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思妙想著文章

2009-12-24 10:49
小小说大世界 2009年12期
关键词:春生现实

晓 立

多年来,小小说作家冯春生孜孜以求,勤奋创作,成果颇丰。目前,他已有四本专集出版,令人刮目。一些对小小说有研究成果或创作成就的名家,如邢可、马宝山、卢凤岐等,也都为其写过中肯而有见地的专门评论。冯春生的作品,我感觉除了突出的“哲思”之外,就是他大胆的构思,辛辣讽刺与荒诞的运用最耐人寻味了。我想就他一部分小小说的“荒诞效应”说上一二,与其本人及行家们探讨。

荒诞新奇的构思,是冯春生小小说突出的表现手法之一。荒诞,一般是指不近情理之事。但在文学手法上,则是超现实,是打破生活逻辑的艺术手段,是在用崭新的视角来揭示现实生活中的种种悖谬。国外有不少小小说大家,星新一、契柯夫、欧·亨利都很有名。中国的神话,《西游记》、《聊斋志异》等都有上佳的表现。当下的小小说作家蔡楠、滕刚等,也把此种手法玩得娴熟。与现实的小小说作品相比,荒诞手法的运用首先表现的是“新鲜、奇特”。这也是解决小小说作品构思落俗套、叙述平白等问题的方法,有效地增加了作品的可读性和厚度。荒诞与幽默、讽刺、夸张的有机结合,浑然成趣,往往就会达到对现实揭示和反思的目的。从近两年冯春生的作品看,延承了飞机收费站、空气公司、金钱粉碎机的大胆奇特的想象,并有了更深的认识与思考。首发《小说月刊》的《救命法宝》,就是艺术性、思想性皆佳的好文,叫人惊奇、深思。乔楞倚仗家富,挥霍无度,使其丧失了最基本的人性。作品对这类寄生虫给予有力的揭示和批判,并告诉人们正确看待得与失、穷与富,懒惰贪婪者永远没有满足,最后只能是以悲剧告终。作品很好地处理了荒诞与现实的关系,结尾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此作能获得2007年度中国微型小小说学会年度奖三等奖也是很自然的了。《谋死》也是大胆夸张、高度讽刺的典范。林上木风烛残年,却为死愁得不行,因为花销太大,死不起。他故意激怒老朋友马大可,让其怒起,愤恨至及,以手向脖,导致林上木的死亡。原因很简单:让马大可掏埋葬费就行了!对金钱的嘲讽,对小人物的同情跃然纸上。类似的作品还有《与古人对话》、《分期付款购买死亡》、《情人公司》等。这些作品的主要特点是让人产生好奇、另类的“荒诞效应”。读者阅读的基本走势为:有趣——回味——感悟。文学的荒诞,不是荒诞不经,而是一种大智慧,是站在人生及历史的高点上,鸟瞰现实与未来。

机智巧妙的思考,是冯春生小小说的“亮点”。小小说不仅要有好的构思,同时还要有“智慧含量”和由此产生的思想内涵,进而放射出艺术的光辉。前期的作品《钱殇》、《盗墓贼》就很了得,让人兴奋。新近创作的《敬神》写得引人入胜,最后抖出了“包袱”——王老板跑大老远所敬的“神”竟是养老院的孤寡老人!这里也许有老工人、老劳模、老英雄,一生辛苦、劳作,让他们享受幸福、快乐,才是我们所应该做的,这明显要比敬寺庙里的泥菩萨强百倍哟。《明星医院》是让明星们得点儿病,你们不是愿做药品广告吗?就让赵本山、倪萍们来医院表演一番吧,吃“我”的特效药一次就好了,从此后也就有了到处宣传的理由。《过去和现在》揭露的是金融界的腐败、金钱与女人,人物丑态跃然纸上。其中不乏有些经典智慧的语言。如:过去的革命在战场上,现在的革命在酒场上;过去是酒逢知已千杯少,现在是酒逢千杯知已少。还有作品《特殊教育》、《死而复生》、《捕鼠》等,均延续了过去“哲思”的优势,小小说更加耐人寻味、余音绕梁。

读荒诞的小小说,不同于阅读一般小小说。它给读者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就是不只限于看故事,问“生活中可能有吗”是不行的。读者要有几分想象,有几分幽默,有几分思考,才能读懂,才能与现实接轨,最大限度地拓展作品的容量与空间。当然,冯春生有些作品写得还不够劲儿,感觉“意”浅了点,“味”少了点。这也许是注意了量,而忽视了质的原因吧。毋庸置疑,小小说出精品难,但正因为有了奇思妙想,这类作品提升的空间就很大。

冯春生生活阅历广,涉猎题材广,行文朴实好读。衷心祝愿他的奇思妙想之树常青,沐着内蒙古草原温暖的阳光和小小说的春风,开放出灿烂的花朵。

猜你喜欢
春生现实
“剧本杀”里的现实逃脱
花开有时
曹春生作品
占春生作品
漫画:现实背后(上)
漫画:现实背后(下)
梦与现实
不认账
7 Sci—Fi Hacks That Are Now a Reality 当黑客技术照进现实
在雕塑.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