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发展新格局与西部大开发

2009-12-25 08:53刘世庆
中国经贸导刊 2009年21期
关键词:资源建设发展

刘世庆

一、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的新变化

举世瞩目的中国西部大开发走过10个年头,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新时期具有以下特征:一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六个并举”的时期,即中共十七届四中全会所指出:我国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党的建设全面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我国正处在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向前迈进。今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改革开放30年、西部大开发10年。经过60年、30年、10年的改革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经济社会发展面临重大转折。二是全球进入后金融危机时期并为高技术产业发展带来机遇。根据发展规律,后危机时期将是高技术和高技术产业密集发展时期,谁抓住机遇谁就能率先发展、超前发展、引领发展。新兴战略性产业不仅是东部的重点,也是西部需要关注的发展引擎和发展重点。三是中央政府通过多项区域发展规划重新部署沿海发展格局,许多省级规划在中央部署下上升为国家战略。这些规划预示着国家在沿海的重大战略部署和东中西发展格局的进一步演进及其对西部的挑战。四是顺利完成西部大开发第一阶段任务,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西部大开发的重点任务也将从第一个十年的“五篇文章”,转向国务院刚刚通过的《关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西部地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意见》所提出的“六项任务”。五是全球面临低碳经济时代,节能减排、结构调整、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必将对西部大开发下一阶段的发展方向产生重大影响。六是中国对外开放进入“东西互动、海陆并进”的新格局,“让西部与世界相连”,将成为西部大开发下一个十年的战略目标。这些背景决定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化方向和新的战略重点。

二、西部大开发的成就与挑战

10年来,在国家规划指导、重大工程建设、资金投入、政策措施等多方面的重点支持下,西部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地区生产总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地方财政收入、城乡居民储蓄存款、铁路和公路通车里程、教育经费投入、森林覆盖率等数据,都大幅增长甚至成倍增长,从各个方面展示了这一巨变。1999—2008年,西部地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从5421亿元增长到37015亿元,增长了5.8倍,年均增长高达23.8%,比东部高2.67个百分点,比中部高1.84个百分点,比全国省市合计平均水平高1.96个百分点。高速增长的投资推动西部地区经济社会进入快速发展时期。2000—2008年,西部地区国内生产总值从15354亿元增长到58257亿元,增长了2.79倍,年均增速高达15.97%,比中部高1.1个百分点,比东部基本持平。这些努力,缩小了西部与东部的相对差距,特别是内蒙古、重庆、广西等,发展速度和财政收入增幅,令人瞩目。

西部大开发的成绩和重大意义尤其在于促进了其他地区和全国的发展。西气东输已建成和正在建设的两条线路,西电东送和清洁能源基地建设,为东部和全国发展提供能源保证,到“十二五”时期,西部几个巨型电站建成,对全国发展的意义将更加突出。许多数据显示,若没有2000年开始实施的西部大开发,就不会有中国今天的发展局面。西部大开发更为边疆稳定、民族团结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充分肯定西部大开发成就的同时,还要清醒看到西部地区面临着不少困难和问题。,目前西部地区人口占全国的近30%,但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只有东部地区的40%,农民人均纯收入只有东部地区的50%左右。全国农村60%以上的贫困人口在西部,约2000万人还没有解决温饱问题。西部大开发规划提出的“同等条件西部优先”的布局原则,并未很好的落实。“第二个大局”推进时面临的发展环境与“第一个大局”推进时所处的环境已有很大改变,如果没有政策和制度创新,“第二个大局”和西部大开发提出的目标难以落实。

三、西部大开发的深化方向与前景展望

党的十七大对未来全国区域发展作了总体部署。今年8月20日,国务院西部地区开发领导小组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关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西部地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意见》,指出西部大开发下一步将在六个方面继续推进,包括:充分发挥西部地区在扩大内需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事业发展;深化改革开放,构建对内对外开放新格局;加快地震灾区灾后重建,全面完成规划任务。这些规定是进一步加快推进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指导原则。西部大开发要继续强化环境保护和基础建设,加快推进工业化、城市化、农业现代化进程,建设现代基础设施和现代产业体系,推进重点地区加快发展,培育增长极,扶持民族地区、生态脆弱地区加快发展,加快西部地区对外开放步伐,突出社会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为实现西部大开发战略提出的目标不懈努力。

(一)夯实基础:继续强化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

西部地区基础设施条件已得到较大改善,但与东部比,与发展要求比,仍然很不适应。交通仍然是阻碍西部地区发展的重大瓶颈。城乡发展对基础设施建设提出新的要求,水利建设欠账和自然灾害频发,给西部地区带来新的挑战。基础设施建设仍然是西部大开发新阶段的重头戏。西部是我国大江大河发源地,而且往往又是生态脆弱区域,生态环境建设更是西部地区要长期坚持的任务。应对自然灾害和危机管理制度建设,汶川地震灾后重建,将是西部大开发面临的新任务。

(二)产业发展:加快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培育壮大新兴战略性产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工业化和城市化提速,将是西部大开发“十二五”区别于前十年的重要标志之一。西部地区推进新型工业化和特色优势产业的战略,在“十一五”已得到重视,各省区市纷纷提出工业强省强区强市战略,强力推进。“十二五”,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高新技术产业,将成为西部地区工业化在新阶段的突出重点,赋予西部地区工业化新的内容。西部地区工业化的目标是建设六个基地一个屏障。六个基地指国家能源资源开发基地、重化工业基地、国防科技工业基地、特色农产品加工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现代服务业基地,一个屏障指长江、黄河等大江大河上游的生态屏障。西部工业化要特别重视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紧密结合。要强调资源能源开发输出与就地加工转化并举,改变“西部开发输出资源、东部加工制造”的垂直分工格局,发展加工业。要强调创新体制,分享资源开发和工业化成果,资源开发一定要与当地老百姓致富和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并作为判断大型工程成功与否的标志。西部工业化还要强调处理好中央企业和国防工业与地方经济发展的关系,打破中央地方、军工民用的体制分割。西部地区有发展新兴战略性产业的基础和条件,在核应用、航空、航天、新材料、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等领域,国家应给予重点扶持,要充分发挥和利用国防科技工业优势。

(三)区域政策:推进重点地区加快发展,分类指导,统筹协调

西部地域广阔,需要分类指导,并借鉴东部经验,推进重点地区加快发展。在三大重点经济带的基础上,进一步突出重点,支持成渝经济区、关中—天水经济区、环北部湾(广西)经济区、中心城市等有条件的地区加快发展,培育西部地区的增长极,同时,要突出对资源富集和开发地区、生态脆弱和重点生态工程地区、沿边地区、民族地区的政策扶持。我们提出“四大战略重点区域”的重点推进战略。一是成渝、关中-天水、环北部湾等优势地区和中心城市加快发展,实现起飞。二是西部生态脆弱地区,在提升生态经济和特色产业中加快发展。三是沿边地区,在对外开放中加快发展,沿边开放战略将继续深入,推动新疆、云南、广西、内蒙古四省区及其他省份加快发展。四是加快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国家已提出一系列政策,扶持民族地区在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对外开放、特色产业、城市化、社会事业和社会建设、民族文化发展等方面加快发展,“十二五”将是西部民族地区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

(四)对外开放:“中国让西部与世界相连”

数据显示,2005年以来,西部地区对外开放明显呈现提速状态,令世界瞩目。西部地区对外开放,21世纪的中国丝绸之路,第三亚欧大陆桥的设想,外资西进,内资西移,“向西开放”,已成为国内外最热门的话题。

随着中国与东盟建立的10+1自由贸易区催生的东南亚和中国西南部的交通大动脉的建设,中国与中亚五国建立的上海合作组织推动的中国与中亚诸国的铁路大动脉的建设,特别是西南、西北近年来交通建设的大提速,中国西部与亚欧腹地沟通,连接起全球最具发展活力的“金砖四国”,其意义之重大也不言自明。

(五)社会建设: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与和谐社会建设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新农村建设是我国“十一五”提出来的新任务,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中之重,是西部大开发“十二五”的重点任务。西部有自身的特殊性。西部构建和谐社会不仅包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任务,还有不少特殊性。不仅包括公共服务均等化任务,还包括大型工程与移民政策创新,三农问题和城市民工问题,生态脆弱地区、民族地区和农牧区对公共服务与社会事业的特殊要求等。西部建设和谐社会的任务比东部更具挑战性,且地方财力又十分脆弱,这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历史任务。

(六)深化改革:走出“富饶的贫困”

探索体制创新,走出“富饶的贫困”,将是西部地区“十二五”和未来相当长时期需要重点关注并在实践中寻求答案的重大课题。一是探索资源开发体制改革。改革资源定价机制,资源价格要反映资源的稀缺性、供求关系、生态环境补偿成本,资源产权制度要考虑当地群众利益;创新资源开发利益的分享机制,资源税及分成要向资源开发地倾斜。二是重大产业项目向资源开发地倾斜。留下部分资源给当地改善生活条件和发展经济,改变长期以来形成的“西部开发输出资源、东部加工制造”的垂直分工格局,帮助资源开发地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把资源开发项目延伸和转化为产业发展项目。资源开发企业要主动积极帮助开发地区寻找好项目。三是探索中央企业与地方的共建机制,中央企业要率先承担起社会责任,让“建好一个电站、开发一片流域、带动一方经济、致富一方百姓”的目标,率先在金沙江水电建设中实现。四是在战略资源开发和大型项目建设为主(尤其人口密集)区域,设立“资源开发特区”(或试验区),在特区(试验区)体制下探索多样化的资源转化模式和政策改革方向。西部地区改革任务内容丰富,还包括产权制度、企业制度、政府职能、新农村建设、军民融和发展等。

综上所述,“十二五”要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推进西部大开发迈上一个新台阶,推进西部地区又好又快发展,推进西部地区全面小康建设,让西部地区各族人民与全国人民一道富裕起来。

(作者系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区域所所长、西部大开发研究中心秘书长)

猜你喜欢
资源建设发展
寒露
我给资源分分类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资源回收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区域发展篇
图说共享发展
图说创新发展
教师发展
激活村庄内部治理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