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新型银企关系

2009-12-21 02:57郑爱燕
经济师 2009年5期
关键词:银企信用商业银行

郑爱燕

摘要:银行与企业的关系是债权人与债务人的关系,银行有维护债权的权力,有支持企业发展的义务。企业有向银行借贷的权力,有按合同规定向银行还本付息的义务。为应对入世后的挑战和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必须改善银行与企业之间的关系。实现与国际市场的接轨,努力实现银企双赢。

关键词:银企关系融资信用

中图分类号:F831.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09)05-256-01

一、银企关系不协调及其原因

近年来,银企之间的利益走向存在不协调现象。企业“贷款难”与银行“放贷难”现象同时并存。近年来,工业贷款的投向主要集中在少数效益好,还款有保障的优质骨干企业。贷款难主要集中在中小企业。出现这种局面的原因:其一,社会信用状况差。企业不守信用,企业逃废银行债务现象时有发生,使银行由慎贷转为借贷。其二,信息披露制度不健全,企业经营状况的真实性难以判断,银行在短时期内难以决策。这主要是由于企业财务制度不健全,报表普遍不实造成。一些企业的财务报表,上报主管部门、税务部门、银行的是各不相同的三套报表,致使银行工作人员对企业的资信状况真伪难辩,“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绳”,只好从紧掌握贷款。其三,我国金融法律体系不健全,使银企信用关系的良性发展缺少强有力的法律保障。国家对企业逃废银行债务行为的处罚和制裁明显滞后于经济发展的需要,金融企业维护正常的金融信用关系缺乏有力的法律保障,最终使守信行为的社会价值得不到体现,而不守信用者在法律和经济上所受的处罚往往小于所获取的利益,从而进一步助长了一些不守信用企业的逃债心理和失信行为。其四,缺乏合法有效的担保中介机构,中小企业抵押难、担保难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有效解决。目前“企业贷款难,银行放款难”,主要症结在“抵押和担保难”上。以企业财务报表真实性为前提的道德信用尚未建立,不具备信用贷款的基础。为防范金融风险,银行转向以企业资产信用为前提的贷款方式也就具有客观的必然性。抵押贷款是以企业自身的财产作保证,担保贷款是以担保企业的资产作为担保,二者均属于资产信用。况且这也是市场经济体制较为健全的发达国家商业银行通行的信用方式,尽管发达国家企业的财务报表真实程度较高。目前,我国的资产信用严重不足,如果严格执行贷款标准,按照我国目前企业的资产信用,银行贷款可能会有一大半放不出去,也就是说,我国尚不完全具备信用贷款的经济环境。

在银行方面主要原因有: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占比较高,亏损较严重,新增贷款投向受到上级规章制度的限制;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经营机构,对信贷风险的管理进一步加强,权限上收,贷款条件较高,手续繁琐,经营状况一般的企业很难达到要求;我国金融业的激烈竞争为不守信用企业提供了可乘之机。一些金融机构为了争夺客户,无视国家的法律、法规,随意为企业降低开户条件,为企业逃废银行债务提供了可乘之机。企业多开户头,存款户和贷款户分离,使资金不按正常渠道流动,银行难以掌握其资金动态;银行在“抢市场、争份额”的思想指导下,不惜资金成本拉存款,表现为对外高息揽存、对内高额物质奖励,从根本上背离了商业银行经营的安全性、流动性和效益性的原则;银行只注重对企业现实经营状况和抵押品是否足值进行审查,而对企业深入了解尤其对企业的发展前景研究不够,决策能力和水平较低;商业银行信贷管理机制不灵活,对信贷人员只强调无限责任,而缺少应有的激励机制,责权利不对称,商业银行信贷人员的积极性受到抑制。

二、改善银企关系的对策建议

1政府的策略选择。一是加快金融信用制度体系的改革。市场经济固有的竞争性、谋利性和开放性,使得控制金融信用风险单靠个人及一些简单的制度规范是不够的,必须加速金融信用制度体系的改革。国家需要有一整套严格、透明、规范的信用制度体系来约束多变的金融信用活动,以规范银企之问的信用行为。二是加大治理外部信用环境力度。从强化管理人手,加强全社会的信用教育,尽快在全社会形成“诚实守信”的良好风气。对不守信用的各种案例,要运用适当的形式予以披露,金融同业实施联手制裁,引导社会公众增强信用观念,强化信用意识,使企业领导充分认识到良好的社会信用形象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适应新时期市场经济要求的必然选择。三是加强对银行与企业的协调,积极推动银企合作。市场经济条件下,银行信贷政策的改革将直接影响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同样,企业改革的成效也将直接影响银行信贷资产质量。政府要充分发挥领导与协调作用,促进银企之间互通情况,加强银企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为银企共同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四是加速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处置。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处置效果是关系到我国信贷资金能否良性循环的关键所在。有些不良资产是计划经济时期遗留下来的问题。国家应把盘活银行信贷资产存量与处理企业债务统筹考虑。在处置银行不良资产时既要保证银行资金运行安全,又要搞活企业生产资金的流动,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用好政策,妥善解决好当前银行不良贷款和企业债务。五是进一步完善金融法律制度。市场经济既是信用经济,又是法制经济,法律制度是保证金融秩序良性循环的基础,而健全的金融信用制度要靠国家的法律、法规来约束,要靠国家机器的强制效力来维护。

2银行的经营策略。一是深化金融改革,进一步完善商业银行信贷管理体制。适当放宽分行或支行的信贷审批权限,提高分支机构信贷投资能力,减少审批层次,提高其市场适应能力,创新抵押品种。积极推行企业专利、产品品牌、仓储产品等作抵押品的贷款抵押方式,解决中小企业和部分困难企业担保抵押不足的问题;创新经营机制。选派客户经理经常深入到企业了解情况,为企业提供服务,帮助企业出谋划策和解决实际问题。企业资金实力增强了,无疑又为金融信用奠定了基础。我国商业银行必须彻底转变观念,成立专门部门,认真研究企业投资项目的可行性与安全性,可派出专业人员直接参加企业的项目论证,收集第一手资料,用新眼光、新视角去看问题,做到对企业的资信状况全面掌握。三是银行要增强服务理念,提高服务质量。各商业银行要真正完成从“存款立行”向“贷款立行”的转变,从坐等客户上门到主动上门为客户提供服务,为企业提供一个宽松的融资环境,促使企业资金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

3企业的奉行原则。一是要继续深化企业改革,进一步完善企业经营机制。二是要转变融资观念,丢掉企业吃银行大锅饭的思想。企业要明确资金商品化特征,市场配置资源主要是借助资金这种特殊商品的流动和组合来实现,而资金的流动和组合又受到利率变化的引导,利率水平的变化反映了资金市场的供求关系变化。在利率机制的作用下,银行与企业都要以商品经营者的身份出现。银行要根据资金市场的变化进行资金融通,企业要根据商品市场的变化组织生产经营。企业必须诚实地与银行签定规范的贷款协议书,有了银企之间的融资协议,银行才不至于失信与企业,企业也不至于失信于银行。三是企业领导者必须提高自我约束力,坚持以德为本,诚信经营。在融资的整个过程中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对投资项目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控制好投资和经营的风险。企业应该及时、坦诚地与银行进行沟通与协商,以便银行能及时了解企业投资运作情况,迅速调整对企业投资项目的扶持政策。决不虚报或掩盖隐瞒事实甚至欺骗银行。企业只有不断提高综合素质和自我约束能力,坚持以德为本,真诚相待,银行与企业才能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作者单位:温州银行蒲鞋市支行浙江温州)

(责编:廉靖)

猜你喜欢
银企信用商业银行
晋源区搭建银企对接平台,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
邢台银行银企对账管理办法
山西农谷举行政银企专场对接会
为食品安全加把“信用锁”
信用收缩是否结束
关于加强控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探讨
信用中国网
信用消费有多爽?
我国商业银行海外并购绩效的实证研究
情系中小企业 实现银企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