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芳青:还尘封的历史以鲜活

2009-12-30 03:41
江西教育B 2009年11期
关键词:演讲词罗斯福习题

贤 良

怎样的历史课才是学生喜欢的课,才算是有效的历史教学呢?赣县第二中学历史教师、江西省特级教师谢芳青,用她的历史教学实践交出了一份答案——引领学生在历史学习活动中,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获得真切的情感体验。在她的历史课堂上,那一桩桩历史事件、那一个个历史人物,尘埃落下,便尽显当初的鲜活与灵动。

快乐历史,谢芳青这位历史教师18年的教育之旅;快乐历史,形成了谢芳青的历史课教学特色。

经典演讲词:响彻沉闷课堂的一声春雷

在谢芳青看来,历史教学是一件充满智慧与乐趣的事。学生们也说“我要你开心地学习”是谢老师的高频语词。的确,在他们的记忆里有着很多开心的历史课堂,因而也有着太多的快乐历史学习的体验。

那天,在高二(21)班教室里,桌椅不像往常秧田式地摆放,而是在教室中间围成了一张圆形的会议桌。桌上竖着美国、英国、法国、意大利、日本、中国等国的国旗。黑板上书写着课题也很特别,“分赃者的聚会——巴黎和会”这十个字全都是美术字,渲染出浓重的愤怒感情色彩。

“瞧,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正走向主席台,他就是外号叫‘老虎的法国总理克里蒙梭,是本次会议的主持人。他是个典型的复仇主义者,已经78岁高龄,但仍然像只凶猛野兽……”随着历史课学生代表谢艳悦耳而又标准的普通话旁白,参加这次所谓“和会”的各国代表,一个个粉墨登场。

一场历史情景剧上演了。当中国代表顾维钧的扮演者蔡佳同学正要发表中国观点的演讲时,谢芳青却让她打住,并向全班同学抛出一个问题:“假如你是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团的代表,有五分钟时间就中国山东省的归属问题进行申诉演讲,你会怎样做演讲?”

同学们迅速展开讨论,然后,提笔自撰演讲词,并在全班交流。他们一个个慷慨陈词,一篇篇演讲词表达的既是“中国声音”,也是学生自己对这段历史的看法。

谢芳青对学生的演讲都及时地给予评价:“同学们的演讲都能做到理直气壮,表达了中国人民的心声。现在我们还是来听一听当时中国代表顾维钧的精彩演讲吧!”

于是,顾维钧的扮演者便朗读起演讲词。她的朗读义正词严、感情充沛,不断地被掌声打断,朗读结束后,掌声更是经久不息。

经典演讲词在这堂课中的引入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更重要的是生成了许多探究的话题:“顾维钧的演讲被当时的美国总统威尔逊称赞为‘是对中国观点最卓越的论述,它的精彩在哪里?”“结合演讲词内容,对北洋政府在巴黎和会上的行为作出评价。”“从山东问题的由来看中国外交的失败,你有着怎样的历史感悟?”

这一个个话题从顾维钧演讲词中派生出来,每一个话题都与本课的知识点相关联,导引学习的延展与深入。在这样带着问题学习的课堂上,学生才有思考的空间,才能实现学习方式由被动接受转向主动探究。

课堂上的这一变化,让谢芳青在欣喜之余,开始反思起来——历史本来就是一门极富情感的学科,只是曾经因为教师一味地讲,才把历史课的“情”讲丢了,把“理”讲平庸了,把“史实”讲僵硬了。用情景剧还历史以灵动,用经典演讲词代替教师的讲,用它所生发的学生演讲词代替课堂问答,历史课堂因而也就不再沉闷。

这堂课让谢芳青感触良多,此后,她的历史教学就有了更多的引入经典演讲词的课堂。在“文化大革命”一章的教学中,她引入了关于周恩来总理逝世、瓦尔德海姆在联合国大厦前撼人心魄的一分钟演讲词;在学习《美国南北战争》一课时,引入了美国总统林肯在为了纪念葛底斯堡战役胜利、缅怀战役中牺牲的勇士而建筑的烈士公墓落成典礼上所作的演讲词。

凡引入演讲词的课堂也都形成了相对稳定的教学模式:教师初创问题情境导入,团队合作讨论,学生各自写演讲词并交流;引入经典演讲词,在新的问题情境中,学生个体提出讨论话题,团队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经典演讲词情理交融,具有摄人心魄的艺术力量;学生的演讲词既集结了历史知识点又融入了情感体验,让学习变得轻松。把经典演讲词引入历史课堂只是谢芳青实施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个尝试,但它确实给原先沉闷的历史课堂注入了生气与活力。

趣味习题:投向苦练黑洞的一束阳光

每到周末,谢芳青的历史课堂便十分热闹,欢声笑语不断,还不时地响起阵阵“加油”的呐喊声。即使到了下课时间,学生们还意犹未尽,有时还引来别班的同学在窗外驻足观看。原来他们在进行每周一次的历史课程“开心考试”。

“开心考试”的试题由选择题、问答题、诗句联谜、漫画材料题等多种题型组成。答题方式也完全开放、灵活多样。先是20分钟的笔试,学生可以翻书找答案、可以讨论填答案。笔试过后便是扣人心弦的“抢答题”。教师在整个考试过程中只是“节目主持人”。

有一次周末开心考试,谢芳青出的题是:“历史谜语,谜面是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打中国古代历史人名)。”“有人评论说‘一部书导致了一场战争,这是一部什么书?它导致了一场什么战争?”“有一首唐诗中的两句诗是‘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请问诗中的君王指的是谁?说说和他有关的重大历史事件。”

像这样一道道抢答题只要从谢芳青那里脱口而出,学生们便争抢着站起来,有如万箭齐发之势,速度最快的抢得答题机会。

每次开心考试结束后,谢芳青只要回味课堂上学生那开心的样子,就会勾起她心头挥之不去的对几年前那一幕的回忆。那一天,她刚上完历史课,一个学生找上来,说:“我本来是喜欢历史课的,但一想到历史考试要记那么多东西,都得死记硬背,平时还要做大量的没有趣味的练习,便心生厌烦!”学生显得很忧伤。

这个学生的诉说深深地叩响了她对历史教学的追问,难道只能让学生在历史概念的游弋中、在机械训练死记硬背的练习中,失去对历史学习的兴趣吗?但眼下的历史考试模式单一,历史练习的习题缺乏变换的题型,考题量大而答案又连篇累牍,学生不堪其苦。这种现状必须加以改变!于是,她投入到历史习题的研究中。从高考的文综题到中考的历史题,从网络上的电子试题到书店、学生手中的纸质试卷,她都仔细推敲,研究了一遍又一遍。就是在平时的生活中,她也少不了对历史练习的关注。

央视2005年春节晚会,谢芳青和家人一起坐在电视机前欣赏节目,其中“新春使者送春联”节目,更是让她在赏心悦目的同时深感节目编排“别出心裁”。晚会上的那一副副对联在她看来,除了渲染出喜庆吉祥和谐的新年气氛、突出了浓厚的地域文化特色外,还隐含了丰富的历史文化等文科综合知识。就在观赏节目的过程中,她萌生了组织学生“赏春联、巧出题”活动的想法。

在新春开学后的一节历史课上,谢芳青就“春晚对联”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考查课。“晚会上的那17副对联,你们知道哪一副?”谢芳青试着问学生。话音刚落,就有学生举手,说:“山东上联是‘孔子仁,关公义,人文典范;山西下联是‘泰山日,壶口烟,天地奇观。”这个学生刚坐下,另一位学生又站起来:“宁夏上联是‘红黄蓝白黑,五珍献瑞;陕西下联是‘字史酒医诗,诸圣流芳。”……在学生说出一些能记住的春晚对联后,谢芳青将自己事先准备好的17副春晚对联拿出来,要求学生挖掘春联中的历史知识,命制历史趣味习题。她笑着说;“这可是有奖征题,看谁的题出得最好!”教室里再一次热闹起来,学生们自由组合,讨论酝酿,十几分钟过后就有题了。其中的一道题是——

春晚对联:“朝天门喜迎天下客(重庆);塘沽港笑纳万国风(天津)”。天津与重庆是我国四个直辖市中的两个,天津作为沿海城市,引领中国经济发展;重庆作为长江沿岸的内地城市,充分利用长江便利的交通优势,促进经济迅速发展。

1.下列近代企业中,在天津建厂的有()

①福州船政局②吉昌隆缫丝厂③天津机器制造总局④开平煤矿⑤贻来牟机器模仿⑥安庆内军械所

A.②③④B.①②③ C.③④⑤ D.②③⑥

2.在鸦片战争期间,外国侵略势力多次兵逼天津,而重庆作为长江流域中上游地区,最终也被逼开放。天津和重庆分别是在()签订后开为商埠的。

A. 《天津条约》、《马关条约》B. 《天津条约》、《辛丑条约》

C. 《北京条约》、《马关条约》D. 《北京条约》、《辛丑条约》

3.天津是一个全面开放的城市,吸纳世界文明,正如对联所言“塘沽港笑纳万国风”。请问天津有什么特产吸引世界目光?

4.“重庆”这一地名源于何处?“天津”一词有何含义?

学生敏捷的才思,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着实让谢芳青喜出望外。课后,他们继续围绕对联,研读教材、查找资料、编题、编答案。不到一个月,谢芳青就收到学生上百道“春联趣味习题”。她把每一道征题视作家珍,审读玩味,那一道道征题凝聚着若干历史知识和学生历史学习的热情。最后,她把一百多道征题,整理成87道题,寄给《中学历史教学参考》杂志。该杂志给这些习题冠以“大视野大思路大智慧”的眉头,开辟“征题精选”专栏公开发表。

谢芳青说:“对联征题是一种集约型习题群,既体现‘能力立意的基础性,又表现形式生活化的特性,融知识性与人文性于一体,并赋予一个题群鲜活的形象,一个题群复活了一段历史!”

学生们也深有感触,他们不再只是被动地做题苦练,不再只是在单纯的知识型题的平面里扑腾冲突,不再如同嚼蜡般重复着机械的练习。“趣味习题”是投向苦练黑洞的一束阳光。

历史人物故事:从冰冷石壁上流下的一挂温泉

处在青春年华的高中生,怀揣着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却又背负着升学与竞争的压力,有的心怀高远却又意志脆弱,面对挑战和竞争显得势单力薄,稍有不顺心就难以承受,造成“人格障碍”。成长烦恼、求知困厄已把他们的情感世界挤得十分狭小。理想的美好与现实的痛苦相交织,他们需要心灵的护航。

可是,历史教育在较长时期里对学生的情感状态却保持着一种视而不见的冷漠,我行我素地步入了一个怪圈——教材编写“以事带人”,过分压缩人物形象,忽视历史人物的主体作用;教学活动则照本宣科,重知识灌输轻情感、意志发展的教化,课中的历史人物被风干成只剩下毫无血色的躯壳。

谢芳青决心让自己的历史教育,把风干了的历史人复原为有血肉的“现实”人,还历史人物真实的人格魅力,以影响学生的气质与人格。

在“美国新政”一节的教学中,谢芳青突破常规教法,有意放大罗斯福这一历史人物极具感染力和人格教育意义的史实,让学生从中感悟和体验美国历史上“钢铁总统”的“钢铁”性格。

课前,为了使罗斯福形象丰满起来,她和学生一起去搜集资料,上网下载,到图书馆借阅、复印。不几天,他们收集到的资料还真不少,有图片、书籍、影像……应有尽有。

课中,谢芳青安排了三个活动场景——先是学生朗读《罗斯福生平介绍》、观看电影片《二战风云人物(罗斯福)》;接着让学生讲述故事《生命之约:美国钢铁总统罗斯福》;最后举办学生演讲会。

演讲会上,学生用心灵去触摸与解读罗斯福的思想情感,体悟其个性品质。他们联系罗斯福的生平事迹,发议论,抒感想,一段段演讲词便是他们对生命的礼赞,也是他们人生路上奋然前行的铿锵誓言——

“首次参加竞选,他就通过发言人告诉人们:‘一个州长不一定是一个杂技演员,我们选他,并不是因为他能做前滚翻或后滚翻。他干的是脑力劳动,是想方设法为人民造福。依靠这样的坚韧和乐观,罗斯福终于在1933年以绝对优势击败胡佛,成为美国第32届总统。面对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你有如此巨大的勇气去面对吗?面对突如其来的厄运,你有如此乐观的心态去对待吗?罗斯福总统身上闪耀着的光辉将永远照耀为崇高理想而奋斗的人们前行!”

“也许他的故事在我们听来如同神话,然而事实是无可否认的。‘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罗斯福战胜病魔的事实足以证明这一点。谁在生活中都会遇到挫折,只要我们学习钢铁总统罗斯福的毅力和勇气,就一定能够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去攀登理想的高峰,创造一个属于我们自己的神话。也为了祖国美好的明天,为了我们的信念,为了我们的理想,让我们一起奋力拼搏吧!”

谢芳青聆听着学生的演讲激动不已,流下了滚烫热泪:“同学们,罗斯福身上所有的开朗热情、宽厚温和、刚毅果敢、奋发向上、大智大勇的个性品质,不只是属于富兰克林·罗斯福,也属于你们,属于一代中国青年!”

谢芳青历史人物教学的课堂不再只是为冰冷的历史知识而教,而是在为人而教,为学生的成长而教。在她的教学中,历史人物的出身、性格特点、传奇经历、功德业绩,等等,都是故事的,一个个形象生动的故事复活了一个个历史的人,也让历史教育如同从冰冷的石壁上流下一挂温泉——许多听过谢芳青课的教师都如是说。

是的,历史是尘封的记忆,是定格了的时空,然而历史教学却具有超越时空的力量,谢芳青正是这样一位化凝固为灵动、化陈腐为鲜活的历史教师。她的学生也就在这样的历史学习中实现生命的完整性建构,也因为这样的历史学习而快乐着。■

□本栏责任编辑廖肇银

E-mail:wuyin2@126.com

猜你喜欢
演讲词罗斯福习题
从一道课本习题说开去
“活动·探究”:实现演讲词的教学价值
抓住习题深探索
精心设计习题 构建高效课堂
参照 借鉴 提升——中美高中历史教科书中的“罗斯福新政”
换个角度看历史——以《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为例
罗斯福的壮举
修辞手法在马丁·路德·金“我有一个梦”演讲词的运用
罗斯福与戴高乐的恩恩怨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