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数学策略教学到高职高专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2010-01-01 04:18李猛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0年6期
关键词:学习策略应用型学习者

李猛

(哈尔滨电力职业技术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30)

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高专的根本任务是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一线,且有创新精神、创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国家提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方针,明确指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高职高专教育正处在发展的大好时期,面对机遇,迎接挑战,现代教学观要求教师既要传授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能力,尤其是创新能力,并在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内容,陶冶健康情操,锻炼学生坚强的意志和风格,培育独立自主能力,高职高专更要重视实际操作能力及创新能力的培养,从而达到培养合格应用型人才的目标。

1 从学策略教学的应用,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策略教学

从高职高专的培养目标来看,数学作为应用型的基础学科。无论从数学本身的抽象性、系统性、实用性、工具性等特点出发、还是所具有的创新性,发散性思维出发,都和创新精神、创造能力。技术应用人才应具备的素质相吻合。

数学学习是在原有知识、经验基础上,学生不断吸收、内化新知识,积极构建新的认知结构。学习过程须经历习得、巩固与转化、迁移与应用三个阶段,在从事数学教学过程中,无论从基础知识的教学,到问题解决,还是从学生学习动力到学习成果的监控,无处不是教学策略起着重要作用。同理,对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目标这个重大课题,学习策略教学更是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学习策略教学是一种在原有经验基础上,通过教师的推介、引导,学习者主动接受、内化、应用特定策略,在具体的学习活动中体验策略的有效性,享受学习所带来的愉悦,进而生成新策略的过程。这一过程包括价值认同、策略尝试、主体体验、迁移与应用、新策略生成等阶段。本文仅从学习策略的具体教学过程和学生学习的角度,对学习略教学过程中主体体验做一粗浅的分析,以期在提高高职专学习策略教学的效率有所裨益。

2 主体体验在学习策略教学过程中的的意义和特性。

在学习活动中,学生作为主体对新知识的构成、意义及相关情境的领悟是决定学习效率与成败的关键。主体体验,作为学习策略教学过程中主体对特定策略及其适用情境的一种内省与悟解,它具有内隐性、情境性和个性化等特点。

2.1 内隐性

学习策略教学就是通过特定的方式,使学习者把他人高效的学习策略内化为自己的学习技能,进而提高学习效率的活动过程。学习策略既包括内隐的规则系统,也包括外显的程序、步骤。

对学生而言,首先是通过学习来吸收新信息(包括激活原有知识、经验),进而改组或重建认知结构。在此基础上,学生还要把相关认知成果外化出来,在生产、生活中进行尝试、演练、实践,以保证智慧技能的形成。这里学生的自身思维过程,以及由此形成的技能、情感、态度都具有内隐性,难以观察、检测,往往导致了在教学上忽视了主体学习策略教学的存在。因此,在学习策略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对主体体验及其内隐性引起足够的重视,倡导体验性学习。

2.2 情境性

学习策略教学必然是在情境性教学之中。首先,教师的教具有情境性。学习策略本身是对高效学习的程序、规则、方法等的抽象与概括。教学时,教师必须在自己准确理解、体验的基础上,把教学内容传授给学生,使之形象化、情境化,便于学生身临其境,生动地感知,帮助学生者吸收、内化。其次,学生在学习特定知识技能时,也要通过尝试、演练把内隐的知识和思维具有具体化,情境性有利于学习者通过亲身尝试、体验,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技能。在具体问题情境中,清醒地认识到问题是什么,清楚地意识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至关重要的。情境体验正是能让学生从问题情境所提供的信息中出发,营造具有潜在体验空间的问题情境,从而方便快捷的解决问题。

2.3 个性化

学习是一种极富个性色彩的思维活动。学生是以个人的方式构建对事物的理解,教学作为一种情理交融的智慧活动,其中更是充满了个性化的主体体验。从教的方面看,不同老师的教学方式是不一样的,即使是教学方式相同,不同老师也会表现出不同的个性风采。因为,老师自己对所教课程的体验以及由此形成的情感、态度,总是会渗透到教学的方方面面。从学的方面看,由于学生学习准备、态度倾向、迁移能力的差异,必然会对他们的学习体验发生作用,使其表现出不同的水平与特色。个性化的体验会对主体的策略学习产生深远的影响。

3 对高职高专人才培养中,加强学习策略教学过程中主体体验环节的几点建议。

在经典的教学理论中,将教学理解成一个特殊的认识过程,过分关注教学过程的间接性、简捷性和引导性,从而忽视了教学过程中的亲历性、过程性和自主性。针对高职高专更重视对实际操作能力及创新能力的培养,更要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我们从教师教学的角度,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3.1 充分考虑主体差异与选择切合实效的教学策略。

在现实的教学中,教师在教学方式,方法的选择时,对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与差异考虑出发,加强教学针对性,所选教学方式,方法要为学生接受并能进行相关体验。梅耶(Mayer.R)根据儿童心理发展水平,曾将策略学习划分为早期、过渡期和后期三个阶段。早期(相当于学前期)较难进行学习策略教学,主体的活动主要是游戏;过渡期(相当于小学、初中阶段)可开始进行一些简单的策略教学;后期(相当于高中、大学阶段)是学习策略教学的最佳时期,学生已能从自身的学习活动中总结并形成自己的学习方法,且能灵活应用。学生在小学、初中、高中阶段已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大学阶段则可侧重进行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的指导,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创新能力。我们认为高职类院校内,教学首先要具有针对性,为学习者提供资源支持。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方法选择时,应充分考虑学习者在认知水平、移情能力等方面的差异,选择那些学生急需的、有效的、易于接受且便于进行情境体验的方法进行教学。

3.2 引导学生积极体验,及时关注合理反馈

学习是本身就是一种需要付出艰苦努力过程,教学中应引导学生进行积极体验,增强其抗挫折的能力,善于从曲折的探求中体味学习所带来的愉悦。同时也应看到,对学习策略教学而言,失败与成功都具有重要价值,主体体验应是多维度、多层次的。反馈对于主体体验的进一步推进与深化至为重要,为了让学生从体验中获得相关的知识技能,增强其学习动机,能更准确理解与把握所学知识,教学中应适时提供合理反馈。尤其对具有内隐性的主体体验,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的情绪情感反应以及他们在学习活动中的行为表现,一要正面反馈,多启发,多鼓励;二要及时反馈,点在关键处;三要注意多通道反馈,既有认知反馈,又有情感反馈。

3.3 倡导合作学习,多主面提高学生素质

所谓合作学习主要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之间在体验、发现方面的相互启发与借鉴。个人的认识与发现总是有限的,这对极富个性色彩与创造性的学习策略学习更是如此。学习活动中,学习者彼此间就各自的体验、发现进行交流,有利于他们对知识技能的准确把握与高效应用,同时,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成功体验与应用,会为彼此提供真实的范例,有利于增强学习者的自信心,改善和促进学习者对个体策略的体验与学习水平。对此,我们应积极创设有利于学习者协作、交流的氛围和条件,提倡民主、友好的合作学习。

[1]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修订本)[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103-104.

[2]刘电芝.学习策略研究[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3]吴庆麟.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猜你喜欢
学习策略应用型学习者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高中生数学自主学习策略探讨
汉语学习自主学习者特征初探
一种使用反向学习策略的改进花粉授粉算法
基于微博的移动学习策略研究
自主学习策略在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论远程学习者的归属感及其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