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大城市要不得

2010-02-02 12:54
环球时报 2010-02-02
关键词:大都市中西部土地

张宗奇

《环球时报》曾刊登了《中西部需要超大城市》一文,笔者表示不敢苟同。在我们的土地利用中,有一个普遍现象,即大都市的土地金贵,而农村土地,价格较低。造成土地大量浪费的原因,除了一些决策者的不称职外,还与经济不平衡发展的状况有关。

真正的文明不剥削环境,也不剥削土地。美国《资本论》专家华赞告诉笔者:“文明的发展,现代化的实现,不是国际大都市的建立,而是小型农村的发展,国家的模式应该巩固中小城镇,以此分散资源和发展,让人们共享文明的成果;不是将资源和发展集中在大都市。”英国的现代化水准实际上是全球最高的,其社会保障体系异常健全。在英国,伦敦大医院里高水平的外科大夫,在乡村诊所里也可以找见;村村有邮局,寄信不必到镇上去。他们已没有城乡差别,城里人乡下人一样都能享受现代文明的成果。且因乡下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城里人甚至向往乡村生活。

我国的情况与此正好相反,教育、医疗等条件只有在大都市才好;农民外出打工,在北京、上海、深圳等超大、发达城市才可挣到钱。2008年的雪灾,聚集在广州火车站的几十万民工,即能说明这一问题。大学生毕业,多愿留在大都市从业,很少有人愿意到农村、乡镇或偏远地区去。离中关村不远的唐家岭村聚居了4万名来自各地的大学毕业生,他们被形象地称为“蚁族”。

不平衡发展的结果,导致都市人口急剧膨胀;而农村的发展不断滞后。非生产性的房地产投机在各大都市因而具备了温床,对实体经济的发展构成了潜在的巨大威胁。国家将发展和财富集中在大都市,流动人口大量涌入,在郊区、城乡交界处制造“贫穷卫星”,这里往往沦为犯罪、污染等社会问题的集中地。这不是长久之计。

国家的发展应该像一个人身体的成长。人的身体从小开始,各个部位都协调地扩大,这才是健康的。一个部位的繁殖速度、消耗速度大大加快,与整体的成长不配套,这叫狂热主义的发展。不平衡发展导致大都市膨胀,在短期内确实可以带来极快的增长速度,实际却是一种畸形发展。这种发展导致的后遗症非常多。农村落后,“空心村”、“老少村”鳞次栉比时,都市最后也难以繁荣。日本和韩国的发展,都引起了乡村的萧条,发展没有后劲,存在深刻的教训,但我们没有很好地加以研究和警戒。

中西部的发展,城市化的进程,土地的管理和利用,一定要符合国情,不能单纯追求超大城市的发展。由于不平衡发展,大都市在前些年不断“摊大饼”,大量占用耕地,造成土地大量抛荒,农民失地了,也就失业了。美国规划师丹卓·奥斯曾在中美土地规划国际会议上感叹:“我们(美国)想尽一切办法保护对城市来说弥足珍贵的郊区,所以占用郊区是完全不可能的。在中国,你们在用郊区的土地扩展城市,城市扩张和占用土地的规模与速度令人感到震惊!”

经过多年的建设,中国已经有条件可以分散发展了。中国现在到了注重平衡发展的时候了。中西部也要平衡发展,不能追求超大城市。要将资源和发展包括知识和技术,扩展、转移到农村、乡镇和中小城市中去。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国家才能真正踏上现代化的道路,让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作者是留学归国人员。)

猜你喜欢
大都市中西部土地
一个人需要多少土地?
Battle for Bohemia
大都市
对中西部高校多用些心
2018中国海归就业创业调查报告:东北和中西部人才流失严重
农民工回流释放中西部崛起积极信号
City of Dreams
对中西部高校多用些心
土地流转信托模式分析
分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