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对肿瘤患者临终时的作用

2010-02-09 22:27郭文慧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0年16期
关键词:家属营养病人

郭文慧

河南濮阳市人民医院放疗科 濮阳 457000

病人处在疾病末期,死亡在短期内不可避免地要发生, 即为临终阶段。此期的护理目标是尽量减轻病人生理、心理上的痛苦,满足其需要,维护其尊严,使他们在安慰中平静地走完人生之路[1],这就是临终关怀。肿瘤晚期患者不仅深受疾病的折磨,身心承受着极大的痛苦,患者的心理反应复杂。护理人员应给予恰当的护理干预,让其在有限的时间里安详地、舒适地、有尊严地而无憾地走完人生旅程的最后一站。为此,近年来,我们对126例恶性肿瘤患者进行观察,了解临终期的需要,实施护理干预,取得满意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07-01~2009-06,我科对 126位肿瘤临终病人实施护理干预,男76例,女 50例,年龄最大 88岁,最小34岁;食管癌51例,肺癌35例,乳腺癌15例,肝癌20例,宫颈癌3例,胰腺癌2例。

1.2方法对126例肿瘤患者,了解临终期的需求,本着人性化护理的原则,为尽量减轻患者生理、心理上的痛苦,满足其需要,维护其尊严,适时的给予患者心理护理、生活护理、睡眠护理、营养支持、家庭支持护理及死亡教育等各种护理干预措施。

2 结果

本组接受临终护理干预的126例患者,从入院至死亡为16~178 d,通过以上各种干预措施,均平稳地渡过临终期,提高了临终关怀的质量,使临终患者能舒适、安详、有尊严地度过人生的最后旅程,同时使临终患者家属的身心得到保护[2]。

3 护理干预措施

3.1提供安全、合理的环境病室的环境是影响患者精神及身体的重要因素,提供一个洁净、安静、舒适的修养环境,不仅有利于患者的休息和睡眠,满足临终前的生理需求,也有利于调整心理状态,使患者心情舒畅,在宁静、祥和的气氛中感受人间的温暖和真情。病房环境布置尽量家庭化,可依病人的喜好适当装饰房间,如摆放照片、鲜花、绿色植物、喜爱的物品等,营造一个富于生活情趣的环境,使病人排除对医院的恐惧,产生在家的感觉。

3.2改善症状,减轻疼痛晚期肿瘤病人常见的症状有疼痛、咳喘、食欲减退或厌食、口干或口渴、恶心呕吐、吞咽困难、意识不清、便秘和压疮等。临床上除了营养支持及药物止痛、止吐、平喘等治疗以外,还可以转移病人注意力,多陪伴病人,与其聊天讲笑话,身体状况允许的情况下可安排病人听轻音乐,看喜剧电视等使病人身心放松。

3.3加强护患沟通,做好心理护理首先应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充分取得病人的信任,注意语言及非语言沟通在临床上的实际应用,同情、帮助病人使其减轻恐惧、焦虑、抑郁等负面心理。认真评估,正确掌握病人不同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疏导,用坦诚的态度仔细倾听并给予支持和理解,鼓励病人充分表达消极情绪并满足其合理要求。对死亡恐惧较大的患者和自制力差的患者,给予精神上的鼓励和安慰,必要时给予镇静剂或镇痛剂[3]。

3.4营养支持癌症患者由于长期慢性消耗、厌食及放化疗所引起的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口腔疾患等,导致体质衰弱、营养不良。所以,要根据患者的口味、嗜好、营养需求与家属共同制定饮食计划,调剂花样品种,做一些色、香、味美、易消化、富有营养的饮食。鼓励患者少食、多餐,并为患者创造良好的进食环境,给予助消化药等,以有助于提高患者食欲。定期进行营养状况评估,给予要素饮食等营养替代食物,尽可能选择由口进食,必要时给予静脉高营养。

3.5加强基础护理保持室内安静,空气清新,增强病人的舒适感。护理人员要协助和帮助患者维持良好、舒适的体位,重视皮肤护理,如洗头、剪指甲,定时翻身,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防止压疮发生。对大小便失禁患者,应使用保护垫,及时处理污物,保持病床清洁、干燥。加强体液监测,掌握病人电解质指标及营养状况。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及末梢循环情况,注意保暖。对情绪不稳定的患者,尤其是带有自杀倾向的患者,要密切关注他们的情绪变动和行为趋向。

3.6避免对患者的不良刺激听觉是临终患者最后消失的知觉,讲话时应该注意语调。家属不要在床边讨论患者的后事或失声痛哭,避免对其引起不良刺激。

3.7做好临终患者的睡眠护理中末期患者因焦虑、恐惧等心理问题出现睡眠紊乱,因此应该注意保证睡眠环境安静、光线幽暗、空气清新、温度适宜、被褥柔软,尽量减少夜间护理操作。睡前协助患者排空大小便,用温水洗脚,更换舒适的衣服,协助患者置于舒适的体位,以保证充足的睡眠,利于恢复体力。

3.8重视家属及社会支持系统在临终关怀中的作用为患者提供精心的护理,主要责任是护士,但是不可忽视家属的作用。在临终关怀工作中,病人家属、单位、同事的理解和配合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影响病人的生存质量。因此,要动员家人、朋友经常探视,让病人得到有关的积极信息,使其感到未被遗弃。此外,还要发挥护理人员的社会支持作用,护理人员与肿瘤临终病人接触时间较多,可以为病人提供情感和信息支持,在病人心理社会适应中发挥潜在作用。

3.9死亡教育患者稳定的情绪、良好的心境、精神放松都可增加患者对疼痛的耐受性。对不同年龄、性格、文化水平、社会经历、病程长短的患者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和教育内容,帮助患者正确认识生、老、病、死这一自然规律,认识到生命的真正价值在于质量,最终达到帮助其摆脱对死亡的恐惧和不安、平静面对死亡的目的。研究表明,生死观教育可改善晚期肿瘤病人对死亡的不良认知及行为,促进病人的心理健康,提高其生活质量。

4 结论

让每位临终病人无痛苦、安祥、舒适、有尊严、无遗憾地走到生命终点,让病人家属真切地感受到我们的关怀和慰籍,心态平静地送别亲人,继续开始他们美好的生活,是值得我们医护人员长期专研的课题。对临终病人的护理是一门艺术,其间掺杂着社会学、伦理学和行为学等各种学科的综合应用。因此我们以后会更加注重有关知识的学习,不断摸索,总结经验以便更好地做好此项工作。

[1]秦心华.临终病人生理及心理护理[J].中国医药导报,2007,4(20):61-62.

[2]秦燕,陈爱娣,孙云霞.临终病人的心理护理[J].卫生职业教育,2004,22(15):102-103.

[3]王静.肿瘤患者的临终关怀及护理探讨[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6,6(20):4 074.

猜你喜欢
家属营养病人
挡风玻璃爆裂致人死亡,家属诉至法院获赔偿
谁是病人
夏季给猪吃点“苦”营养又解暑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河北乡村端午文艺活动慰问农民工家属
这么喝牛奶营养又健康
营养Q&A
病人膏育
春天最好的“营养菜”
我帮病人“走后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