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西的诗(12首)

2009-12-29 04:41西
诗歌月刊 2009年11期
关键词:蚕茧暮色庭院

城 西

相比

我们比谁慢

比谁更接近风的散淡

比谁,更像一株亚热带植物——

亚热带植物具备美德

它们有压抑的烦躁

又有安于烦躁的缭绕气质

隔水相望

深冬的落日那么清贫

甚至不能够过多地停留

在它黯然收敛的时候

是不是有一扇窗

动了恻隐之心

是有一扇窗反射了落日

一束反光,晃动了

没有落叶的空荡荡的街景

晃动了一个人

独处的双眸

是有那么一个人耸肩而立

他微微蹙眉,竖着衣领

但他不是我,不是

他是另一个携带静电的人

别某地

我不悲伤

早晨在山林里,我已经遇见了

打在雏菊上的薄霜

现在

天空布满了

铅灰色的云:

它们低沉,复杂

有易变的形状

仿佛是我

我要永远像现在这样

既消沉,又宁静

避暑

我一个人在泳池里

仰面浮着

四周是乔木

有风的时候也一动不动

寡欢的神情日益阴森。

黄昏时我不得不把自己

从水中捞出

湿漉漉的样子,像是

失恋了——

盛夏如此无聊,我倾心于

自给自足的庄园。

那个被我刻意回避的人,名字叫简爱

她不漂亮,肤色略黑,但迷人

秋声

我对着长河,落日

练习假声,一种

接近大漠孤烟的发声方式

秋天了,山河依旧,天空干净

远方的人们已忘了我

就像野外的输电线

滋滋振响,我也需要一种

寂寥,且苍凉的声音

逆着云走的方向

我需要说出:

枝叶,万物,存在的微妙

来客

我们一直在看别处

忘记了该说的话

暮色荡漾,一只大鸟无端地

长时间呆立在枝头

庭院中的花草

由荣转枯

它们对败亡和轮回,如此熟悉

而我们已经陌生,在堂前

就像一对木刻楹联

凭借静默的对仗

我们维系那,暮色里唯心的美

北仓门

北仓门在民国时代

是一座蚕茧仓库

蚕茧沿着运河进城

洁白,柔软,像自闭的天使

它们在这里短暂相聚

各有各的,不测未来

如今,北仓门是个酒吧

青砖在腐烂,高跟鞋踩到地板上

会发出潮湿的回音

很多个下午我们来这里作茧自缚

同样有不可知的未来

夕阳总是按时飞到窗玻璃上

快一个世纪了,还是没有人

看出它的改变

微观

在一座海滨城市

我见到了榕树

它们饱履世事

孤单着,独木成林,投下硕大的影子

那几日暴雨如注

我深居简出

若有所等

灰蒙蒙的雨越长越密

到夜晚,只适合练习思想的瑜珈

那几日我极尽弯曲、低垂之能事

像平常一样:知足,而无常乐

积雪的城市

那么多涌动的屋顶

在我脚下,平静地白成一片

我不在属于自己的屋顶下

那里,空无一人

一天中最为幽暗的光线

徘徊在家具、书籍和旧照片之间

我还是愿意呆在山顶

让一片树林风声四起

我想告诉你,面对积雪城市

我更像是一个厌世者

他怅望着,死后的时光

如慧星游走

你问我在哪里

我一片混沌,有如

茫然的大海

在哪里,在哪里呢?

大约,还在人间吧

你看,雨后的街巷纤尘不染

有人四处游走

像慧星

那尾随着的长长的

雾状带,仿佛,饱含眷恋

影子

丢失自己的时候

影子就是亲密的朋友

比如某个下午

我们枯坐庭院,花荫

遮住一半的脸庞

我和影子,手势相同

饮尽了胸中闷酒

苔痕般无语相对

如今我和这个朋友

更多是相忘江湖

在匆促的奔波里

甚至感不到自己的存在

或许我是一个迟钝的人

或许我已然习惯,长久地丢失

初秋之夜

有月亮的夜晚

我坐在虫子的轻吟里

月亮满腹心事

它的秘密

挂在云端和树梢

挂在千里江山的阴影中,随风而动

时间在透明起来

仿佛水晶握在手中

当我攀过孤独

那张坐过的铁椅

记住了我久久不散的体温

猜你喜欢
蚕茧暮色庭院
三个蚕茧
过年
庭院中的童年
唐艺萍作品——别墅庭院设计
暮色之下
暮色与核桃
卖蚕茧
珍贵的一元
南充市纤检所两项蚕茧标准类项目通过验收
忧伤像一条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