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管理创新的研究

2010-01-01 04:18王宇齐微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0年6期
关键词:国有企业战略管理

王宇 齐微

(1、鞍钢股份有限公司市场营销部,辽宁 鞍山 114002 2、鞍钢股份有限公司冷轧厂,辽宁 鞍山 114003)

1 我国国有企业进行管理创新的必要性

我国国有企业管理方面存在的上述弊端给企业带来严重的后果,很大程度上抵消了自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制度因素导致的企业增长,使得国有企业整体肌体营养不良,困难重重。伴随入世后国有企业面临的内、外环境的深刻变化,企业管理创新势在必行。

1.1 企业与客户关系发生变化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国有企业只负责生产产品,不负责产品的销售。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部分国有企业市场意识有所增强,逐渐转变了市场营销观念,以产定销转为以销定产,能够根据市场需求为顾客提供标准化产品,其生产决定以满足顾客需求为目标。

1.2 竞争环境发生变化

二十世纪末,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并呈现新的特点:一是随着市场开放程度的加强,世界统一市场的逐步形成,任何行业均存在一两个具有顶级竞争优势的大企业,处在此行业的任何一个企业必须紧跟领先企业的步伐,否则会被市场淘汰;二十具有超前的观念、新型产品、先进的管理方式的新企业层出不穷,这种倍具竞争力的企业使竞争形势变得更加严峻;三是彼此之间是竞争对手的企业,在某一方面又可能需要成为战略联盟;四是入世后,国际市场上企业之间的竞争往往会涉及到国家之间的利益,因此企业之间的竞争可能转化为国家利益与实力的竞争,政府行为会介入企业竞争之中,使企业竞争环境变数增多。

1.3 科技进步对企业提出巨大挑战

在企业面临的众多变化中,科技进步的变化最有威力,因为它将导致企业产品的生命周期变短。一些企业若跟不上技术进步的步伐就会被淘汰。科技的进步对管理主体形成强有力的挑战:大部分产品的生命周期有明显缩短的趋势;技术与信息贸易的比重增大;劳动密集型产业所面临的日益加大的压力使我国劳动力费用低廉的优势逐步减弱;流通方式向更加现代化的方向演进;对社会组织的领导结构和人员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上述种种,都要求进行管理创新,通过创新,适应变化,迎接挑战。

2 外国企业管理创新经验借鉴

近些年来 ,国际上不断出现新的管理经验和管理理论。从大的趋势看,大致可归结为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创新型管理。一是指能快速适应科学技术、经营环境的急剧变化,不断进行观念创新、战略创新、制度创新、组织创新和市场创新,把创新渗透于管理过程中,作为经常性的主要管理职责。二是每个管理者,都应成为创新者。每个企业都要为全体员工充分发挥创造才能建立新的机制。三是企业个性化管理创新。成功的企业,必将是具有个性化特征的创新型企业,是能够创造出与众不同的独具特色的经营方式的企业。

企业重建创新。企业重建是一场管理革命。根据哈默的定义,重建企业是从根本上对原有的基本信念和业务流程进行重新考虑和重新设计,以期在衡量绩效的重要指标上,如成本、质量、服务和效率等方面,获得大跃进式的改善。

从产品驱动到顾客驱动的企业管理创新。国外越来越多的企业已开始将激励和奖励制度建立在顾客满意程度的基础上。顾客驱动型公司摒弃只关心价格和产品质量的传统做法,而将注意力集中到顾客价值和全面质量管理方面。为此,企业越来越多地采用顾客信息管理系统,对顾客的需求变化和对企业的反应进行及时监测。

3 我国国有企业管理创新实施对策

人力资源管理创新的人性假设前提。人力资源管理思想的出现主要是源于对人性的认识。人性假设问题历来是西方经济学家和管理学家所普遍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人际关系学说以及行为科学理论基本以社会人假设、自我实现人假设和复杂人假设为前提。强调人的心理、价值观、群体文化等,“人本管理”、“以人为中心进行管理”、“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等概念皆源于行为科学理论。

我国国企人力资源管理创新对策。目前,我国国企人力资源管理混乱。企业对人力资本的投入大幅度减少,人力资本含量高的管理人员、技术骨干和技工严重流失与冗员过多、人浮于事并存,这主要是由于企业对人力资本的本质认识不足,对人力资源这种特殊资产的保值增值意识淡薄。知识管理创新。知识管理是一个新生事物,它的性质、内容在实践中不断发生变化。因此,正如对管理的定义各家各派众说纷纭一样,目前对知识管理的定义也尚未形成定论。笔者认为知识管理是一种对人与信息资源的动态管理过程,是以“人”为中心,以信息为基础,以知识创新为目标,将知识看作是一种可开发资源的管理思想。

我国国有企业知识管理创新对策。我国国有企业对知识管理了解甚少,入世后要切实提高企业竞争力,必须引入知识管理,结合企业自身情况进行创新。这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实现企业内部知识共享。以全面利用市场信息的工作流程为基础,更深入的在企业内部推动知识管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从简单的利用信息到分析信息,到主动的产生新的信息。增进对企业外部知识的利用。要优化对企业外部信息的收集与利用,依靠环境信息制定竞争策略,依靠市场信息优化生产安排,减少生产与销售企业的成品库存,降低成本。加强企业知识网络建设。人类社会正步入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的一个基本观点是在人们相互交流时知识得到发展。提高个人在知识管理链条中的作用。知识是个人认知过程的实现,而不是一种实物资产,因为知识只存在于使用者身上而不是存在于信息的整合中。

战略管理创新。所谓战略管理创新,是指通过对企业的发展目标、经营思路、资源结构、业务范围等重大问题的系统研究和分析比较,对旧有的决策及决策实施过程进行全面整合和流程再造,更好地执行旨在规避风险、增强企业发展能力的企业环境分析、战略规划、战略决策、系统控制。

战略管理创新的理论基础。企业战略管理理论在西方市场经济国家的企业,特别是大型企业中已经非常流行。战略管理创新是企业管理创新的重要内容。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指出:“加强企业发展战略研究,企业要适应市场,制定和实施明确的发展战略、技术创新战略和市场营销战略。”

我国国有企业战略管理创新的对策。在多变的市场竞争环境中,加强战略管理创新,提高抗风险能力、市场适应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是国有企业的必然选择。

①强化国有企业战略管理创新的自主意识。国有企业核心管理层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彻底摆脱旧体制的束缚,建立市场经济下的经营管理新思维。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国有企业改革只有适应社会发展的潮流,才能走出困境。

②选拔、培训适应战略管理新要求的管理者。国有企业管理者必须具备超前意识、长远意识、全局意识和权变意识,这就要求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必须做到:第一,思想敏锐,目光远大,能预测到事物的发展变化,提早做决策并付诸行动;第二,作为战略管理者应经常考虑长远的问题,增强预见性;第三,心中必须时刻装着企业全局,考虑企业整体的利益。从维护企业总体利益出发处理好企业与外部环境之间的关系;第四,在战略规划和实施的过程中,一切都要从实现出发,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善于发挥下属的积极性、创新性,机动灵活地处理问题。

③对企业战略管理各要素的重新整合。将企业的战略思想、战略目标、战略重点、战略阶段和战略对策五大要素按照入世后面临的新问题、新要求进行重新整合,对企业的发展目标、经营思路、资源结构、业务范围等重大问题进行系统研究和分析比较,使之更加符合入世后千变万化的市场环境。

④构筑动态的战略管理系统。国有企业战略管理创新不仅是静态的各个要素间的重新整合,而且要构筑科学的、动态的和具有适时反馈功能的管理系统。战略管理层要及时接纳系统终端对市场各种信息的回路反馈,修正管理系统中心的各项参数,重新整合后输出到终端,实现战略管理的“互动”,提高企业规避风险的系统控制能力,增强国有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1]冯乃强.传统型企业管理与现代型企业管理的特征比较[J].天津冶金,2005-06-30.

猜你喜欢
国有企业战略管理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精诚合作、战略共赢,“跑”赢2022!
新时期加强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思考
如何做好国有企业意识形态引领工作
战略
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