求关系的平衡。一是直接影响M-X,就是影响进出口贸易的状况,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外需”;二是直接影响关税以及代征税收的多少;三是直接影响政府支出。海关税收占我国中央财政收入的1/3,是中央宏观调控的重要财力来源。同时,海关执行出口退税政策而形成的出口退税又属于转移性支出,而且绝大多数由中央财政负担。因此,海关征税对中央财政形成双重影响。此外,海关监管也会间接影响国内消费、投资等。所以,海关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部门之一。

三、从宏观调控的过程分析

一般来讲,一项政策都要经过发现问题——认识问题——制定政策——执行政策——效果显现与反馈一调整政策的过程。所以,任何经济政策都存在一定的时滞。政策时滞是指从发生问题、认识到需要采取政策行动到政策产生效果为止所需要的时间。政策时滞越短,政策当局越能够对有关情况做出及时反应,政策越能及时发挥作用。按照不同阶段政策时滞可划分为内部时滞和外部时滞。

内部时滞是从发生问题到政策当局意识到应该采取措施,到政策制定并开始执行所需要的时间。包括:认识时滞——指从经济现象发生变化到决策者对这种需要调整的变化有所认识所经过的时间;行政时滞——行政当局在制定政策之前对经济问题调查研究所花费的时间。这两种时滞属于调查研究过程,与决策者或立法机构没有直接关系。所以,这两种时滞属于内部时滞。

外部时滞是指从政策开始执行到政策对目标发挥作用之间需要的时间。主要包括:决策时滞——行政当局把分析结果提交立法机构审议通过所需要的时间;执行时滞——指政策议案在立法机构通过后交付有

关单位付诸实施所经历的时间;效果时滞——指政策正式实施到已经对经济产生影响所需要的时间。这三种时滞都与决策者或立法机构直接相关,且直接影响社会经济活动。所以,这三种时滞属于外部时滞。

可见,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决策实施过程的复杂性和漫长性。而宏观经济政策旨在熨平经济波动,实现经济稳定发展,但由于政策时滞的存在,可能会造成经济在更长时间内的不稳定,从而导致政府在配置资源的过程中比市场机制更严重的低效率。如下图所示:如果税收T与GDP同步变化,就会充分发挥税收的调控作用。假如经济高位运行处于A点时,税收T也处于最高点A1,抑制投资和消费,防止经济过快增长;相反,如果经济低位运行处于B点时,税收T也处于低高点B1。鼓励投资和消费,防止经济衰退。但实际上税收政策有滞后性,如图所示,经济运行处于衰退趋势时,税收T处于最高点A2,抑制了投资和消费,加速经济下滑;反之,如果经济运行趋于过快趋势时,税收T处于最低点B2,鼓励了投资和消费,加速经济过热。正如斯蒂格里茨所言“税收计划履行的滞后会使一个具有良好意图的税收政策失调。”因此,必须提高宏观经济政策的前瞻性,才能确保其科学性。

而在提高宏观调控政策的前瞻性和科学性中,海关具有得天独厚、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与其他宏观调控部门相比,海关主要具有以下特征:

1海关位于宏观调控过程的前哨,能及时掌握真实客观的进出口贸易方面的数据资料,为国家宏观调控的制定的正确与否提供依据,为宏观调控政策制定的正确与否提供判断指标。同时,为宏观调控发挥预警作用。

提高政策的前瞻性和科学性的先决条件是提高决策者的能力和水平。但决策者的能力和水平必须以及时、全面掌握真实可靠的经济运行信息资料为基础。海关因其综合监管进出境的特殊性而具备了其他宏观调控部门不可比拟的优势。

实例一:再如,2009年1月13日海关总署公布统计数据,2008年外贸总额25616.3亿美元,同比增长17.8%。相对于我国前6年外贸连续20%以上的增速,下滑显著。其中,出口全年增长17.2%,进口增长18.5%。分别低于2007年25.7%和20.8%的增速。而贸易顺差达2954.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2.5%,比2007年增幅下跌了35个百分点。同时,2008年12月单月的进出口依然延续了11月以来的负增长。12月当月出口同比下降2.8%,进口同比下降21.3%。

商务部、中金公司以及社会各界学者专家根据海关总署的统计数据,研究2009年我国外贸形势和对策。商务部官员在今年全国商务工作会议上表示,2009年要力争外贸增长与国民经济增长同步。即外贸将持续中低水平的增长。同时,有关专家建议:中国经济应减少对外部的过度依赖。具体做法,一是调整贸易伙伴,开拓新兴市场;二是从国内出发,扩大内部消费,开拓国内需求,“比如发展国内非贸易产业、农业服务业等”。国家应及时调整政策调控方向。

实例二:据海关统计,2008年前11个月我国共出口粮食(包括谷物及谷物粉、豆类、淀粉块茎及薯类)349.3万吨,价值19.5亿美元,分别比前年同期下降67.5%和29.2%。共出口稻谷和大米93.1万吨,下降18.9%。出口豆类135.2万吨,增长19.6%。2008年前11个月我国共进口大豆3414万吨,同比增长22.4%。海关总署统计司2009年1月4日发出预警报告:外商投资企业在我国粮食领域的控制力在加强。由于大豆在进出口中占了很高的比重,此次的预警主要指大豆领域的外资控制。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却认为“海关的预警对于保证我国的粮食安全有很重要的意义。”

这些实例恰恰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说明了海关的确能够对国家宏观调控发挥很强的预警作用,而且是其他部门所不具备的。

2海关全面、科学贯彻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确保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实施效果。在宏观调控政策正确的条件下政策的执行情况就直接决定了调控政策的实际效果。而政策执行机关的执行力是决定经济政策有效性的关键。目前我国这个宏观调控的部门主要有发展改革委员会、商务部、财政部、人民银行等。采取宏观调控的手段通常有:法律手段与经济手段,如调整税率、金融、财政补贴等;计划手段,如国家投资规划、配额制度;行政手段,如利用工商、商检、卫生检疫、海关等部门禁止或限制某些商品的生产与流通。显然,多部门多种手段联合调控是实现宏观调控的最有效途径。其中海关调控的综合性和敏感性无可替代。

近年来,海关加大改革力度,建立完善通关便利化与贸易安全并重的监管大格局,对完善我国宏观调控体系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首先,海关是具体和综合执行国家调控政策的机关。海关执行政策的能力和水平直接决定着国家调控政策的执行效果;其次,海关是集中对进出境货物、运输工具以及人员进行监管的部门。有条件在第一时间获取第一手真实的数据+不仅能够快速反映进出口方面政策落实的情况,还能为下一步政策的完善和调整提供最可靠最新的决策依据,从而提高经济政策的有效性。此外,关税筹集财政收入以及再分配的职能直接构成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重要杠杆。例如,为抑制化肥出口过快增长,保证国内化肥供应,确保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2008年来国家多次调整出口调控政策抑制化肥出口。2008年1月1日和2月15日两次调整关税政策,控制尿素、磷酸二氢铵及其与磷酸氢二铵的混合物、部分含磷复合肥等化肥品种的出口;4月1日起对过磷酸钙和钾肥征收30%的出口暂定关税;4月20日至9月30日对所有出口化肥加征100%特别出口关税,并延长至12月31日,且将氮肥关税上调至150%,有效遏制了出口快速增长的势头,保障了对内化肥供应。据海关统计,2008年前3季度,我国累计出口化肥898.7万吨,价值40.4亿美元,去年同期相比(下同)分别增长11.4%和93.7%,出口平均价格上涨73.9%。自5月份起出口规模呈现连续环比下降,9月份跌至30万吨以下,是2007年以来的最低点(看下图1。可见,海关等部门执行政策到位,国家关于化肥出口政策取得显著效果。同时,要关注一个重要现象,目前国内市场化肥价格大幅下滑,原料价格上涨,以及限制出口关税政策的持续实施,极可能导致国内化肥企业产能下降、停产或者倒闭,进而造成国内化肥供给紧张和影响农业生产。所以,国家应该适时适度调整化肥出口政策,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总之,海关在缩短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时滞。提高调控政策的前瞻性和科学性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地位和作用。

参考文献:

1郭庆旺。赵耕耘,财政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7。

2刘广洋税收宏观调控理论与政策,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9。

3常清,朱璐璐宏观调控应注意政策时滞性压力,上海证券报,2007,09,24。

4中国海关网等政府网站。

5斯蒂格里茨,公共经济学,商务印书馆,1989。

6王露.中国外贸告别高增长贸易顺差增幅收窄,21世纪经济报道,2009,01.14。

7江旋,关总署:外资加强控制我粮食领域海日经济新闻,2009,1,06。

82008年前3季度我国化肥出口逐月递减出口关税政策调控成效显著(进出口监测预警专题),中国海关网。

(作者单位:上海海关学院上海201204)

(责编:吕尚)

猜你喜欢
宏观调控时滞海关
带有时滞项的复Ginzburg-Landau方程的拉回吸引子
清代海关银锭漫谈
关于未纳入海关统计的货物贸易收支统计研究
外贸企业海关合规重点提示
土地利用规划在房地产宏观调控中的作用探讨
清代广东十三行与粤海关
一阶非线性时滞微分方程正周期解的存在性
宏观调控“三部曲”
一类时滞Duffing微分方程同宿解的存在性
时滞倒立摆的H∞反馈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