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经济危机对我国的影响及对策

2009-12-21 02:57徐叔华
经济师 2009年5期
关键词:危机消费经济

徐叔华

摘要:全球经济危机是美国人过度消费所带来的金融危机引起,对中国的影响主要在出口方面。我国制造业对外依赖程度高,危机的到来再次打击了我国的制造业。又由于房市和股市泡沫的破灭,我国经济也进入寒冬。为保经济发展,须建立以促内需、拯救制造业为目的的宏观经济政策,同时政治体制改革也是应考虑的对策之一。我国经济的基本面是好的。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积累了巨大财富,相信政府有能力带领我们走出困境。关键词:经济危机制造业危机消费中图分类号:F830.9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14(2009)05—030—02

一、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实质

美国前总统布什在2008年12月5日发表讲话,宣布美国经济陷入衰退。美国经济危机源起于次贷危机引起的金融风暴,金融风暴的根本原因则是美国人过度借款造成的。2006年美国的总负债还是48万亿,到今年已经达到53万亿。由于其每年GDP的增加值不抵债务增量,所以这个债务会一直增加下去。

现在美国必须每天吸纳25亿美元的国外资本,才能维持自身的流动性,而且这一数字也在变得越来越大。美国的储蓄率在近20年来却逐年下降,自2005年之后美国就一直处在负储蓄状态。全国都不储蓄,花的钱比挣的钱多。而且已经积累了很大的债务。美国人以负债为代价,借外国人的储蓄来消费,债务越来越大,形成一个巨大的债务泡沫。当透支到不能再透支的时候,当负债足够沉重使美国人无法偿还债务的时候,危机必然会爆发。

在透支消费的过程中,看起来美国成了全球经济的“火车头”,实际上却积累了大量的系统性风险。这个风险的根源在于美国超强的军事实力与其日渐衰退的经济实力之间的非对称性。二战以后美国凭借军事的和经济的对称性超强实力建立了以其为主导的国际经济秩序,其标志就是布雷顿森林体系。随着欧洲和日本的经济腾飞,美国的经济实力早已江河日下,美国入不敷出多年逆差,导致美元贬值,美元持续贬值又导致便于通货膨胀。美国货币当局尝试通过紧缩银根来解决通货膨胀问题。结果反而引起了次贷危机,危机不断放大和恶化,进一步引发全球性金融危机。但由于美国的超强军事实力还在,决定了这一次危机过程的顽固性和影响的复杂性。

此次全球金融危机从源头上来看,还反映了全球经济的严重失衡性。在当前世界经济格局中,与美国过度消费模式相对应的,则是中国内需不足而造成产能畸形庞大的问题。即存在着“以美国为代表的资产膨胀型过度消费模式”和“以中国为代表的过剩生产型增长模式”的经济结构失衡。从这个层次来讲,此次危机是对全球经济失衡的调整,是对需求方过度消费、供给方过剩生产的总调整。

二、危机对我国经济影响的新变化

2007年我国GDP增长达到了近十几年--来的最高水平——11.4%,经济由发展偏快转向过热,房地产投资增加了32.2%、年末境内上市公司(A、B股)总市值增加了265.9%、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4.8%、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3.1%,这些数据表明,房地产和股市过度火爆、物价正由结构性上涨转变为通货膨胀,我国经济在2007年确实趋向过热。长期以来固定资产投资所拉动的经济GDP占我国经济总量的50%以上,制造业只占不到40%的份额。

为了给经济降温,我国采取了持续紧缩的货币政策。又由于人民币升值、通货膨胀和新劳动法的实施等因素,很大程度上压缩了制造业企业的利润。2007年我国楼市继续火爆,2007年我国房地产销售面积增长23.2%、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上涨7.6%。房地产价格的持续增加诱使制造业的大量资金转移到房地产,进一步排挤了制造业的生存空间。制造业的投资环境恶化,大批资本进入正红火的房地产市场,又加剧了房地产市场的泡沫。国家又不得不加大力度进行宏观调控。最终进入了加速房地产泡沫,排挤制造业的恶性循环之中。

2008年9月份,美国次贷危机转化为全球性金融危机。全球经济危机严重影响我国出口,使得我国本来已经在艰难度日的制造业又挨了一棒。据商务部统计。扣除价格因素,2008年我国出口已经负增长。国家统计局统计的数字显示,2008年11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以上的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4%,该增速也创下1994年以来的最低同比增幅,比上年同期回落11.9个百分点。作为最能反映企业运行的指标。工业增加值增幅创下新低,意味着我国宏观经济将进入低谷。

在全球性金融危机的打击下,美国、日本、欧洲纷纷宣布经济进入萧条阶段,由于这些发达国家面临的经济困境和居民实际收入降低的原因,发达国家已经不能继续维持借债的消费方式,所以其消费必然减少。从短期来看,这种状况将大大减少对中国产品的订单,从而将直接影响中国的出口。西方国家对中国进出口的影响有多大,主要在于其能否解救工商业。随着西方国家经济危机的逐步加深,对我国出口的影响也会越来越大。不过还要看到,西方各国在此次危机的冲击下,国民经济体系中受影响最大的是金融部门,对工商业的影响还很有限,而且各国已经采取多项措施来挽救宏观经济,特别是为工商业设立“防火墙”。如果西方国家能够成功保护工商业,使其实体经济免受大的影响,随后其金融体系会变得更为完善,经济便会迎来新一轮的繁荣。那么,对我国出口的影响也将微不足道。而现在的事实表明全球工商业并没有受重大影响,危机还仅限于金融行业。

西方国家此次危机的直接原因在于过度消费,那么西方有没有可能吸取教训,改变这种消费模式,通过分析我们基本上可以断定:这种可能性几乎没有!美国从19世纪以来。基本是靠消费拉动增长,其原因是工业革命带来生产能力的大幅提升。现代社会之所以都要靠消费驱动经济。是因为各种产业技术日趋完善,特别是随着各种高新技术产业的培养壮大,人类的物质生产能力已经大大提高,因而从满足人类消费需求的技术和手段上已变得轻而易举。所以,很长时期内制约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的不是生产能力不足,也不是投资不足,而是消费需求跟不上,消费是增长的瓶颈。利用国家力量刺激私人消费和投资,是凯恩斯主义的基本政策,虽然凯恩斯主义也在不断进行微调,但其基本精神是不会改变的。在各发达国家和地区的金融市场上,住房抵押贷款、汽车贷款、教育贷款等都是用来缓解因为人们收入不均匀而导致的消费不足问题。同时各国也纷纷通过医疗保险、养老保险以及各类基金等金融产品,安排好未来的可能需求。以减轻青年、壮年时期的存钱压力。从而促进消费。所以美国这种消费模式是人类经济发展的产物,是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趋势下,中国这一制造业大国和西方消费大国之间通过合作可

以振兴全球经济。2008年11月23日亚太经合组织峰会结束时发表《利马宣言》,承诺在18个月内解决危机,这18个月的期限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做出的估算相吻合:据该组织预测,发达国家2009年经济增长只有0.1%,2010年全球将从危机中复苏。可见,各国对经济还是比较乐观的,如果全球经济恢复,中国必将继续保持强劲的出口势头,我国经济也会迎来新一轮的增长。

三、我国对全球经济危机的对策

从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我国制造业因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受到较大冲击。制造业困境主要在于成本提高而需求减少,解决的办法自然也应在降低企业成本和促进消费方面;房地产市场本是宏观调控重点调整的对象,但由于西方经济危机的影响,为了保持国内经济稳定增长,国家不得不减缓对房地产市场调整的力度。经济危机爆发以来国际大宗商品原料价格不断下跌,原油更是降到每桶40美元以下,这对国内企业降低成本无疑是一个好消息。次贷危机以来央行一直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百日内连续下调存贷款利率、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利率、中央银行再贷款、再贴现等利率。宽松的货币政策很难从根本上改变国内的消费形式,因为内需不足的根源在于社会保障的不足,货币政策对社会保障的提高并无作用,但降低消费税和增加消费补助等措施也会对消费起到一定的积极意义。宽松的货币政策最重要的作用在于为企业减负、增加企业资金,以保障其“顺利过冬”,随着危机的加深货币政策还应继续宽松下去。减少企业负担的另一项重要措施是减税,财政部拟定的事关1500亿元减税规模的新增值税方案,已经得到国务院批准。新方案将按计划于2009年1月1日实施。因部分生产不能最终转为消费,社会难以进行扩大再生产,这些宏观调控政策的实施并不会对经济增长产生实质性的作用,在现实的国情下保增长重点还是靠政府投资。在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由于国外需求减少,出口难以改变,只能等待世界经济的好转。在危机期间人们对市场信心不足,政府除了扩大投资还应建立市场信心、扩大消费和私人投资,保护重要工业企业,让生产能力落后、资源利用率低的企业自动淘汰。

在应对全球经济危机时,政府应明确目的、采取得当措施。使我国经济形势快速好转。宏观经济政策不仅要重点解决当前困难还应和中国经济的长远发展相协调。为保证我国经济顺利度过这次经济危机,应着眼于以下三方面。

第一,扩大本国居民消费。解决出口受阻的最好方式是扩大内需。我国居民有20多万亿元的居民储蓄,居民消费的基础还是有的。2009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指出,扩大国内需求,最大潜力在农村。虽然农民较城镇居民收入低。但农村人口庞大,而且农村市场尚未开发,对商品的需求量较大。但由于收入低,农民的消费主要集中在生活必需品,非生活必需品的需求较弱。消费环境也不成熟。政府应鼓励农民消费价格较高的生活用品,对其进行减税或补贴。可包括对家电、摩托车、农用机械设备等。同时应引导企业积极开拓农村市场、生产出适合农民使用的产品。对于刺激城镇居民消费,也可用此方法,加大对城镇居民价格较高消费品的补助,例如汽车。对居民消费的刺激也要适度而行,如果老百姓将大部分收入用于消费,而后续的收入持续降低必然会造成社会的动荡不安,百姓获得收入主要靠经济的发展和收入分配制度的公平。

第二,扩大政府直接投资。由于我国出口受阻,解决工业产品消费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政府投资。政府投资应把扩大内需与经济增长结合起来,把扩大内需与社会事业发展结合起来,把扩大内需与改善民生结合起来。关于扩大政府投资,我国政府早已制定了非常详细的计划。包括已经制订了一个拉动内需的两年4万亿的投资计划,总共包括十项具体措施。这4万亿投资应着眼改善民生,注重优化结构,有助于刺激投资和消费。对保障性住房、医疗、教育、养老等公共物品的投资有助于从内部消化部分过剩产能,熨平经济波动。十项措施在着力解决当前困难的同时,还要致力于深化改革,推动经济结构调整,以增强经济发展后劲。

第三,振兴工业企业。当前最困难的是工业行业和企业。我们要对企业减税、让利、减费,编制工业振兴规划,其中可包括技术改造、开拓市场、物资储存以及企业的兼并重组。我们还应利用这次危机让那些污染大、对资源消耗大且对资源进行初次加工的出口型企业自动被市场淘汰;动用庞大的外汇储备,购买平时西方不卖的高新技术及产品对企业进行产品升级,由于国际原材料急剧下跌,可大量购进石油、铁矿石等工业原料;还要注重对劳动密集型企业的扶持,毕竟我国每年有新增2000万的劳动力。这三大方面的措施可有效保障我国经济在这次危机中继续健康的发展。但要注意,在积极刺激经济增长的同时还要根据形势调整经济政策,防止刺激过度而使经济再度过热。

现阶段的宏观经济政策重点还是通过国家投资来带动相关行业的发展,刺激居民消费是次重点。自从我国加WTO后,我国经济与其它国家经济的联系日益肾密。我国除了从内部解决问题外,还应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危机。此次全球经济危机虽然来势凶猛,但对我国主要的影响仅限于对外出口方面。我国的经济的基本面还是好的,国内的投资和消费还在健康发展。自危机爆发后,我国决定增加投入4万亿的救市、2万亿的铁路建设和1万亿的汶川重建资金。总共7万亿的投资建设。美国GDP是中国的6倍。而其救市资金仅仅7000亿美元,所以我国的投资应该已经足够挺过这轮危机。政府应该引导民众,不要让民众失去信心而减少消费。2008年我国在战胜两场突如其来的特大自然灾害的同时,经济仍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国内生产总值增长9%,居民消费价格基本稳定;粮食连续5年丰收,总产量达到5,28亿吨;城镇新增就业1113万人,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加;金融体系稳健运行,银行体系流动性和信贷资产质量保持在较好水平。据官方数据显示,我国2008年11月份社会商品零售总额比上年同期增长20.8%,虽然涨幅有所降低,但居民消费还在健康发展。2008年我国居民银行存款有20多万亿,对内消费的刺激还是有很大余地的。可见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是健康的。中国经济发展的长期趋势没有改变。我们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在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推进中,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升级、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社会事业发展,蕴藏着巨大的需求和增长潜力,它将有力支撑中国经济在较长时间内继续保持较高速度增长。

2009年上半年,由于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以及国家投资的效应并未显现出来,我国的经济形势必定比现在更困难,到时政府必将采取更有力的刺激消费的措施。虽然2008年末的经济数据显示我国经济增长趋缓,但2009年半年后投资作用开始显现,经济还会恢复增长。我国经济的发展还有很大的潜力,这次危机并没有严重到阻止我国经济发展的地步。从更长远来看,仅靠政府投资拉动内需是不够的。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以建设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为目标,在政府投资的同时大力促进民间投资,并加大政府转移支付力度,加快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实现让利于民、藏富于民,才能从根本上扩大消费,使中国经济步入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不断深化改革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根本,2008年刚好是经济体制改革30周年,30年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的进步,而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却依旧原地踏步,腐败现象、社会不公平导致一些老百姓仇视社会、仇视政府。现阶段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的效益远比宏观经济政策要大,如何循序渐进的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也是政府应该积极考虑的救市方法之一。

参考文献:

1经济统计数据来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2周慧兰,曹理达 ,美国金融危机:根源与教训,21世纪经济报道,2008.9.22。

3杰佛理·萨克斯美国金融危机的根源,南方周末,2008.5.1。

4曲瑞雪,美国金融危机简图,中国经济时报,2008.10.7。

(作者单位:海南大学中国现代经济理论研究所海南海口570228)

(责编:吕尚)

猜你喜欢
危机消费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国内消费
高等教育的学习危机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新消费ABC
“危机”中的自信
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