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煤行业企业在开发筹建煤矿过程中如何搞好安全工作

2009-12-21 02:57李永忠
经济师 2009年5期
关键词:煤矿安全管理制度煤矿

李永忠

摘要:文章分析了非煤行业企业在开发筹建煤矿过程中,由于行业管理、文化、标准的差异而容易发生的安全问题。指出要发挥自身行业的优势,严格按照煤炭行业的标准办事。切实搞好煤矿安全生产。

关键词:非煤行业企业筹建煤矿安全生产

中图分类号:F407.2l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09)05-247-01

随着市场经济的多元化,不同行业之间、不同企业之间的优势互补、强强联合,已经成为现代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作为传统能源企业——煤炭行业也逐渐从单一的煤炭生产转变为延伸产业链、追求下游产品附加值的多元化企业,诸如目前国内煤电联营、煤炭产品就地转换化工产品等多种强强联合方式,充分挖掘了下游产品的附加值,凸显其市场竞争优势。

在煤炭企业与其他企业的诸多合作方式中,非煤行业企业开发筹建煤矿较为普遍。毋庸讳言,在非煤行业企业开发筹建煤矿过程中,由于行业管理、文化、标准的差异,势必对跨行业管理造成影响,特别是如何搞好安全管理将成为最大的难题。现笔者结合实践经验对非煤行业企业如何搞好煤矿安全管理工作浅谈几点看法。

首先,煤矿安全是一种多因素、多环节、动态复杂的系统工程。在这个系统中,如何解决人的不安全行为至关重要。非煤行业企业开发筹建煤矿过程中,人员组成一般有三种途径:一是从原有行业企业抽调部分职工进行学习和培训,煤矿投产后从事辅助生产工作;二是招收煤炭院校的大中专毕业生,参加基本建设,投产后从事部分技术和管理工作;三是从其他煤炭企业招聘专业技术管理人才,直接充实到管理一线,从事管理、技术和安全生产工作。从原有行业企业抽调的职工由于其原行业的历史积累性、路径依赖性、煤矿安全管理概念模糊性等特征,在具体安全管理制度制定实施过程中往往带有追溯特征,偏离煤炭行业标准,成为安全隐患。外聘煤矿专业技术人才多数为国有煤炭企业职工,经营理念、管理思维部分停留在计划经济模式,同现代有限公司的管理理念相去甚远。因此,如何融会两种文化理念就成为搞好煤矿安全管理工作急需解决的大事。笔者认为要使两部分职工在文化、理念上完全融合必须解决三个问题:一是加大安全生产奖惩力度,建立安全生产奖惩长效机制,打破计划经济时代企业高管和普通职工奖惩差距不大、专业技术人员和普通员工奖惩差距不大、一线职工和二、三线职工奖惩差距不大的固有模式。才能形成安全生产责任逐级分解、责权利高度统一的安全管理局面:二是形成一套既有非煤行业企业特色,又符合煤矿安全管理标准的管理体制,例如财务制度、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可以沿用和借鉴非煤行业企业传统方式,安全生产方式则严格按照煤矿行业标准执行;三是统一人才提拔聘用标准,不搞传帮带。如果把煤矿安全生产比作一首歌,那么就有独唱与合唱之分了,要唱好安全生产这首歌,既需要专业技术人才的独唱,也需要全体职工的合唱。只有把独唱与合唱融为一体,才能达到最佳效果。然而在非煤企业开发筹建煤矿过程中,有些人认为搞好安全生产是外聘专业技术人员的事,与其他职工无关,这种认识是极其错误的。外聘专业技术人员作为安全生产的主要管理人员,在安全生产中担负着重要责任,他们在安全生产中起着领唱作用。在他们的带动下,经过各个部门的通力合作和全体职工的共同努力,才能共同唱好安全生产这首歌。安全工作涉及到采、掘、机、运、通,以及党、政、工、团、妇方方面面,是一项综合性管理工作。要搞好这项工作,离开任何一个部门,任何一个专业都是不行的。搞好安全生产,不只是外聘专业技术人员的事,而是全体职工的职责。我们只有处理好独唱与合唱的关系,调动全体职工的积极性,让每个人积极投入到安全生产活动中去,才能齐心协力唱好、唱响安全生产这首歌。

其次,要搞好煤矿安全生产工作,就必须解决或控制物的不安全状态。传统煤矿安全管理观念认为抓好安全生产,就是加大罚款力度,使职工不出现违章,就能搞好煤矿安全生产。笔者认为,在煤矿科技日益发展的今天,只有深化科技兴安,由“重硬件投入”向“软硬件结合”转变,提高矿井安全保障能力。依靠科技进步,实现安全技术措施各类要素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安全生产快速反应能力和应变能力,是提升预防灾害能力、实现安全高效生产的有力保障。建立安全生产技术保障体系,加大新技术、新装备的推广应用力度,不断提高矿井安全技术装备水平;努力实现矿井安全生产的自动化、信息化,形成一个集成、高效、覆盖生产全过程的安全管理系统。加大以预防安全事故、改善生产条件为目标的安全技术措施费用的投入力度,增强矿井防灾抗灾能力,才能搞好煤矿安全生产。

第三,完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制定切实可行的操作、管理流程是非煤行业企业在开发筹建煤矿过程中搞好安全生产工作的关键所在。一些非煤行业企业在开发筹建煤矿过程中,制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时,大多数套用其他煤炭企业固有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这些制度往往流于形式、可操作性不强,主要表现在:一是责任主体不明确。一些安全管理制度,用精美的镜框镶起来挂在墙上醒目的位置,显得条理清晰,但执行起来却面临尴尬:找不到责任主体。因为“对‘有关单位进行处罚”中的“有关单位”到底是指哪个单位?这就造成了责任单位之间的互相推诿扯皮,使安全管理制度的严肃性和威慑力大打折扣。二是处罚力度较轻。一些隐患看似“微不足道”,但却能引发致命的事故。笔者就曾亲身经历过这样一则事例:内蒙某矿安全管理制度中规定,安装、回撤工作面时严禁提前回撤基本支柱,违者罚款1O元/棵。这就是俗称的“挠痒痒”,能震慑得住谁呢?结果在一次安装综采工作面时,操作工一次提前回撤基本支柱两棵,结果造成工作面冒顶,酿成了一起两人的矿难。三是监督机制不全。一些非煤行业企业开发筹建的煤矿安全管理制度不可谓不齐全,但往往缺乏隐患整改落实的监督机制,而这又是最关键的,因为所有的安全管理制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消除隐患。查出隐患后,责任单位承诺3天内整改完毕,至于在这3天之内由谁去督促落实整改,就不知道了。最后,不了了之。日积月累,导致一些重大隐患重复出现,怎能不出事故呢。因此,非煤行业企业在开发筹建煤矿过程中,必须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安全管理制度和管理流程才能真正抓好安全生产。

第四,非煤行业企业在开发筹建煤矿过程中,要摒弃原有行业安全管理标准,处理好煤矿安全生产中大事与小事的关系。俗话说,小洞不补,大洞吃苦。煤矿安全工作中的大事与小事的关系,是量变与质变的具体体现,搞好煤矿安全工作重点要抓好预防工作,而要搞好预防工作就要化解量变,防止质变。各类事故,往往源于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要知道,不排除小隐患就可能变成大隐患;不解决小问题就可能变成大问题;不处理小事故就可能变成大事故。而以大为小,往往由小变大,积小成巨,最后导致事故的发生。有这样一则事故案例:某矿工业广场蒸汽回水井井壁漏气,当时检查人员认为是小事,不会引发事故,结果一周后一名女工经过时,井壁周围突然坍塌,女工坠入沸水坑内,当场死亡。事故的教训告诉我们,煤矿安全生产无小事。谁忽视小事、放松小事,谁就受惩罚、吃苦头。一些在其他行业微不足道的小事,如果发生在煤矿企业就可能引发一次矿难。因此,一定要妥善处理大事与小事的关系,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不然,放小变大,最易诱发大事故的发生,是很难搞好煤矿安全生产的。

总之,在非煤行业企业开发筹建煤矿过程中,既要严格按照煤炭行业的标准办事,又要发挥自身行业的优势;在充分发挥专业技术人才管理优势的同时,不断加大安全设备、设施的投入。在生产建设过程中,不断找出安全管理工作存在的缺陷和不足,并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真正做到“管理、装备、技术、培训”并重,才能切实搞好煤矿安全生产。

(作者单位:伊化矿业资源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鄂尔多斯017000)

(责编:若佳)

猜你喜欢
煤矿安全管理制度煤矿
强化忧患意识,推动全国煤矿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向好
食品安全公共管理制度的缺失与完善评析
涉军中小企业管理制度创新探讨
大型煤矿自动化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关于煤矿安全事故责任追究问题的思考
对如何提高煤矿安全培训质量的思考
瞬变电磁法在煤矿防治水中的应用
西点军校严格的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