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009年载文学术影响力分析

2010-01-10 03:37贺蓉蓉张锦波
关键词:载文影响力学报

贺蓉蓉,张锦波

(成都大学期刊中心,四川成都 610106)

《成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以下简称《学报》)是由成都大学主办,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学术刊物.《学报》创刊于1982年,每年4期(季刊).《学报》现已成为“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CNKI”等检索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并在首届四川省高校科技期刊评比中被评为优秀期刊.作为高校学报,其刊载的论文在相当程度上反映了成都大学自然科学各学科的教学与科研水平,对其载文学术影响力分析,可以从一个侧面了解《学报》被科研工作者使用和重视程度,及其在学术交流中的地位与作用,也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学报》的整体办刊水平.文献[1]对《学报》2001~2005年载文及引文进行了统计分析,从中折射出学校在此期间的教学与科研情况及《学报》的学术质量与编校水平等信息,但未对《学报》的载文学术影响力作分析.本文以《学报》2005~2009年共20期474篇载文为研究对象,并以文献[2]中的相关评价数据为依据,采用文献计量学等方法对《学报》的载文学术影响力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并与其他高校学报的相关数据进行了比较,旨在为《学报》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1 数据源与方法

1.1 资料数据来源

本文研究的资料数据来源包括:以《学报》2005~2009年出版的20期共474篇论文为样本,检索与统计:载文特征指标数据,包括载文量、基金论文比、作者情况等,引文能力指标数据,包括引文数量、引文类型、引文语种和普赖斯指数;以文献[2]为数据来源,检索与统计有关期刊学术影响力指标数据,包括影响因子、总被引频次、即年指标、他引率.

1.2 研究方法

在对《学报》的载文学术影响力综合分析时,我们借鉴了文献[3-6]中对期刊学术影响力评价的指标项目选取方法及相应的研究思路.同时,为便于统计与分析系统化,本研究将上述相关指标分为3大类,即载文特征指标、引文能力指标、学术影响力指标.

2 结果与分析

2.1 载文特征指标统计结果与分析

载文特征指标是衡量《学报》吸收和传递知识含量大小的重要指标,属基础性统计指标,也是科技期刊评估体系的基础.《学报》2005~2009年载文特征指标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学报》2005~2009年载文特征指标统计结果

2.1.1 载文量与信息密度.

载文量与信息密度是学术期刊吸收和传递信息的能力的基本依据,也是鉴定核心期刊的基本指标之一.由表1可知,2005~2009年,《学报》共出版20期载文474篇,5年期平均载文量为23.7篇,与《学报》2001~2005年的期平均载文量为16.35篇相比有了较大提高.这与《学报》自2008年起印张增加有关.此外,从《学报》5年的信息密度看,其值在4.5篇/印张左右,基本保持稳定,达到良好水平[1].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报》编辑对编辑规范的熟练掌握程度和对编校工作的重视.

2.1.2 基金资助项目论文.

2.1.3 合作度与合著率.

较高的论文合作度与合著率一方面反映出所载论文作者良好的合作精神,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所载论文学科交叉的程度、涉及领域的广度和学术研究的深度[2,3].由表1数据可看出,《学报》论文作者5年平均合作度为2.36,平均合著率为71.30%,并呈明显上升趋势,与文献[1]数据相比提高较大.此外,在对论文作者合作情况做进一步分析时发现,5年来3人以上作者比例以及校内外作者合作比例均有明显提高,这显然与学校人才引进战略的成效相关.

2.1.4 外稿与作者地区分布.

为本校的教学科研服务是《学报》的主要职能,但《学报》的发展在客观上要求其实行开放办刊.有针对性地吸纳部分学术水平高的外稿,一方面可改善稿源结构单一的状况,另一方面可以促进学术交流和竞争,提升本校的教学科研水平.从表1数据可看出,《学报》2005~2009年载文中,内稿比例始终保持在50%以上,外稿比例在45%上下波动.总体而言,内稿多于外稿,与文献[1]相关数据比较变化不大.此外,从2005~2009年校外论文来源地区分布看,呈现出逐渐扩大的趋势,说明《学报》交流范围不断扩大,越来越受到校外作者的关注和支持.也表明随着学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在社会上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提高的同时,《学报》的编辑质量与学术水平也得到了社会的认可,这和《学报》开放办刊方针以及学术影响力的提升是分不开的.

2.2 引文能力指标统计结果与分析

引文是学术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评价刊物质量与学术水平不可缺少的指标.通过引文分析可以了解《学报》作者的文献利用能力,刊发论文的创新程度和学科交叉的范围.引文能力指标统计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学报》2005~2009年引文能力指标统计结果

2.2.1 引文数量与篇均引文数.

引文数量与篇均引文量可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期刊刊发论文的质量和所含信息量.从表2数据可以看出,《学报》2005~2009年474篇载文共引用3 212条各种文献,篇均引文6.78条.同时,引文数量呈逐渐上升态势,与文献[1]中相关数据比较有明显提高,说明《学报》的作者具有较强的利用和吸收文献资料的能力,也显示《学报》编辑较好的文献意识与较强的编辑素质.

2.2.2 引文语种与引文类型.

从表2数据可看出,在《学报》的3 212条引文中,中文引文共2 286条,占71.17%,英文引文926条,占28.83%,中英文引文包括了全部总引文量.由此可知,中文文献是《学报》作者主要参考的文献.从语种的引文情况看,英语为《学报》作者的主要引文语种,这表明掌握英语在查阅所需文献中具有重要作用.此外,从表2数据可看出,《学报》3 212条引文中,期刊为2 068种,占64.38%,图书为821册,占25.56%,其他文献(论文集、学位论文、电子文献等)为323条,仅占10.06%.这表明,期刊是《学报》作者主要的引文类型,此与国内科技人员论文中引用文献期刊一般占50%~70%的情况基本一致[7].同时,相关数据表明,在其他类型文献中,电子文献数量增加较为明显,这符合信息科学发展的趋势.

2.2.3 近5年文献引用量(普赖斯指数).

普赖斯指数是指引文中近5年(自发刊起上推算5年)文献所占的比例,该指标反映期刊载文(引文)的新颖性和使用寿命,普赖斯指数越大,文献越具新颖性[7].从表2数据可以看出,《学报》2005~2009年此项指标为48.16%~55.15%.说明《学报》载文中近期引文率较高,论文内容的新颖性较好.

2.3 学术影响力指标统计结果与分析

《学报》2005~2009年载文学术影响力指标统计结果如表3所示,通过对相关数据5年的统计情况对比分析,可反映出《学报》学术质量与载文学术影响力的变化状况,同时,为客观、真实地反映出目前《学报》的载文学术影响力与办刊水平,表4、表5分别给出了17种四川省高校(学院)学报(17种样本从2010年四川省高校科技期刊评比中获奖的“精品·优秀·特色”期刊名录(由四川省教育厅科技处提供)中选取)学术影响力指标统计结果及15种城市型综合大学学报学术影响力指标统计结果.此外,为分析制约《学报》载文学术影响进一步提高的因素,表4、表5中加入了相关学报的年载文量、基金论文比和刊期3项数据.

表3 《学报》2005~2009年学术影响力指标统计结果

2.3.1 影响因子与总被引频次.

期刊影响因子是一个相对统计值,它反映的是期刊论文被引强度.一般说来,影响因子越大,其学术影响力也越大.从表3数据可知,《学报》影响因子呈逐年上升态势,且提高较大,已达到并超过全国高校自科类学报的平均值.从表4、表5可知,2009年《学报》影响因子在川内17种高校(学院)学报中排名第10,在15种城市型综合大学学报中排名第3.这与《学报》强化学术导向作用,重视选题策划与主动约稿等方面所做的工作和努力密不可分,如编辑部不断加强对校基金资助项目的高水平论文的约稿力度等.

总被引频次可以客观地说明该期刊总体被使用和受重视的程度,以及在学术交流中的作用和地位[3].从表3数据分析可知,《学报》总被引频次提高也较大,2009年总被引频次已超过2005年该指标数值的3倍,说明《学报》载文的学术质量与学术价值上了一个台阶,进而对《学报》的学术影响力产生了极积影响.但从表3~表5中该指标的数据来分析,《学报》的总被引频次指标数据均处于平均值之下.对此,《学报》应引起高度重视,并采取相应措施.

表4 17种四川高校(学院)学报2009年学术影响力指标统计结果

表5 15种城市型综合大学学报2009年学术影响力指标统计结果

2.3.2 即年指标与他引率.

即年指标是一个表示期刊及时反应速率的指标,主要描述期刊当年发表的论文在当年被引用的情况.从表3数据看,《学报》在2005、2007、2008年该指标一致,2006年最高,2009年提高较为明显.但从表4、表5来看,仍处于平均值之下.由于《学报》每期出版时间为每季末,对该指标影响较大.

他引率指该期刊的总被引频次中,被其他期刊引用次数所占的比例,与自引率相对而言.他引率高,说明期刊受外界关注程度高,开放性和包容性好,而一定的自引率说明期刊发文具有一定的关联性和连续性[4,5].目前,我国自然科学类期刊的自引率大约为7.1%,即他引率在93%左右.从表3~表5数据看,《学报》该指标数据偏高,今后可适当鼓励作者增加对《学报》的自引率.

2.3.3 制约《学报》学术影响力进一步提高的因素.

对表1、表3~表5数据做进一步分析不难发现,目前制约《学报》载文学术影响力进一步提高因素有:基金论文比、载文量与期刊出版时间.就基金论文比而言,《学报》2009年的数据为0.269,在17种川内高校学报中排名为15,在15种城市型综合大学学报中排名为第13,存在较大差距.究其原因有,一方面是近年来学校和各学院为了扩大在社会上的影响力与知名度,鼓励教师将科研论文投向核心期刊或影响力较大的专业期刊,致使校内相当部分基金资助项目论文外流.另一方面是《学报》综合性太强、学科特色不明显而对校外高水平的基金资助项目论文缺乏吸引力.对载文量而言,《学报》该指标数据也不尽如人意,从表4、表5中也可看出,载文量大、刊期短的学报通常会比载文量小、刊期长的学报能获得更多的总被引频次.从期刊出版时间看,目前《学报》出版时间为季末,最后一期出版为年末,很明显不利于《学报》即年指标数据的提高.

3 建 议

通过对《学报》近5年载文学术影响力各项指标所进行的详尽统计和比较分析可以看出,5年来《学报》的学术质量在不断提高,学术影响力在逐年扩大.在今年的四川省高校科技期刊评比中,《学报》的编校质量、学术质量与学术影响力得到了同行专家的认可并得到较高的评价就是一个极好的例证.但《学报》也应清醒地认识到,与其他城市型综合大学学报相比,部分指标还存在差距,与省内重点大学学报相比,《学报》的综合学术影响力与整体办刊水平还有待进一步地提高与改善.目前,成都大学将自身的发展目标定位为城市型综合大学.同时,学校还通过实施“质量工程”建设项目、“双百工程”建设项目等相关工作,加大了学校学科建设与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力度,学校的科研实力不断提升,科研成果成效显著.《学报》应以此为契机和动力,以本文的统计分析数据为基础,准确定位,不断创新,使《学报》的学术质量与学术影响力得到进一步提升与扩大,不断增强《学报》自身的办刊实力与核心竞争力.为此,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3.1 努力扩大《学报》显示度

目前,《学报》已成为国内一些综合性的大型检索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在此基础上,《学报》应根据其载文的特色,努力争取加入相关的专业文献检索数据库,这对《学报》知名度的提高、社会影响的扩大必将产生积极作用.同时,在目前《学报》现有网站的基础上,认真做好期刊的电子版工作,进一步拓展网站的互动功能,并制订计划有针对性地宣传学报的报道范围、编辑方针、刊物特色及在相关领域的学术影响力.以此来扩大《学报》的显示度,进而拓宽稿源渠道,改善《学报》目前稿源结构单一的现状,毕竟充足的稿源是选取高质量学术论文的前提.

3.2 加强对优质稿件的吸纳力度

学术水平高的稿件,尤其是国家级、省部级以上的基金资助项目论文对期刊学术质量与学术影响力的提高至关重要.《学报》应积极努力并制订相应措施,多渠道加强对优质稿件的吸纳程度:第一,随着学校“双百工程”建设项目的有效推进,一大批高层次的人才集聚我校,学校省部级以上的基金资助项目的数量与层次大为提高.对此,《学报》应制订明确的计划,强化、深化与引进人才的联系,了解其科研课题、追踪其科研进展,力争取得更多学术水平高的稿件,提高《学报》被引用频次.第二,加强与学校有关学院优势学科和重点学科教师与科研人员的联系,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约稿件,争取他们对《学报》工作的支持,及时刊发他们的高水平科研成果.第三,充分发挥《学报》编委会成员和审稿专家的作用,定期听取他们对《学报》办刊的指导意见,并最大限度地发挥这一学术荣誉资源优势,通过他们在学术界的号召力为《学报》广泛吸纳优质特色稿件,并严把《学报》的学术质量关.

3.3 在弱化“综合性”的基础上突出《学报》特色

虽然《学报》的影响因子和总被引频次近几年呈明显上升趋势,但与同类期刊中高影响因子和高被引频次相比差距是明显的.主要原因是《学报》的综合性太强,使得学科载文量低,学科分类不明显,既不能反映出学科优势也不能反映出学科特色.针对这种情况,《学报》应着眼本校的实际,根据学校相关学院的专业优势和学科特色,比如,我校生物产业学院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的有关专业学科,来改变《学报》综合性较强的现状,在科学调研的基础上,按专业或学科设置栏目,并区分重点栏目和一般栏目,以此突出《学报》的特色,从而有效提高《学报》的学术质量和学术影响力[8].

3.4 加大载文量,缩短出版周期,重视参考文献著录

从本文分析数据可看出,提高《学报》的学术影响力,目前还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①载文量与总被引频次有较大的关联,在目前《学报》刊期为季刊的情况下,《学报》编辑在对稿件处理时应加大编辑加工力度,合理压缩文章的长度,以加大《学报》的载文量,并在稿源情况得以改善的条件下,增加《学报》的印张数,或改刊期为双月刊.目前大多数高校自科类学报已改为或拟改为双月刊甚至月刊,这已是高校学报发展的必然趋势.②论文出版时滞的长短将在一定程度对影响因子的高低产生影响[9].因此,在《学报》编辑工作中,应采取相应措施,尽可能地缩短论文的出版周期,提高论文发表的时效性.③目前,国内大多数检索系统除收录论文的标题、关键词、摘要外,还特别重视对参考文献的收录.同样,参考文献也对期刊的影响因子有一定影响[9].因此,《学报》应进一步重视稿件的参考文献,对其著录严格把关,确保准确性,同时鼓励作者合理提高参考文献的数量与质量,不人为限制参考文献条数.

[1]张锦波.《成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2005年载文统计分析[J].成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5 (2):140-144.

[2]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6~2010.

[3]庞景安,张玉华,马 峥.中国科技期刊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0,11(4):217-219.

[4]尤力群,袁美英.从文献评价计量指标分析高校学报的学术影响力[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2,13(4):306-309.

[5]任胜利,程维红.2003~2007年中外科技期刊载文与被引的趋势分析[J].编辑学报,2009,21(5):468-470.

[6]任 汴.高校自然科学学报国内外学术地位与影响力简析[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5,16(4):484-486.

[7]姚 飞,石 琴,陈移峰,等.引文分析法在期刊学术质量评价中的应用[J].重庆大学学报,2003,26(8):154-156.

[8]张锦波,黄基秉,严雅莉.普通合并高校学报办刊模式及发展探讨[J].成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7(3): 251-254.

[9]柳晓丽.提高科技期刊影响因子的途径探讨[J].编辑学报,2006,18(4):285-286.

猜你喜欢
载文影响力学报
向本期载文的审稿专家致谢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征稿简则
向本期载文的审稿专家致谢
向本期载文的审稿专家致谢
文以载道与道以载文
致敬学报40年
天才影响力
黄艳:最深远的影响力
3.15消协三十年十大影响力事件
传媒不可估量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