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留转与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

2009-12-24 10:48朱世英杨兴宇
党史文苑 2009年22期
关键词:土地流转基层党组织农村

朱世英 杨兴宇

[摘 要] 在各种形式的土地流转中,基层党组织处于一个特殊的地位,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土地流转的客观趋势需要农村基层党组织进行积极、正确的宣传和指导;土地流转进程中需要基层党组织做大量深入细致的工作;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是土地流转顺利进行的保证。

[关键词] 土地流转 基层党组织 农村

近年来,随着我国农村社会经济的较快发展,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大规模流动和重新配置,许多地区出现了各种形式的土地流转现象。在各种形式的土地流转中,各地的基层党组织都处于一个特殊的地位,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因此,基层党组织与当前农村的土地流转有着直接的联系,基层党组织在土地流转中,究竟应发挥怎样的作用,扮演什么角色,是一个十分值得探讨的问题,直接关系到农村土地流转的顺利进行及其积极作用的发挥。

一、土地流转的客观趋势需要农村基层党组织进行积极、正确的宣传和指导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的前提下,把土地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的土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作为我国农村的基本经营制度,以磅礴之势推向全国,极大的调动了亿万农民积极性,极大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社会生产力,极大改善了广大农民物质文化生活。粮食生产不断跃上新台阶,农产品供应日益丰富,农民收入大幅增加,不仅稳定解决了十三亿人口吃饭问题,而且使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小城镇蓬勃发展,农村市场兴旺繁荣,农村劳动力大规模转移就业。因此,这一制度对实现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推进中国特色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进程发挥了极其重要作用。

然而,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和经济国际化浪潮的发展,要求土地制度必须与之相适应。正如任何新生事物都有着它发生、发展和消亡的必然规律一样,以均田制为基本特点的土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经过近三十年的实践,产生了巨大的历史进步作用,但目前越来越显示出其很难适应当今新形势的需要,必须进行新的变革。这是因为,它在经营方式上,仍未跳出小农经济的圈子。中国历史上几千年的封建小农经济的历程已证明,小农经济生产力水平较低,剩余产品较少,不能大规模参与社会交换,农业商品率极低。土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虽然不同于封建的小农经济,但它在经营方式上,仍是以农民家庭为基础,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农户对土地占有,经营的规模极其分散。这种小规模、分散化的经营使得农民只能选择传统的以劳动力的高投入为代价的精耕细作的生产方式。这种土地制度在一定时期内尽管提高了土地产出率,但由于小农经济所耕种的面积小,很难实施对传统农业的改造,因此又造成了整体农业生产率难以提高,这也是制约中国封建经济长期处于停滞状态的一个最根本的原因。另一方面,小农经济规模小,生产力水平低下,相当部分小农的收入仅仅在维持生计的水平上,一般没有积累,也无法扩大在生产,对新技术的采用十分有限,对自然灾害的抵御能力极低,一旦发生意外的变故,简单再生产就要受到影响,甚至中断。正基于此,目前中国农村出现了以下几种情况:一部分农民为追求更高的生活质量向城镇流动而把土地转让或荒芜;一部分农民处于相工商业转移与依附于土地的两难选择境地;不得不选择亦工亦农、亦商亦农的兼业化方式;一部分农民因无流动能力而仍固着在土地上;另有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对堵截经营方式进行进一步积极探索,通过转包、转让、互换、租赁、入股等方式,形成了“业主加农户”“公司加农户”等多种规模经营模式,促进了我国农业超常规、高效率发展。从世界发达国家现代化进程来看,无论是“英国式道路”,还是“普鲁士式道路”或“美国式道路”,都是走了一条由小农生产向大农生产过渡使农业高效发展的土地制度变革道路,从而为其工业化提供了条件。

借鉴国际历史经验和我国历史和现实的实践,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土地流转的趋势,也必须遵循一条由小农生产向大农生产过渡使农业高效发展的土地变革道路。然而,这一过程又不是一蹴而就、一哄而上能够完成的,而是一个艰巨曲折的过程,例如,英国和普鲁士用了200多年的时间,美国用了100多年的时间。社会主义的中国要想用几十年的时间走完欧美国家几百年所走的路程,就必须全党尤其是农村基层党组织首先进行积极、正确的宣传和引导。这是因为,千百年来,在中国这个传统的农业社会里,土地被看作财富和社会地位的象征,农民对土地的依赖和眷恋达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土地是农民最后的保障,是农民的命根子。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满足了世世代代农民对土地的渴求,要农民与土地分离,对于农民来说,是一件难舍难割的十分痛苦的事。中国有句古语:“故土难移”,就是真实的写照。

土地流转的上述客观趋势需要农村基层党组织进行积极正确的宣传和引导。要积极做好正确的宣传和引导工作,首要的是,须加强基层党组织的建设,彻底转变农村党员的土地经营观念。使农村党员对国内现代化进程和经济国际化浪潮的发展、对国际历史经验和我国历史和现实、对小农生产向大农生产过渡的必然性,有一个比较清晰的深入的了解和认识。即首先解放党员的思想,只有党员的思想通了,才能起示范作用,才能去说服普通群众。

二、土地流转进程中需要基层党组织做大量深入细致的工作

(一)培育大农生产经营者

土地流转进程不畅的根本原因是缺乏土地流转市场的主体,即缺乏能带来规模效益的种田能手和科技型农民。因此,应该大力培养大农生产者即土地受让方。由于农业生产风险性大,投资收益率低,所以,即使农民自身愿意出让土地,也未必立即就有许多企业和种植大户前来接着从事农业生产。针对上述情况,农村基层要做好以下两方面的工作来培养大农生产经营者。

第一,培养和建设土地流转的中介服务组织。土地流转的中介组织能促进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通。这种中介服务组织要与行政脱钩,完全市场化,能够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目标的实现提供所需的各种服务。通过建立土地流转市场信息、咨询、预测和评估等服务系统,使中介服务专业化、社会化,促进土地流转高效、公开和公正的进行。有了这样一种中介服务组织,农民才能了解土地流转供需双方的有关信息,也就降低了土地流转交易成本,促进了大农生产者的形成。

第二,增加对农民的技术培训和教育投资。加强农民的素质教育,无论对刺激农地需求存在一定的正面效应。农民若有较高的教育水平,从事效益农业、实行规模经营的可能性就大。因此,基层党组织应该增加向农民提供先进适用的生产技术培训和示范性指导,这样农民可以利用手中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进行规模生产,更有效的承包使用土地。

(二)解决好无地农民的出路问题

在我们国家的很多地区,多数农民实际上处于基本没有社会保障的状态。农民的一切福利都依赖于土地,农民早已把土地看作是唯一的和最可靠的生活保障,要是农民失去了土地,也就失去了一切,所有的生活来源都化为乌有,这便是农民眷恋土地的深刻根源。土地经营权流转到大农生产者手中后,无地农民在得到所需补偿后,要面对新的生活。基层党组织需要解决好无地农民的出路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培养专业指导人员,做好无地农民的技术培训工作。我国有九亿农民,土地经营权流转后将有大量的无地农民。农民失去土地后,虽然获得了一定的经济补偿和收益分配,但如果不从根本上解决他们的再就业问题,就难以实现共同富裕。基层党组织应该联系相关企业给失地农民搭建就业服务平台,加强与相关企业的联系,广泛搜集就业信息,定期举办失地农民就业安置供需洽谈会,积极免费的为失地农民提供职业介绍、就业指导。在这种情况下基层党组织做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出路问题,让他们有一技之能,这就迫切要求给予无地农民的一定的技术培训,这需要大量的专业指导人员。因此要求基层党组织要培养大批能适应新生代农业发展、懂得生产管理、文武兼备,既能动手操作,又有充足的专业理论知识的复合型人才担任农民的指导老师,引导农民掌握适应新时期经济发展要求的技术。这样也为农民进城务工创造了条件,为他们的角色转化创造了条件。

第二,大力发展乡镇企业。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城市工业和劳动力的能力十分有限。进城务工只能解决一部分无地农民的问题,要完全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再就业问题必须发展乡镇企业。发展乡镇企业是繁荣农村经济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化的一项有效举措。大力发展乡镇企业,进一步完善乡镇企业的经营机制,增强乡镇企业的发展后劲,从而提高乡镇企业吸纳剩余劳动力就业的能力。基层党组织要积极引进和培育劳动密集型、技术含量低的中小民营企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千方百计地为无地农民创造就业机会,努力争取有一定比例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被乡镇企业吸收。

三、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是土地流转顺利进行的保证

(一)加强基层党组织的思想建设是群众理解土地流转政策的保证

思想建设在党的整个工作链条中处于“中心环节”的地位。思想建设为党的政治任务服务,就是为党的各项工作服务,这是思想建设的宗旨和立身之本,当然也是它的一大作用或一个最基本的功能。在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思想建设的这种服务功能,具体的说就是通过其自身任务的完成或目的实现,给党的各项工作服务:其一,是通过解决人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和改革、开放过程中出现的思想问题,提高人们在的社会主义劳动积极性、创造性,给党的各项工作服务。通过这种服务,保证广大人民群众有高度的革命热情和充足的革命给干劲,干好党的各项工作。其二,是通过给灌输教育,普遍提高人的思想政治素质,造就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四有”新人,给党的各项工作服务。

第一,普遍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普遍教育,是对全体工作对象广泛的进行教育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其特点是简便易行,范围广泛,对象集中,覆盖面大。为了促进土地流转的顺利进行,农村基层党组织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对农民进行普遍教育。比如,召开各种会议,如动员报告会、总结表彰会、事实政策报告会等。个别教育即是对个人进行单独或分别的教育。个别教育所以必要,一是由于人们的思想政治素质、知识能力素质的不同,在普遍教育中,对其教育内容的接受程度也就不同。对大多数人来说,通过普遍教育可能会有一个良好的教育效果,但对少数人或个别人来说,其教育效果未必就好。所以在普遍教育的基础上,就有必要对少数人或个别人作进一步的个别教育。二是由于普遍教育通常只能解决人们当中带有共性的思想问题,而不能有效解决带有明显个性色彩的特殊思想问题和要求。因此,对于人们当中特殊的思想问题和要求,必须要通过耐心细致的个别教育来解决。

第二,对比教育。党的思想建设经常采用对比教育的方法,就是通过将不同的事物放在一起互相对比或比较,从而得出正确的判断,提高人们的思想觉悟和认识能力的一种方法。有比较,才有鉴别。通过对比或比较,人们才可以鉴别是非、区分优劣,才可以检验自己原有认识的正确与错误。为了使对比教育运用的恰当,农村基层党组织应该注意:(1)对比必须是在同类事物或有一定必然联系的事物中间进行。完全不同的或没有一定必然联系的事物,无法进行对比。(2)要根据所处时代的不同及教育对象的不同,确定符合实际的对比教育内容和形式。

(二)加强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建设是有效执行土地流转政策的保证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党团结带领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斗堡垒,是党的执政能力的落脚点之一。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建设,对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地位和有效执行土地流转政策具有重大意义。

第一,加强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增强执政意识。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思想政治教育是执政能力建设的灵魂,基层党组织的执政意识直接影响着其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坚定性。因此,基层党组织必须深入地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真正学会运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去认识、分析、解决问题,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特别是要坚持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为先导,克服因循守旧、四平八稳、小农经济、小富即安、“等、靠、要”等思想观念的束缚,增强发展意识、创新意识、竞争意识、市场意识和机遇意识,勇于改变一切束缚农村发展的做法和规定,使广大党员干部成为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模范、勇于实践、锐意创新的模范,使农村基层党组织真正成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

第二,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提高党员干部队伍的素质和能力。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建设是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组织保障,领导班子决策能力和工作能力的强弱主要取决于领导班子能否选好人、用好人。首先,要严格选拔条件。在确定领导班子人选时,按照《干部任用条例》的要求,建立健全一套以工作实绩为核心的,德、能、勤、绩、廉为主要内容的,以领导评价、群众评价、自我评价、部门互评、乡镇互评相结合的评价体系,来评价任用每位干部。要优先选拔政治坚定、业务过硬、作风民主、熟悉党在基层的方针政策、有清晰的发展思路、既开拓创新又真抓实干的人。其次,要拓宽选拔的渠道。要打破论资排辈的传统观念,广辟用人渠道,从上级机关干部中选优秀的干部到村里任职,从高校毕业生、致富能手、退伍军人中选拔优秀的到干部队伍中来,优化干部结构。○

参考文献:

[1]叶剑平等.中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研究[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

[2]姚洋.中国农地制度:一个分析框架[J].中国社会科学,2000(2).

[3]宋红松.农地承包制的变迁与创新,物权法专题研究(下)[M].吉林人民出版社,2002.

[4]樊帆.农村土地流转的深层原因探析[J].农业经济,2002(11).

[5]郑凌燕等.农地使用仅合理流转的机制研究[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02(1).

[6]何平.安徽省农村土地流转的现状·问题及对策思考[J].安徽农业科学,2007(1).

[7]刘乐山.我国土地使用权流转机制的缺陷与完善[J].当代经济研究,2002(3).

[8]姚锐敏.乡村治理中的村级党组织领导[J].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9]林尚立.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方略[M].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2.

[10]贺雪峰.乡村治理的社会基础一转型期乡村社会性质研究[J].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11]李凡主编.中国基层社会发展报告(2000一2001)[M].东方出版社,2002.

[12]胡序杭.探索村党组织发展经济的新模式[J].长白学刊,2006(3).

责任编辑 梅 宏

猜你喜欢
土地流转基层党组织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根据、障碍和对策
农村土地流转中地方政府职能的构建
中国农村土地流转供需市场失衡问题的研究
城镇化过程中土地流转对农民土地权益影响问题分析
赞农村“五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