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中年人养老消费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2009-12-21 02:57焦亚波
经济师 2009年5期
关键词:自理中年人意愿

焦亚波

摘要:现阶段的中年人是面临老龄问题风险最大的人群。文章利用2007年末上海市中老年人养老消费意愿调查资料,分析了45-59岁中年人的养老消费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年龄、受教育程度和居住方式因素对中年人的养老消费意愿具有显著影响,而性别、婚姻状况、经济特征和健康因素对中年人的养老消费意愿并无显著影响。

关键词:养老消费意愿城市中年人上海

中图分类号:F840.6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09)05-069-02

一、研究背景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的生育率和死亡率迅速下降,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不断上升,特别是在城市地区,人口的老龄化速度更为迅猛。目前中国人口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城市是上海,其人口老龄化问题在2l世纪上半叶将更为突出。据预测,2010-2020年是上海60岁及以上户籍老人数的高速增长期,1O年内增长55.3%,年平均增加17.69万人。比全国60岁及以上老人数的高速增长期(2020-2030年)提前10年,这一时期也是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系数的高速上升期。有学者指出:“从整个老龄化过程看,面临老龄问题风险最大的人群,不是现在的老年人。而是在21世纪20~40年代进入老年行列的人,即现在的中青年人,中青年人现在就必须考虑和着手准备,否则,当进入老年时再去准备,一切都晚了。”中青年人为将来养老做好准备固然必不可少,政府作为社会福利服务的责任主体也应未雨绸缪。政府在着手进行养老资源规划和储备时必然要考虑到中青年人的养老消费意愿。

本文利用2007年末上海市中老年人养老消费意愿调查资料,研究45-59岁城市中年户籍居民的养老消费意愿及其影响因素,这是因为目前这一年龄段的中年人将是上海市未来15年内人口老龄化的主力军,他们与现阶段的老年人相比,呈现出新的人口特征:一是这部分中年人人口数量庞大,他们步入老年的时期也是上海市户籍老年人口的高速增长期;二是这部分中年人中独生子女父母占很大比重。庞大的人口数量意味着他们步入老年后很有可能会面对养老资源紧张的状况,而独生子女父母的身份又意味着他们将面对家庭内养老照护人力资源缺乏的困境。这些不同于现阶段老年人的人口特征将直接或间接影响到中年人的养老消费意愿。使他们的养老消费意愿有别于现阶段的老年人。本研究的目的在于了解这一年龄段中年人的养老消费意愿及其影响因素,这对于较早规划和整合养老资源以应对老年人口数量快速增长时期的照护服务需求具有前瞻性意义。

二、研究设计与方法

l理论框架。养老消费意愿受制于一个社会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文化传统,不同的社会和同一社会的不同发展阶段,人们的养老消费意愿会有很大差异。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变迁,一方面,子女数的减少、代际居住方式的变化和妇女劳动参与率的提高动摇了传统家庭养老模式的基础。另一方面,社会上可供选择的养老方式日益增多,这些变化必然会对人们的养老消费意愿产生影响。从微观层面来看,养老消费意愿又受到人口特征因素、经济因素、健康因素和居住方式因素等的影响。本文将重点关注微观因素对中年人养老消费意愿的影响。

2数据来源。本文数据来自2007年12月华东师范大学人口研究所桂世勋教授主持的“上海市中老年人养老消费意愿研究”课题。调查共发放问卷687份,回收完整有效问卷687份,有效回收率为100%。由于本文将研究对象限定为年龄在45~59岁的中年户籍居民,因此使得研究对象范围缩小化,只对从总样本中筛选出来符合条件的282个样本进行研究。

3研究方法。根据以往的文献研究,本文将“养老消费意愿”操作化为“居家养老服务服务”和“机构养老服务服务”两种情况。问卷中预设“生活部分不能自理”和“生活完全不能自理”两种情况,让被调查者根据其养老消费意愿分别作答。本文主要采用二项逻辑斯蒂(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回归分析模型把“养老消费意愿”作为因变量,自变量主要从中年人的人口特征、经济特征、健康特征和居住特征中筛选,在人口特征方面主要选取了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和婚姻状况四个变量,在经济特征方面选取了经济状况自评变量,在健康特征方面选取了健康自评、患病种类数两个变量,在居住特征方面选取了居住方式变量。本文将重点分析上述变量对中年人养老消费意愿的影响。

4样本基本情况。从被调查对象的人口特征来看:男性134人,占47.5%。女性148人,占52.5%;在年龄方面,45~49岁的占40.4%,50~54岁的占31.2%。55~59岁的占28.4%;在受教育程度方面,初中及以下的占36.5%,高中或中专的占51.8%,大专及以上的占11.7%;在婚姻状况方面,已婚有配偶的占90.1%,离婚或分居的占5.0%,丧偶的占1.4%,从未结婚的占3.5%。从被调查对象的经济特征来看:经济状况自评较好的占18.4%,一般的占42.6%,较差的占39.0%。从被调查对象的健康特征来看:健康自评较好的占34.8%,一般的占58.8%,较差的占6.4%:从患病种类数来看,45.4%的被调查者健康良好(无疾病),患1种疾病的占31.9%,患2种疾病的占14.2%,患3种及以上疾病的占8.5%。从被调查对象的居住特征来看,居住方式为独居的占5.0%,仅与配偶居住的占24.1%,与家人同住(包括配偶)的占70.9%。

三、城市中年人养老消费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1城市中年人养老消费意愿分析。中年人的养老消费意愿将会随着生活自理能力预期的变化而发生改变。从表1中可以看到,当将来生活自理能力由部分不能自理转变为严重不能自理时,中年人中选择机构养老服务者的比例上升了8.8个百分点,而选择居家养老服务者的比例下降了8.5个百分点。值得注意的是,47.5%的中年人在将来生活严重不能自理时愿意选择机构养老服务,这一方面反映出人们传统的依靠家庭养老的观念正在逐步转变,另一方面也可以看作是人们在家庭养老功能弱化背景下无可奈何的选择。由此可以预见的是,随着上海市少子老龄化程度的加深,独生子女父母所占比例将越来越高,他们将来生活不能自理时的照护问题将突显。

2城市中年人养老消费意愿影响因素的二项逻辑斯蒂(Logistic)回归分析。本文运用二项逻辑斯蒂(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养老消费意愿的影响因素,回归分析模型的因变量为养老消费意愿,“居家养老服务”被赋值为1,“机构养老服务”被赋值为0。回归分析中引人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经济状况自评、健康自评、患病种类数和居住方式等变量作为可能影响中年人养老消费意愿的自变量。自变量中的品质变量经过虚拟变量处理,性别以女性为参照类,受教育程度以初中及以下为参照类,婚姻状况以已婚有配偶为参照类,经济状况自评以较好为参照类,

健康自评以较好为参照类,居住方式以独居为参照类。

本文选择SPSS中二项逻辑斯蒂(logistic)回归逐步筛选策略(Forward:Conditioal),建立最优的逐步回归方程。经过计算,在将来生活部分不能自理的预期下,最终进入回归方程的是年龄、受教育程度和居住方式三个变量;在将来生活严重不能自理的预期下,最终进入回归方程的是年龄和受教育程度两个变量。从表2可以看到,在两种不同自理能力预期下,年龄和受教育程度变量对中年人的养老消费意愿都具有显著影响,年龄越大者越倾向于机构养老服务,受教育程度越高者越倾向于机构养老服务;居住方式变量只在将来生活部分不能自理的预期下才对中年人的养老消费意愿产生影响,仅与配偶同住者居家养老服务的发生比是独居者的5.138倍(Exp(B)=5.138,p<0.05);回归结果并没有证实性别、婚姻状况、经济状况自评、健康自评、患病种类数等变量对中年人的养老消费意愿具有影响。

3小结与讨论。

第一,中年人的养老消费意愿将会随着生活自理能力预期的变化而发生改变。当将来生活自理能力由部分不能自理转变为严重不能自理时,中年人中选择机构养老服务者的比例上升,且有将近一半的被调查者选择机构养老服务。

第二,年龄因素对中年人的养老消费意愿具有显著影响。随着年龄的增长,中年人对于自己将来养老的方式予以更多的关注和思考,年龄越大者越倾向于机构养老服务。

第三,受教育程度因素对中年人的养老消费意愿具有显著影响。受教育程度越高者越倾向于机构养老服务,这一方面可能是因为教育会对人们的养老观念产生影响,受教育程度较高者更易接受有别于传统的养老方式,另一方面也可能是因为个人的受教育程度与其职业和收入高度相关,较好的职业和收入使他们拥有较强的经济能力,进入老年后能够负担得起入住养老机构的费用,对子女的依赖程度小,所以他们更愿意选择机构养老服务。

第四,本研究的回归结果并未证实性别、婚姻状况、经济状况自评、健康自评、患病种类数等因素对中年人的养老消费意愿具有影响。我们知道,现阶段的中年人距离其生活不能自理状况出现还有一段时间间隔,婚姻状况因素、经济因素和健康特征因素对他们养老消费意愿的影响还未显现。

四、对策和建议

城市中年人的养老消费意愿影响到政府对养老资源的规划和储备。从表1中可以看到,38.7%的中年人在将来生活部分不能自理时,愿意选择机构养老服务,而当将来生活严重不能自理时,这一比例上升至47.5%。面对未来庞大的机构养老服务服务需求,政府和社会应该如何行动?这值得我们深入思考。上海是中国人口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城市,政府应对人口老龄化的行动走在全国前列。一些好的政策和措施值得各地借鉴,但是如果要满足未来老年人口高速增长时期的老年照护服务需求,上海市在规划和整合养老资源的过程中,还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重视养老机构护理水平的提高。人们选择机构养老服务一个很重要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生活自理能力严重弱化时的照护问题,这就对养老机构的护理水平和护理质量提出了较高要求。依据老人生活自理能力弱化程度,护理可分为三级护理、二级护理、一级护理和专门护理四个等级,护理等级依次升高。目前上海市养老机构中以住养的轻度护理老人为主,很多机构不具备提供专护的条件和能力。从一项针对上海市郊区养老机构基本状况的调查中可以看到,在被调查的178家养老机构中,2006年末上海市郊区三级护理老人的比例为42.9%。二级护理老人的比例为23.3%,一级护理老人的比例为21.5%,专护老人的比例为12.3%。一级护理和专护老人的比例仅占1/3,这并不是因为老人对一级护理和专护的需求较少,而是因为很多养老院没有提供高等级护理的条件和能力,所以才会出现专业护理院的床位供不应求而养老院床位空置现象并存的情况。因此,上海市在建设新增养老床位时,不仅要注重数量更要注重质量,要积极引导和帮助养老机构提高护理水平和护理能力,重视护理员队伍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只有这样才能更好满足老年人的养老照护需求,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挑战。

2重视民办养老机构的发展。自2001年上海市政府发布《关于加快实现本市社会福利社会化的意见》以来,民办养老机构得以迅速发展。至2007年末,全市民办养老机构提供的床位数已增至34210张,占床位总数的49.02%。《上海民政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又指出,到2010年末,上海养老床位总数要达1O万张,占户籍老年人口的3%。政府投入到养老福利事业中的财政资源有限,在新增和扩充公办养老机构时感到力不从心,所以这些床位指标的完成要寄希望于民办养老机构床位数的增加。因此,关心和支持民办养老机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但是,我们在调查中发现,养老消费意愿为“机构养老服务”的中年人中,54.5%的被调查者对入住机构的性质存在偏好,更愿意选择去公办养老机构养老服务,公办养老机构的收费和服务质量是吸引他们入住的重要因素;45.5%的中年人对人住机构的性质无明显偏好,他们更关注养老机构的收费和交通便捷程度等特征。这一方面可能是因为人们认为公办养老机构可以得到政府的扶持而更值得信赖,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民办养老机构在收费和服务质量上与公办养老机构存有差距,还不能为民众普遍认可。尽管民办养老机构在发展中存在诸多问题,但是从整个行业的发展趋势来看,它们终将成为行业中的主力军,政府要为其提供良好的生存和成长的制度环境,引导它们进入良性运营的状态,为老年人口数量快速增长期的到来做好机构养老服务资源储备。

参考文献:

1桂世勋.上海市少子老龄化与可持续发展[J],市场与人口分析,2005(5)。

2首届全国中青年学者老龄问题研究讨论会主题报告:老龄化的中国之农村社会化养老,1999。

3上海市民政局2007年上海民政工作发展报告[J/OL]上海民政网:http://www.shmzj.gov.cn。

4上海市人民政府,上海民政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J.OL],上海政府门户网:http://www.shanghai.gov.cn。

(作者单位:华东师范大学上海200062)

(责编:吕尚)

猜你喜欢
自理中年人意愿
我们中年人才不过购物节
笑到生活不能自理
充分尊重农民意愿 支持基层创新创造
交际意愿研究回顾与展望
中年人保健与营养
自立当从“自理”始
自我护理的概念及其理论是什么?
自我护理的概念及其理论是什么?
Chatterbox—Willingness意愿
野蛮测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