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教是为了不教”理论的再认识

2009-12-31 09:43李连柯
现代教育教学导刊 2009年4期
关键词:教是为了不教做人方法

李连柯

【摘 要】 本文针对目前语文教学领域中存在的片面强调学生主体地位,片面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现状,进一步深入思考叶圣陶“教是为了不教”理论,指出叶圣陶先生提出这一理论有其特殊的背景,有其特定的针对性。叶圣陶先生从来没有否定过教,老师的教包括四个方面:①要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②教给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③教给学生学习方法;④教给学生必要的操作方法。教师的教要以教材为例子举一反三;要起于提出问题,止于解决问题;要致力于启发诱导;要把握恰当时机。所谓“不需要教”包括三个方面:①学生入门上路;②学生能“自己探索,独立实践”;③学生能独立解决问题。不需要“教”是一个教师指导与学生学习相互作用的长期过程,是一个不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导至关重要。

【关键词】 教 不教 做人 方法 导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叶圣陶先生提出了“教是为了不教”的著名论断。这一论断对提高老师们对课堂教学的认识,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教育教学的质量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在步入新世纪以后的今天,人们对这一论断的理解产生了误区。他们认为老师的“教”已经过时,否定老师的教,而一味强调不教。表现在理论上,课堂教学不指示学习目标,不指示问题答案;片面强调让学生自我感情,自我判断,自我创新,自我表达。表现在教学实践中,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在课堂上一味让学生讨论,让学生活动,而不对学生进行任何有效指导,还美其名曰“自主合作”。而且还有一部分领导把这种课堂当成当前教学改革的方向加以推广。这种理论,这种课堂丧失了教师的主导作用,虽然表面看起来热热闹闹,实则什么问题也不能解决,学生学不到什么东西,更谈不上提高教学质量。在这种形势下,为“教是为了不教”正名实有必要。那么,如何准确理解叶圣陶先生这一著名论断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都是为了不教”这一理论的提出有特点的时代背景,有较强的现实针对性

粉碎“四人帮”后,中国的教育迎来新的春天。各个学校的教育教学逐步走向正轨,“多出人才,快出人才”是当时流行的一句口号。教师教的积极性和学生学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但在如何开展课堂教学方面,当时的老师们还探讨不够。“满堂灌”“一言堂”,教师一讲到底,不给学生留有思考和活动的空间,是当时流行的教学模式。这种课堂教学模式导致教育教学尤其是语文教学出现了少慢差费现象。为此,吕湘先生感慨“十年的时间,2700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叶圣陶先生“都是为了不教”的论断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提出的。他说:“我还要说教师只管讲这回事。我想,这里头或许有个前提在,就是认为一讲一听之间事情就完成了,像交付一件东西那么便当,我交给你了,你收到了,东西就在你手里了。”“我想,课堂教学既然是一讲一听的关系,教师当然是主角了,学生只处在观众的地位,即使偶尔举举手答个问题,也不过是配角罢了。这在学生很轻松,听不听可以随便。但是想那后果,可能是很不好的。”“说到如何看待‘讲我有个朦胧的想头。教师教任何功课(不限于语文),‘讲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讲,换个说法,‘教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教。”从上面叶圣陶先生所说的话可以看出叶圣陶先生提出的“‘教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教”的论断,是针对当时普遍存在的教师只管讲的教学实际,是针对当时老师们普遍认为的课堂教学就是“一讲一听之间的事情”的错误看法,是为了矫正课堂教学“满堂灌”“一言堂”的教学模式。

2 叶圣陶先生从来就没有否定过教

他在不同的场合都曾谈到教。他说:“教师当然须教,而尤宜致力于导。”在这里,叶老把教当作教学过程中理所当然的活动。他又说:“尝谓教师教各种学科,其最终目的在达到不复需教”。在这里,叶老又把教与不教放在一起对照着谈,认为“不教”是教育的终极目的,教则是教育教学不可或缺的过程,“教”的必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同时,叶老又将教与讲相提并论。叶老把“教”和“讲”看作是一回事,或者更准确一些,把“讲”看作是教的重要方面。那么,叶老又如何看待讲呢?叶老说:“口耳受本来是人与人交际的通常渠道之一,教师教学生也是人与人交际,‘讲当然是必要的。”他从人与人之间交际的角度,肯定了“讲”的必要性,也就肯定了教的必要性。叶老又提出:“可否自始即不多讲,而从提问与指点代替多讲。”不受讲不是不讲,必要的“讲”还是要的。有时,叶老又将教看作指导。在谈到略读时,叶老说:“略读不再需要教师详细指导,并不等于说不需要教师的指导。”指出在略读时“指导”的必要性。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并不限于存在于略读教学中,它存在于教学过程中的方方面面。可以这样说,指导也是教,既然指导是必要的,教也是必要的。

3 理解“教是为了不教”这一论断,还必须进一步搞清楚教什么

教师要教给学生什么呢?我认为教师除为教给学生知识外,还要教给学生以下几个方面的东西:

3.1 要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我们通常说的教育,包括“教”和“育”两个方面。“教”就是“教书”,“育”就是育人。无论是教书还是育人,都需要老师教。而且二者中,育人应处于首位。我们教育工作首先要教会学生做人。要让他们懂得来之不易,让他们懂得感恩,让他们懂得奉献,这样他们才会有明确的学习目的,才会有浓厚的学习兴趣。要让他们有正确的是非观念,知道什么行为是该做的,什么思想是正确的,什么情操是盲目的。要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知道人怎样活着是有价值的,什么样的人生是有意义的,什么样的作为对社会是有益的。这些,都应当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潜移默化地教给他们,如果我们不教,就会丧失做一个人民教师起码的资格,就会使学生误入歧途。

3.2 教给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俗话说:习惯成自然。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一个人的成长是十分必要。叶圣陶先生说:“语言文字的学习,就理解方面说,是得到一种知识,就运用方面的说,是养成一种习惯。”这句话道出了语言文字学习的本质。其实,不惟语言文字方面的学习是如此,其他一切学习皆是如此。教师的教,就是不断地教给学生该怎么学,不断约束学生的学习行为,不断矫正学生学习中的错误做法,使学生把学习中的一切活动当成是自然而然的,发自内心的必做的事情。这个过程,就是教给学生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过程。

3.3 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给学生舍子不如教给学生点金术。学生需要的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方法的指导。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像叶老主张那样,教给学生如何精读,如何略读,通过阅读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指导学生诵读,教给学生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吟诵,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宣读,怎样诵读,怎样宣读。通过诵读方法的指导,教给学生揣摩文段,理解文意的方法。我们要像叶老那样,教给学生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掌握了这些方法,也就形成了阅读能力。我们还要像叶老那样指导学生如何作文,教给学生观察生活,积累材料,选择材料,突出主题,准争题、恰当之意,严谨构思,美妙成文的方法,形成写作能力。这样的教,才是有的放矢的教,才是恰当如其分地教,也才是最受学生欢迎的教。

3.4 教给学生必要的操作方法。学习方法解决的是怎样学会的问题,学到之后还须会用才算具备了某项能力。要想达到会用的目标,还须教给学生操作方法,使之能将学习所得准确表达出来,会考试,能考试,能考好,为步入更上一级的学校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为他们的人生铺路垫基。比如鉴赏一首诗,学生运用教师教的方法读懂了,这仅仅是会意。要想把自己对诗的鉴赏表达出来,应具有严密的操作性知识。诸如碰到一个问题应往哪里去想,应从几个方面答,答时先说什么后说什么,哪些题目只管要点即可,哪些题目既要答要点又要进行分析,分析时如何进行分析。如果要写一篇评论性文章,应从哪几个方面入手,如何“安排文章的结构等”,这些都需要交给学生。有些老师课上得很好,但考试时就是不出成绩,原因就是在于没有教给学生具体的操作方法。

4 在理解了教什么的问题之后,必须搞清楚怎样教

根据叶老在不同文章的论述,怎样教包括以下几方面:

4.1 以教材为例子举一反三。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选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而反三,练世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这句话解决了怎样教和怎样讲的问题。仔细分析叶老这句话,有以下几点值得注意:①语文教学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者材。教教材仅仅把教材教会就可以了,用教材教则需要举一反三。相当一部分教师对这一点理解不到位,他们的教学仅在于教教材,没有培养学生能力,这是语文教学效率低下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②要实现举一反,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其一,要对教材进行选择,使之具有典型性。这就要求教师对形成教材要灵活处理;教材中是有典型性的,精讲的;教材中不具备典型性的,少讲或不讲;如果一个单元中的几篇文章都不具备典型性,教师可以从课外精选具有典型性的文章。其二,要充分发挥教材的范例作用。教师要尽量从教材中挖掘可作为方法运用的地方,要尽量教给学生提出问题的方法,要尽量教给学生回答问题的规范。教师还要通过课堂教学教给学生吟诵方法,教给学生阅读方法,教给学生鉴赏方法,教给学生写作方法,教给学生评价方法等。其三,要在教材的基础上适当拓展,做好“反三”的工作。拓展时仍需要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然后提出哪些问题是合理的,哪些是不合理的,理由何在。拓展时还需要检验学生的作答是不是合乎规范,不规范的要导以纠正。拓展时还需要引导学生在教材的基础上引起联想,想到教材相关的材料并进行评价。评价时可以找出联想到材料与教材中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还可以进一步拓展延伸,深入理解。

4.2 语文教材的教要起于提出问题,止于解决问题。这个道理看似简单,认识起来并不容易。目前有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实施所谓“合作学习”策略,一上来就让学生提出问题,然后让学生分析讨论。学生提出的问题五花八门,有合理的,有不合理的,教师不加分析,一律肯定;学生讨论看似热热闹闹,但答案到底是什么,什么样的回答是合理的,什么样的回答是不合理,教师也不置可否。一节课下来,什么问题也解决不了。这样的课堂仅仅把教学看作是提出问题,提出问题之后进行放羊式的教学。这就既没有理解“教”的要义,也没有理解合作学习的精髓,仅仅是对现代教育理论的一知半解。

4.3 教师的教应致力于启发诱导。启发诱导是教的具体方式。叶圣陶先生说:“教师当然须教,而大道致力于导。”说明“导”在“教”的过程中起很重要的作用。怎样导呢?叶老强调:“导者,多方法,使学生能逐渐自得求之”从哪里入手多方法?叶老解释道:“善在善于引导启迪。”以叶老的论证中可以看出,“教”不仅仅是口传心授,而在于启发诱导。把启发诱导的工作做好了,才能使学生“逐渐自得求之”,形成读写能力。

4.4 教师的“教”要恰当把握时机。叶圣陶先生说:“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与,而在相比诱导。”叶老不仅强调要“诱导”,而且强调教师的诱导要“相机”进行。何谓“相”?观摩把握之谓“相”;何谓“机”?“时机机会‘之谓机”。所谓“相机”“诱导”就是要求在诱导时看准时机。那么,什么时候诱导最为恰当呢?笔者以为,在下面几种情况下诱导最为合适:

4.4.1 当学生学习遇到困惑时。韩愈曾说:“师者,所谓传道授业解惑也。”可见解惑本来就是教师的职责之一。在学生遇到困惑时教,在学生遇到困惑时导,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正如叶老所说:“学生不甚了解的文章书本,要使他们运用自己的心力,尝试去了解。……假如不能了解,也就发现了困惑所在,然后受教师的指导,就困惑所在加以解答,在内容的领悟和方法的运用上,都将感到恍然有得的快感;对于以后的尝试,这是有力的帮助和鼓励。”所以,在学生遇到困惑时教,也就恰当地把握了时机。

4.4.2 在课堂教学启而不发时。课堂教学常常会遇到启而不发的情况,学生的求知欲最强,兴趣也最浓烈。所以叶老说:“提问不能笿,指只不开窍,然后畅讲,印入更深。”

4.4.3 在学生理解出现错误时。本课堂教学师生互动的过程中,学生对问题的理解不见得总是正确无误。而实际上,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对问题理解一贯准确无误也是根本不可能的。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教,要讲,要导。在教的时候,教师要提出学生理解的错误所在,要指出学生理解错误的原因,要指出正确的理解是什么,还要指出为什么这个理解是正确的。在理解出现错误时教,也正是学生凝神贯注之时,学生对这个问题的理解会更深刻,记忆会更持久。

4.4.4 在学生对问题的理解表面化时教。有时,学生对问题理解准确无误,但理解得不深入,不透彻。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的教就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解上,还要在理解深入上下功夫,教师要善于设计问题,引导学生逐步深入,直到学生把问题真正理解“深”、“透”为止。

4.4.5 在学生对问题的了解不全面的教。有时,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既深入又准确,但拓展不够,应用起来不能做到得心应手。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同样应设计一些问题,运用发散思维,启发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对这一问题进行全面理解;启发学生运用不同的材料,从不同方面印证对这一问题的理解;启发学生运用求异思维,从反面提出问题,对这一问题进行更深入的理解。从问题本身进行拓展,对于问题从正反两个角度去进行理解,正是从理解到应用的重要环节。

如何理解“不需要教”。首先,怎样叫用不着“讲”不用着“教”。关于这一句,叶圣陶先生讲得很清楚。他说:“学生入了门子,上了路子,他们能本繁复的事事物物之间自己探索,独立实践,解决问题了,岂不是用不着给‘讲给‘教了?”仔细揣摩叶老这番话,有点值得特别注意。①学生入门上路,意味着他们已初步具备了学习能力,由学会达到了会学;②学生能“自己探索,独立实践”,说明了他们具备了自学能力;③解决问题是用不着“教”的最终目标,也是教育的终极目标。达到了这三点要求,就叫做用不着“教”。

叶圣陶先生说:语言文字的终点在“行”,“行”就是实践,就是应用。能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就具备了生活能力,就不需要教了。

再次,不需要“教”是一个教师指导与学生学习相互作用的长期过程,贯穿在教育的过程中,贯穿在学生学习过程的始终,不会是一劳永逸的。

6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叶老多次谈到,考在导的目的,要使学生“自奋其力,自改其知,要会运其才智,勤其练习,这些都是学生主动,独立探索,勤奋练习的过程,都是自主学习。”不需要教就是要在教师指导下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使他们乐学,愿学。指导学生自主学习,讨论是主要方式,但这里头有个前提:①学生的预习要充分;②学生已经养成了讨论问题发表意见的习惯。另外,教师要设计话题,围绕活题讨论,如果学生在讨论中出现错误,教师要及时纠正。

教是为了不教是叶老早期提出的论断,虽然事隔多年,但今天仍觉得有不少感触。现在我把它写出来,与同仁共勉。

参考文献

1 郑逸农.非指示性语文教育是一种教育理念.语文建设,2006(1)

2 吕湘.当前语文教学中两个迫切问题.叶圣陶语文教育论文选.

开明出版社:153

3 叶圣陶.大力研究语文教学尽快改进语文教学.叶圣陶语文教

育论文选:5~6

4 叶圣陶.语文教育书简.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下).语文教育出

版社:718~721

5 叶圣陶.略读指导举例.叶圣陶语文教育论文选.开明出

版社:31

6 叶圣陶.略谈学习国文.叶圣陶语文教育论文选.开明出版社:14

7 叶圣陶.语文教育书简.叶圣陶语文教育论案(下).教育科学

出版社,1980:725

8 韩愈.师说

9 叶圣陶.论中学国文课程的改订.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上).

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83~84

10 叶圣陶.略谈学习国文.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上).教育科学

出版社,1980:2~3

11 叶圣陶.语文教育书简.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下).教育科学

出版社,1980:741

猜你喜欢
教是为了不教做人方法
“教是为了不教”对中学体育教学的思考
成功箴言
浅论“教是为了不教”
用对方法才能瘦
“教是为了不教”思想引领下的财务管理专业课程改革
叶圣陶“教是为了不教”理论下的幼儿园礼乐情境教学
四大方法 教你不再“坐以待病”!
赚钱方法
捕鱼
图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