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凯瑟林·曼斯菲尔德小说情感的诗意化传达

2009-12-21 02:57方静清
经济师 2009年5期
关键词:曼斯菲尔德短篇小说散文

方静清

摘要:在曼斯菲尔德短暂的一生中,她不断地对短篇小说的文体进行尝试。在写以新西兰为背景的短篇小说时。她借用意象和象征的诗歌技巧,并应用语言的音乐性来传情达意,创造出了一种散文式的富有诗情画意的短篇小说。

关键词:曼斯菲尔德短篇小说诗情画意表现手法

中国分类号:G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09)05-126-02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是一个在英语文学界里有着独特地位的作家。她的小说尤其是以新西兰为背景的短篇小说饱含着真切的情意。行文有散文诗的风格,因而她的作品以其浓郁的诗情画意而脍炙人口。

诗情画意源自内容与情感的自然流露。曼斯菲尔德小说情感情绪有种“天然去雕饰”的清新,仿佛中国人说的如“清水出涧,白云出岫”,流畅无碍。

凯瑟林·曼斯菲尔德小说情感情绪的诗意传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借助意象与象征的诗歌技巧

想象和象征是诗歌最基本的特征。有理论家说:“指明一物件,便剥夺了一首诗的最大乐趣:因为诗的乐趣在逐渐流露。”后有人将它概括为“说出是破坏,暗示才是创造”,此句成了象征主义的名言。19世纪末由法国诗人发起的象征主义运动对20世纪的诗歌与小说创作有着深远的影响。象征主义诗人不直接表述自己的观念和内在的精神世界,他们认为抽象的情感情绪不应该通过描述性的语言来分析而应采用象征的手法来制造氛围、抒发情感。受这一思潮的影响,凯瑟琳·曼斯菲尔德在作品中较多地借鉴象征的表现手法来诗意化地抒情或揭示一种“韵外之致、昧外之旨”。作为一个创新作家,曼斯菲尔德从不墨守陈规,她给意象的传统象征意义赋予了新的内涵。在《园会》中,她将几百朵盛开的玫瑰花做为意象来营造富裕的薛立丹家举办园会的欢快气氛以及表现主人公劳拉对园会的高涨热情,而不是做为爱的象征;将不同的百合作为另一意象来揭示人物情感情绪所发生的变化。美人蕉百合是富裕繁荣的象征,是劳拉母亲的所爱。劳拉对这些粉色的“生意咄咄逼人”的百合却有所排斥,这为后来对车夫的死母女两人所表现出的不同态度埋下了伏笔。认为海芋百合是像车夫那样过贫穷日子的人家所喜欢的观点则显示出了养尊处优的劳拉母亲的一种优越感。“花”的形象,使人物对现实世界的感觉发生了变化,同时也使读者体会到了意象所产生的艺术效果。当园会结束时,花慢慢地凋谢了,慢慢地合上了花瓣。“花期”的短暂,象征了美好事物的易逝。

曼斯菲尔德在《幸福》中贯穿全文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意象就是一棵亭亭玉立、没有一个花蕾和一片凋谢的花瓣的盛开的梨树。主人公贝莎把这棵艳丽的梨树比作自己生命的象征。在小说描写的“那一天”中,贝莎的幸福感在她心中荡漾。她拥有一切,富裕的生活,爱她的老公,可爱的小宝宝,还有一个一见倾心的好朋友——富尔顿小姐。然而,当她无意问听到老公哈里与富尔顿小姐之间的谈话,发现自己受到了双重的背叛,一直沉浸在假想的幸福中,而匆匆赶去看那颗梨树希望从中得到启示时,却发现它“还是照样那么可爱,照样繁花满树,恬然静立”。小说于此处收柬,让读者“于无声处”久久回味全职家庭主妇贝莎心中的悲凉:梨花依然生机盎然,但心中那棵梨树是否依然?……小说中,富尔顿小姐出场时身着银白,连发带都是银色的,而当贝莎沉浸于与富尔顿小姐的“心心相应”的幻想时,她脑子里也没忘记那棵梨树:“梨树一定是一片银色,就像富尔顿小姐一身打扮那样。”因此,不难发现,这“树”在文中充当的角色,它极大地丰富了人物的内心情感,也使小说弥漫着浓郁的诗歌情调。月亮作为另一意象的出现喻示了贝莎虚幻的生活——月光笼罩下的一切似乎都显得那样完美无暇。而灰猫与黑猫的出现暗示了贝莎生活中潜在的危机,在小说结尾处又出现了灰猫和黑猫,它应验了贝莎最初见到他们时所打的那个寒噤。

此外,毛皮围巾在《布里尔小姐》中象征了这位令人同情的老小姐的生活状况,风中的菊花在《大风吹》里象征如风一样狂乱的特有的青春期骚动等等,这种间接地反映生活的真谛、并把平凡的事物置于意象的框架之中的艺术手法使曼斯菲尔德的短篇小说具有一种诗的意境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二、借助于语言的音律美

各种艺术都需要节奏、变化、和谐。19世纪英国文学家瓦尔特·帕特曾说过“所有艺术都不断地追求音乐的态势。”受这一口号的影响,曼斯菲尔德在作品中也加入了一些音乐的元素。在成为作家之前,曼斯菲尔德已是一名熟练的大提琴手,在音乐上的造诣使她能够驾轻就熟地在小说中用音乐的手法来描述人物的话语。写完《布里尔小姐》后,她在给理查德默利的信中说“在《布里尔小姐》中,我不仅对每一句的长短、甚至对每一句的韵律都作了选择。我对每~段落的起伏也进行了斟酌。这是为了符合她,在那天、那个特别时刻的她。我写完以后,就朗读——许多次——就好像一个人在弹奏乐器那样,尽力使它越来越接近布里尔小姐的表现,直至相符。

人总是按照自己的意识追求节奏感和旋律美。曼斯菲尔德常常应用英语特有的音韵,制造出特殊的音乐美感:

“Windless,warm,the sky without a cloud,Only the blue W88 veiled witha haze 0f light gold,as it is sometimes in early summer,"是她在《园会》的开头使用的长短不一的词句,语言节奏上的变化渲染出了一种欢快的气氛。接下来的段落中,介词短语的使用如:“Away she skirfmed,over thelawn,up the path,up the steps,8gross the veranda,and into the porch。”就像音乐中的快速节拍显示出主人公的愉快心态。通过对语言节奏的合理运用,曼斯菲尔德实现了情感与内容的统一。

在渡过了一个愉快的下午之后,劳拉去了死去的车夫家。这次经历给了她一个强烈的印象——生活中不仅仅只有幸福和鲜花,还有死亡和苦难,并使她思考如何去面对这多样化的生活,曼斯菲尔德在轻快的音乐中加入了一些悲伤的元素形成复调音乐,给读者展示了两个不同的世界——个充满了鲜花、音乐和幸福,另一个充满了贫穷、悲惨和忧伤。

在《大风吹》中,曼斯菲尔德描述“大风”时写道the wind was“shakingthc housc,rattling the windows,banging a piece of iron on the roof andmaking her bedtremble"轻重音的交替出现所形成的节奏感,表达出了马蒂尔达在清晨时分不宁静的、慌乱的心态——既有种莫名的恐惧又有种不可名状的悲伤。小说中气氛的营造,人物情感的真实流露都是通过音乐的表现手法实现的。音乐元素的使用赋予了曼斯菲尔德的小说以诗一

样的美感,让读者在蔓妙的音乐美感中回味她小说不尽的旨趣。

三、语言的诗歌与散文性

诗情画意呈现于优美精炼的语言。曼斯菲尔德的小说语言既有诗歌的凝练,又有散文的优美,舒卷自如,浑然天成。可以说,曼斯菲尔德的小说趣味悠长,意境深远,作品极具诗歌的韵律之美,这一特点显然来自曼斯菲尔德对英国传统诗歌的重视,她自然而然地将传统诗韵同崭新的现代主义手法完美地融合在文字中,因此,就整体上而言,曼斯菲尔德的作品正表现出传统与现代主义手法的和谐交融。曼斯菲尔德擅用诗词的特点使其作品有诗歌之美。曼斯菲尔德一直努力将小说写得像诗一样空灵流转,情意绵绵。

诗是曼斯菲尔德喜爱的文学形式之一,诗歌也给予了曼斯菲尔德短篇小说创作以巨大的灵感,而她也充分地把诗歌与散文融合所蕴含的魅力发挥到极致。1916年1月22日,她在日记中写到:“我还要写诗。一想到写诗我便激动得发抖。……我写的也许不是诗,也不是常见的散文,而是一种特殊的散文。”她要写“一种特殊的散文“的企图影响了她小说的整个结构与形式。这种“特殊的散文”传达了对人物内心生活的一种感觉,运用意识流的技巧,她把人物意识的不同层次、不同的时间层次以及不同的现实层次融合在一起。没有说教,没有厚重情节,没有虚假的感情与文字,这种新型散文体小说使读者感受到处处是诗的韵律。她将诗之灵动流畅及散文的纡徐舒缓尽述文字,这形成了曼斯菲尔德小说的鲜明特色。可以说,她将诗歌与散文技巧在小说中运用得妙到毫巅,毫无穿凿之痕。自然流畅。在《序曲》中,诗化和散文化的语言无处不在,有些文字本身就是诗句,于不经意中构成诗境:

Dawn came sharp and chillwith red clouds on a faint green sky anddrops of water on every leaf and blade.A breeze blew over the garden,dropping dew and dropping petals,shivered over the drenched paddocks,and was lost in the sombre bush.In the sky some tiny stars floated for a monent and then they were gone-they were dissolved like bubbles.And plain to be heard in the early quiet was thesound of the creek in the paddock running over the brown stones ,running in and out of the sandy hollowe, hiding under clumps of dark berry bushes, spillinginto a swamp of yellow water flowers and cresses.

“黎明来了,阵阵寒气刺骨,淡绿的天空点缀着朵朵红霞,叶片和花瓣上沾满了点点晨露。一阵微风吹过花园,吹落了露珠,也吹落了花瓣,簌簌掠过露水打湿的围场,消失在暗沉沉的小树丛里。天上有颗小星还漂浮了一阵子,后来也飘走了——就像水泡一样消失了。清晨一片寂静,只听得围场里的小溪潺潺流过褐色的沙石,流进一个个沙坑又流出去,躲进黑浆果小树丛,泻到一片满是黄水花和水芹的沼泽地里去了”。在这里,小说的叙事描写已退居到诗歌和散文的美妙之后,而小说的魅力却更强了。描写上的细致精妙,遣词造句上的精心雕琢,以及将外部世界与人物的内心世界的巧妙结合,情境互生,耐人寻味,这种抒情散文诗的笔调使曼斯菲尔德的小说别有一种惹人“怜爱”的韵致。《第一次舞会》也是这样一首诗:舞厅内,

A great quivering jet nf gas jghted the ladiesroom,It couldn't wait;itWaS dancing already,When the door opened again and there came a burst oftuning from the drill hall,it leaped almost t0 the ceiling,

“煤气灯舞蹈,火焰蹿动”,这其实是第一次参加舞会的蕾拉的迫切心情的写照。凯瑟琳-曼斯菲尔德通过具体事物的描写以及她丰富的想象力,衬托出了面对这样一个从未经历过场面的十八岁女孩的心情。曼斯菲尔德在小说中实现了情景交融的诗、文意境。

曼斯菲尔德的小说的独特韵味兼有诗、曲、文、画等多种艺术形式的特点,在小说界具有里程碑式的开拓意义,因为,如诗如歌如画的新型短篇小说自曼斯菲尔德处开始。她把现代主义手法与传统文学技巧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创造耳目一薪的艺术境界,因此她被誉为现代短篇小说大师,的确是当之无隗的。

参考文献:

1陈家宁编曼斯菲尔德书信日记选[M],百花文艺出版社,2005。

2凯瑟琳-曼斯菲尔德著文洁若等译.园会[M]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

5朱乃长,外国名著赏析(下)[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6赵友斌,论曼斯菲尔德以新西兰为背景的小说,四川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1)。

(作者单位:四川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四川攀枝花617000)

(责编:吕尚)

猜你喜欢
曼斯菲尔德短篇小说散文
散文两篇
散文两章
纸上的故土难离——雍措散文论
《曼斯菲尔德庄园》的政治经济学:范尼·普莱斯与大西洋的工人阶级
国外凯瑟琳·曼斯菲尔德研究述评
寻找初恋(短篇小说)
法国:短篇小说ATM机
短篇小说研究的创新之作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小说研究》评介
曼斯菲尔德新西兰系列小说中的自恋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