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施工质量管理控制措施探析

2010-01-01 04:18闫震王海周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0年6期
关键词:道工序钢筋混凝土

闫震 王海周

(浙江钱江房地产集团有限公司,浙江 杭州 310053)

1 高层建筑施工特点

由于高层建筑结构规模庞大、功能繁多、系统复杂、建设标准高,所以其施工具有非常鲜明的特点:

1.1 规模庞大,工期成本高。高层建筑体量大,建筑面积达数大,所需投资往往比较多,这样建设单位的资金压力非常大,资金压力体现在工期成本高,一旦工程延期往往会急剧提高投资成本,降低投资收益。

1.2 基础埋置深,施工难度大。由于建筑结构稳定和开发地下空间的需要,高层建筑的基础埋置都比较深,而深基础施工周期长、施工安全风险大。

1.3 结构高,施工技术含量高。高层建筑较其它建筑最为显著的区别是高度大。目前高层建筑高度已经达到828m(阿联酋迪拜大厦)。高度的不断增加和造型的奇特都会增加高层建筑结构施工难度。

1.4 作业空间狭小,施工组织难度高。高层建筑是垂直向上伸展的建筑,这一特点决定了高层建筑的施工只能逐层向上进行,作业空间非常狭小,施工组织的难度非常高,必须有效利用作业时间和空间,提高施工效率。

1.5 建设标准高,材料设备来源广。高层建筑多为设计标准比较高的建筑,有些属城市标志性的高层建筑尤其如此。业主和建筑师为了打造精品,往往采用比较先进科技成果,这对总承包管理能力是一个严峻考验,管理前潜胜要求相当高。

1.6 工期长,冬雨季施工难以避免。高层建筑体量大,施工周期也长,我国全部竣工的建筑单栋平均工期为10个月左右,规模大的高层建筑施工工期甚至超过2年。因此,施工过程中冬雨季恶劣天气不可避免。特别是随着施工高度的增加。作业环境更加恶劣,风大、温度低都给结构施工带来很大困难。

1.7 材料设备垂直运输量大。高层建筑体量巨大,施工人员上下的交通流量比较大,垂直运输体系的效率对提高施工速度影响极大。

1.8 功能繁多,系统复杂,施工组织要求高。现代高层建筑往往功能繁多。为了实现建筑功能,系统也就非常复杂,除了建筑结构外,还包含强电系统、空调系统、给排水系统、电梯系统、消防系统和楼宇自控系统等。要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保质保量完成这些系统的施工,对总承包商的施工组织能力是一个严峻的考验。

2 质量管理控制措施

成立质量管理体系,由项目经理、项目总工程师、综合工长、专业工长、施工班组的专职质检员组成,质量管理体系对工程分部(子分部)、分项工序有否决权。

2.1 加强人的控制,发挥“人的因素第一”的主导作用,把人的控制作为全过程控制的重点。对项目管理人员,根据职责分工,必须尽职尽责,做好本职工作,同时搞好团结协作,对不称职的管理人员及时调整;对劳务分包施工队伍严格施工能力审查,并进行考核上岗施工。在编制施工计划时,全面考虑各种因素对工程质量的影响和人与任务的平衡,防止造成人为事故。

2.2 加强施工生产和进度安排的控制:会同技术人员合理安排施工进度,在进度和质量发生矛盾时,进度服从于质量;合理安排劳动力,科学地进行施工调度,加强施工机具、设备管理,保证施工生产的需要。

2.3 加强施工物资的质量控制:原材料、成品、半成品的采购必须认真执行《采购工作程序》,建立合格供应商名册,并对供应商进行评价。凡采购到现场的物资,材料人员必须依据采购文件资料中规定的质量和申请计划进行验证,严把质量、数量、品种、规格验收关,必要时请有关技术、质检人员参加。

2.4 严格检查制度,所有施工过程都要按规定认真进行检验,未达到标准要求必须返工,所有工序都必须经监理工程师验收合格后才能转入下道工序。

2.4.1 自检:操作工人在施工中按检验批质量验收进行自我检查,并由施工队专职质检员进行复核,合格后填写自检单报质检员,保证本班组完成的检验批达到质量目标的要求,为下道工序创造良好的条件。

2.4.2 专检:在自检满足要求的基础上,项目专业质检员会同有关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复查,合格后报项目监理部验收。检查中要严格标准,一切用数据说话,确保分项、检验批工程质量。

2.4.3 交接检:各分项、检验批或上道工序经专检合格满足要求后,组织上下工序专业技术负责人进行交接验收,并办理交接验收手续。

2.5 坚持样板引路制度。各道工序或各个分项、检验批在施工前必须做样板,有关人员进行监控指导。样板完成后要由项目专业质检员和有关专业技术人员共同进行验收,满足要求后才能全面施工。对样板间和主要项目的样板,还必须经公司或上级有关部门检查验收后才能施工。

2.6 加强成品保护,指定专人负责。严格执行《搬运、贮存、包装、防护和交付控制程序》采取“护、包、盖、封”的保护措施,并合理安排施工顺序,防止后道工序损坏或污染前道工序。

3 施工技术控制措施

3.1 高层建筑“三线”控制

对高层建筑来说,由于涉及面广,操作难度大,经常会发生位移或不准现象。“三线”的控制是高层建筑的一大难点,也是其控制的重点。“三线”主要指:(1)垂直度的控制;(2)轴线的控制;(3)标高线的控制。

3.2 高层建筑的强度控制

高层建筑由于混凝土用量大,施工周期长,气候及工作条件影响因素多,有时会发生混凝土强度离散性大,甚至不合格,而混凝土的强度又直接关系到整个高层建筑结构的可靠性,混凝上的施工质量,制约和决定着高层建筑的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因此对混凝土强度的控制就显得尤为重要。

3.3 高层建筑裂缝的控制

一般来讲,高层建筑中的混凝土强度偏高、量较大、且带有地下室,所以裂缝产生的可能性更大。同时由于高层结构的时常用到大体积混凝土,由于水泥在水化热过程中要释放大量的热量,从而引起混凝土的温度变化,产生温度应力和收缩应力,往往形成混凝土裂缝,而裂缝一旦产生不仅影响建筑物的美观,还对结构的耐久性有很大的影响。高层建筑基础的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以及施工缝,后浇带防水,抗渗应有施工技术方案。大体积混凝土浇注时由于内外温差使混凝土内部产生很大的应力,以至混凝土表面出现大量的裂缝,因此混凝土内、外温差必须控制在25℃以内,一般可采用以下措施:选用中低热的水泥品种,如矿渣水泥;尽量减少大体积混凝土的水泥用量;掺加适量缓凝剂,使泵送混凝土的放热高峰相对延迟,峰值降低;降低混凝土的浇筑温度;混凝土的表面蓄热保温。

混凝土的防水有自防水和外防水之分,根据设计要求检查混凝土的配合比,防水材料的合格证及试验报告,检查现场的施工方法和质量。外墙混凝土的抗渗重点检查墙身与底板交接施工缝处是否加设止水措施,加设的止水措施是否满足要求。

4 高层建筑钢筋质量控制

高层建筑工程体量大,框架、剪力墙节点多,且节点钢筋相互交叉错综复杂,钢筋布置很密,而这些节点是高层建筑结构的重要部位,应当引起参建各方的高度重视。

在施工之前,必须严把钢筋的质量关,绝对按设计要求标准、规格进料,材料质量要经化验,以化验单为依据,不合格品一律不准使用。要加强自检、互检、抽检工作,对绑扎完毕的钢筋,一定要与设计图纸相核对,不得有任何误差。高层建筑钢筋的连接宜采用机械连接,接头的位置,相邻钢筋接头的距离应符合《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重点检查剪力墙洞口的加筋和连梁的配筋及钢筋的锚固长度,剪力墙边缘构件的配筋,框架柱核心区箍筋的加密位置,顶层框架柱、梁的边角,节点钢筋的锚固,当建筑工程有转换层等重要部位构件时,钢筋绑扎成型后应会同设计、监理单位共同进行验收。

[1]姚敏.建筑工程质量控制研究,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5.

[2]邓淑文.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3]钱国文.高层建筑施工的控制要点,建设监理,2005.

猜你喜欢
道工序钢筋混凝土
混凝土试验之家
D10mm热轧带肋钢筋五切分生产工艺开发
“瓷中君子”诞生记
例析求解排列组合问题的四个途径
混凝土预制块模板在堆石混凝土坝中的应用
混凝土,了不起
这批没收钢筋该如何处置
水泥各工序单位产品综合电耗正确计算的实证研究
四切分Φ12mm热轧带肋钢筋轧后穿水的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