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是你的

2009-12-24 10:49
小小说大世界 2009年12期
关键词:信物海德脑溢血

姝 彤

落日融金,海风轻送。

夕阳下的大海宛若梵高笔下的油画,浓烈得千娇百媚。金色沙滩的凉亭下,他陪着轮椅上的她安静地坐在那里,面朝大海。

他拿一个马扎凳坐在她身旁,过一会儿就要拿起挂在轮椅侧边的水杯,笑呵呵地给她喂一口,并轻柔地絮叨着,顺手还要疼爱地帮她拢一拢被海风吹乱的银发。而她,像一座静默的雕塑,始终不言不语。

他听得懂她心海里每一朵浪花的轻诉。半个多世纪的苦寂岁月,已将当年水灵灵的她软缎一样的脸庞风蚀成了眼前的核桃皮,可她就是自己的润娥呀。那满脸痛苦的皱纹,是半个多世纪的刀霜剑影在一个独居女人生命中留下的纵横阡陌,是五十多个春夏秋冬的寂寞长夜行行清泪冲刷出的沟沟壑壑。这些日子,海德常常忍不住要感叹,老天真的是眷顾自己的,让他在已近耄耋之年终于找到了寻觅一生的妻子,还能让他陪着她一起在夕阳下看海——哪怕他的润娥已经半身不遂,哪怕她不能开口说一句话。

润娥是在海德回来的当天突发脑溢血的,在这之前,她身子骨一直很硬朗。那天,当这位满头白发戴一副眼镜穿着背带裤的老人在村干部等人的簇拥下站在她面前,告诉她自己就是海德时,她的脑血管在突然而至的剧烈幸福刺激下顿时火光迸射。尽管在此之前,为这次见面已经有了近一年的铺垫,但是润娥两万多个的日日夜夜的惨淡思念,在见面的那一瞬间幻化成了梵高的向日葵——她先是呆呆地望着他,好久好久。突然,她看清了他左鼻翼上的大痦子,认出了他的眼神,那是五十六年来从不曾在记忆里消失的眼神啊。“海德——”她伸出瘦骨嶙峋的手,颤颤巍巍地扑向前去,就在那一刻,她脑溢血突发,倒在地上。

经过三天三夜的抢救,她终于睁开眼睛,再次看到了他,只是落下半身不遂和失语。他每天不离左右亲自照料,只要有空,就拿一个马扎凳坐在她的近旁,娓娓地陪她说话。他告诉她,他们当年结婚半个月后,他就去打日本鬼子了,随部队辗转了很多地方。可是不论走南闯北,他都没忘记对她的诺言。他以为鬼子打退了他就可以回来和她一起过日子了,可是没想到后来却到了台湾。音讯全无的年代,他在那边成了家,有了孩子,可是他从不曾忘记,大陆这头,还有他的发妻润娥,也许他们还会有一个孩子。那一弯浅浅的海峡,让他们半世生死两茫茫。这些年,随着台湾的老伴儿去世,自己年事已高,他越来越惦念大陆的发妻,不知道她是死是活。有生之年不了此愿,海德死不瞑目啊!

两岸的“小三通”让他的寻亲在历尽颇多周折后终于有了下落——润娥还活着!七十多岁高龄的他不顾子女劝阻,火急火燎地办妥探亲手续,心切切地踏上了故土。

两行浑浊的老泪常常会伴着他的讲述,从她的眼角渗出。只是她,依然不能对他开口说一句话。他已经从族人那里知道,她终身不曾再嫁。他们也的确有过一个儿子,却在二十二岁那年出海打渔后再也没能回来。他多想听她向自己絮叨絮叨,可老天让她五十六年寂寞长夜的自言自语在见到他的那一刻戛然而止——一个守着新婚丈夫留下的一句“等我回来”苦熬了一辈子的女人,相对于她五十六年走过的岁月,任何语言都已多余。只要他回来,她就用不着再告诉他,五十六年中她吃了多少苦,文革中受了多少罪。尤其是,当相依为命的儿子出事后,她几乎天天跪到海边泪洒大海,冥冥中她宁愿相信儿子是游过海峡找父亲去了。形影相吊的寂寞长夜,她反反复复摩挲着那一枚已经银光闪闪的银元,那是他当年临走时留给自己的惟一信物。就是这枚在日子最艰难时也没舍得卖掉,在文革中提心吊胆东躲西藏保留下来的信物,成就了一个女人一生的念想。摩挲着它,她就自我安慰,自己是有丈夫的人,他说过要等他回来,她常常一边摩挲,一边念叨着他的名字,自言自语。如今他终于回来了,她的念叨也就此戛然而止了。

在距离他的签证到期还有十天的那个清晨,他在安顿她上轮椅的那一刻,突然眼前一黑,倒在她的怀里。而她,也在当天随他而去。

又一个海风轻拂的清晨,在族人的护送下,他和她的骨灰双双撒进大海。博爱无边的大海,在新一轮阳光的照耀下,越发魅力无限。

猜你喜欢
信物海德脑溢血
独一无二的海德
脑溢血后如何急救
独一无二的海德
乱世中的一瞥惊鸿
循证护理在脑溢血昏迷患者预防压疮中的实践研究
清风亭内悲歌响
木偶人海德
综合护理干预在脑溢血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一个饮料瓶的蛋糕
爱情的信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