喉癌合并糖尿病31例围术期营养干预

2010-02-09 10:02吕伟枝张兰珍徐海丽魏晓玲
中国乡村医药 2010年1期
关键词:胃管营养液营养状况

吕伟枝 张兰珍 徐海丽 魏晓玲

(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325000)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的患病率增加,喉癌合并糖尿病的患者也随之增多,此类患者的营养不良和免疫功能障碍,导致机体抗感染能力下降,增加了手术的危险性。合理的围术期营养干预可有效控制血糖、纠正代谢紊乱、改善营养状况、促进创口愈合、减少并发症,是手术安全、成功的关键。我院于2003年3月至2008年3月共收治31例喉癌合并糖尿病患者,通过围术期营养干预,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31例,男29例,女2例(喉乳头状瘤恶变引起);年龄42~85岁,平均57岁。31例患者均符合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1],病史1~5年12例(38.7%),6~10年11例(35.5%),10年以上的8例(25.8%)。查空腹血糖为7.6~11 mmol/L的15例(48.4%),11mmol/L~的16例(51.6%),平均血糖14.6 mmol/L。糖化血红蛋白(HbA1c)>7.5%的 17例(54.8%)。入院前长期口服降糖药27例(87.1%),长期皮下注射胰岛素的4例(12.9%)。手术方式:行垂直半喉切除术13例(41.9%),水平半喉切除术3例(9.7%),CHEP 5例(16.1%),喉裂开声带切除术3例(9.7%),行全喉切除术7例(22.6%),其中15例(48.4%)加颈淋巴结清扫术。

1.2 营养状况评定 根据患者体重指数(BMI)、肱三头肌皮褶厚度、血浆白蛋白、肌酐/身高指数等指标对患者进行营养状况评估[2]。5例(16.1%)营养状况基本正常,8例(25.8%)轻度营养不良,14例(45.2%)中度营养不良,4例(12.9%)重度营养不良。

1.3 结果 通过手术前后营养干预和血糖监控,31例患者均康复出院,住院天数21~101天,平均37天。1例(3.2%)切口感染出现咽漏行二次手术修复,最后康复出院,住院101天,2个月后复查,局部及全身情况良好。1例(3.2%)患者出现皮下气肿,2例(6.5%)患者手术后体重下降3%,其余患者BMI未见明显下降。所有病例手术前1天和术后1周空腹血糖均控制在低于8.6mmol/L的水平,其他各项血生化指标无明显改变。所有病例术后均未出现低血糖、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等代谢紊乱。

2 营养干预

2.1 术前营养干预 常规术前营养干预7~10天,待内环境稳定、血糖平稳、营养状况明显改善后择期手术。原则:供给充足适当的热量和适当比例的碳水化合物,增加蛋白质比例,补充维生素,使蛋白质、肝糖原贮备充足,减少因手术应激和禁食造成术后蛋白质、脂肪分解增加和酮体产生增加,及时纠正负氮平衡,防止酮症酸中毒的发生;同时使血糖控制在较低水平。

2.1.1 经营养师会诊,术前给予糖尿病饮食,戒烟酒。根据患者性别、年龄、体型胖瘦(体重/理想体重)、活动强度、基础代谢率、血糖值等因素每天予能量105~147 kJ/kg,蛋白质≥1.2g/kg,同时补充维生素及微量元素。按规定热量进食,三餐分配为1/5、2/5、2/5或1/3、l/3、1/3。每餐均有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且定时定量,利于减缓葡萄糖的吸收,增加胰岛素的释放。肠内营养(EN)方便、经济、安全,常用方法是口服、管饲。本组均采用口服的方法,我们尽量根据患者的喜好,采用食品交换份法,制定适宜的食谱。饮食中增加纤维含量,每日不少于40g,可促进肠蠕动,防止便秘,同时延缓食物的消化和吸收,降低餐后血糖高峰。术前营养干预时间(7±2)d。按时服用降糖药,每天测血糖4~7次。

2.1.2 本组18例中重度营养不良和进食少的患者肠内营养不能满足其需求,加用肠外营养(PN),即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联合应用。肠外营养通过周围静脉及中心静脉两种途径。常予静脉穿刺置管给予7~10天PN治疗。通过肠外营养,每天补充复方氨基酸、脂肪乳、白蛋白、血浆等静脉营养液后,患者自觉体力及营养状况明显好转。合理控制血糖,输入的营养液才能充分吸收。本组11例患者空腹血糖>16.7mmol/L,请内分泌科医师会诊,术前1~2周停服降糖药,改用正规胰岛素纠正高血糖,增加外源性胰岛素的补充,每4~6g葡萄糖用1U普通胰岛素对抗,以每小时下降3.3~5.5mmol/L为宜[3],以先监测后用药、边用药边监测为原则,在静脉滴注GIK(葡萄糖、胰岛素、氯化钾)溶液时要特别注意浓度、速度和尿量。据内分泌专科研究结果,手术前必须争取在10~14天内使空腹血糖(FBG)降至8~9mmol/L以下,餐后2h血糖不超过14mmol/L,但也不宜低于6.6mmol/L[4], 不必强求血糖值降至正常或尿糖阴性。本组所有病例术前血糖均控制在8.6 mmol/L以下。

2.1.3 密切监测血糖 本组中13例患者血糖>14mmol/L,每2~4h用快速血糖监测仪监测末梢血糖1次,当血糖降至14mmol/L以下时,每4~6h监测1次末梢血糖,且必须先监测后用药,边用药边监测,其中有5例患者血糖出现不稳定,予l~2h监测末梢血糖1次,连续监测2天后病情好转,血糖趋于稳定改为8~12h测血糖1次。31例患者中24例于入院后3~7天血糖趋于正常,7例于入院后7~11天血糖趋于正常。当血糖正常后改每天或隔天测血糖1次。

2.2 术日晨禁食、禁水8h,停用胰岛素,术前测血糖,插胃管,以便术后肠内营养的供给。

2.3 术后营养干预 手术作为一种应激状态,加重了糖尿病患者的代谢紊乱,使其更易发生高血糖、酮症酸中毒等现象,而高血糖可引起水、电解质紊乱,同时高血糖使免疫功能受损,增加了继发感染的发生率[5];另一方面手术应激使术后早期机体处于高分解代谢。因此,术后合理的营养干预,直接影响患者的预后,是顺利度过危险期的重要环节。

2.3.1 术后立即监测血糖,如血糖>14mmol/L,给予10%葡萄糖注射液500ml+胰岛素10U+氯化钾1g静脉滴注,术后当天每2小时监测血糖一次,根据血糖值调整胰岛素的用量和输液速度。病情好转、血糖稳定后,改每餐前、餐后2小时各监测一次。由于患者术后应用极化液控制血糖,致使血钾向细胞内转移,可造成低钾血症,易诱发心律失常[6],因此也要监测血钾变化。

2.3.2 术后短期禁食时,营养基本由PN供给,能量供给比术前略低,在胃肠外营养干预期间,因糖尿病的存在,血糖水平的控制,避免高糖血症的持续存在是尤为重要的,我们适当增加外源性胰岛素的供给,一般糖胰比控制在(3.5~4.5)∶1,予静脉滴注葡萄糖注射液加胰岛素、脂肪乳、氨基酸、白蛋白等,将配制的全营养液通过3升袋(聚乙烯袋)均匀混合滴入,可有效降低液体渗透压,且能持续缓慢滴注以减轻心脏负荷。由于高分子输液袋对胰岛素有吸附作用[6],加之胰岛素混于营养液中不利于剂量调整,护士每半小时摇晃输液营养袋1次,使胰岛素与液体充分混合,防止低血糖的发生,或建立胰岛素专用静脉通道,将胰岛素水溶液经可控性静脉输液泵持续匀速输入,根据血糖调节输入速度,可有效地调控血糖。同时,要密切观察患者有无恶心、呕吐、乏力、头痛、意识改变等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表现,应用胰岛素期间,注意观察患者有无面色苍白、烦躁乱语、出冷汗、心悸等低血糖症状,同时床边备好糖水,以便出现低血糖时急用。

2.3.3 术后6小时即可经胃管进行补充营养。术后患者一般2周内不能经口进食,营养的补充除由静脉输注葡萄糖、氨基酸、脂肪乳外,主要靠鼻饲营养液。常用营养液有混合奶、牛奶及适量的肉汁、鱼汁、果汁、要素饮食、匀浆膳等肠内营养剂。早期肠内营养可提高免疫功能,增强患者的抗病能力,减少并发症。一般先从流质或要素饮食开始,少量多次或持续均匀滴注,胃肠功能慢慢恢复后,逐渐减少PN量,增加管饲量,注入营养液速度不宜过快,应以30ml/min 的速度注入,每次入量由100~150ml逐渐增加至200~250ml。持续均匀滴注营养液时可用胃管加温器,使食物的温度维持在38~40℃,500ml一般控制在4小时左右输完。

2.3.4 管饲过程中受肠道影响,血糖波动较大,如果采用皮下注射胰岛素的方法,控制血糖较困难。我院采用微泵24h持续静脉输注0.9%氯化钠注射液50ml+胰岛素24U(2~8ml/h),所有患者血糖都得到有效控制。使用胰岛素微泵时,每2h测一次血糖,严防低血糖的发生。一般胃管滞留时间为7~10天,本组1例患者(并发咽瘘)胃管滞留时间为85天,做好胃管的固定,避免脱管而影响EN的供给。拔管前试行经口进食1~2d,初经口试验进食时,最好给糊状或黏团状食物,流食仍经鼻饲,待适应后经口进流食,无呛咳、误咽后拔除胃管。拔除胃管后,逐渐过渡到半流饮食、软食,患者进食后将胰岛素改为皮下注射,然后过渡到三餐前口服降糖药。

2.3.5 术后营养干预的时间 因创伤应激期长,机体的分解代谢可持续1~2周,因此,营养支持治疗应在术后7~10d,如有并发症出现,时间还应更长。本组1例并发咽漏患者营养干预时间持续到术后85天。

3 小结

糖尿病患者由于其本身代谢紊乱, 而手术创伤使患者处于应激状态,血糖的调控更为困难,因此进行营养干预显得格外重要。围术期营养干预的目的是控制血糖、减轻代谢紊乱,改善营养状况,保证手术安全,促进患者术后的恢复,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1]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797-798.

[2]黄洁夫.腹部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307-310.

[3]庄永秀,聂玉兰,周静波,等.护理干预对颅脑外伤后高血糖患者治疗转归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2):94.

[4]夏余芝.晚期复发性喉癌合并糖尿病患者围术期的护理[J].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2005,13(2):116.

[5]蒋朱明,蔡威.临床肠外与肠内营养[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528.

[6]侯惠如,孟小敏,吴素芬,等.输液装置对胰岛素吸附作用的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1999,34(11):649-651.

猜你喜欢
胃管营养液营养状况
几种常用植物营养液及特点
1~12月龄肺炎住院患儿的营养状况及免疫功能评价
云南省老年结核病患者营养状况的调查
加温输注肠内营养对ICU患者营养状况和并发症的影响
CELSS中营养液循环利用应用实例
术前营养状况对胆道闭锁Kasai术后自体肝生存的影响
重症昏迷患者可视喉镜在胃管插管中的临床应用
极低出生体重儿胃管喂养后采用空气冲管的临床效果
不同营养液对香榧幼苗生长的影响
无土栽培营养液自给系统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