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中风病急性期105例临床观察

2010-02-10 06:14郭寿芳薛美玲
中外医疗 2010年1期
关键词:中风病屈曲患侧

郭寿芳 薛美玲

(山东省青岛市市北区中医院 山东青岛 266400)

自2007年至今,我院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缺血性中风病急性期病人105例,收到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105例患者,均为住院病人,男性63例,女性42例;年龄33~78岁,平均年龄52岁,所有病例均经CT或核磁共振检查确诊。其中合并糖尿病者57例,高血压者39例,冠心病者35例。按中医辩证,肝阳上亢、痰火阻络者43例,气虚血瘀、风痰阻络者38例,阴虚风动者19例,其他5例,兼痰热者59例。

2 治疗方法

2.1 中药治疗

缺血性中风病急性期(中经络),以实证为多,气机升多降少,治疗以调气熄风为主。方药组成:枳实25g、菖蒲20g、郁金15g、水蛭粉3g(冲)、地龙18g、大黄6g、丹参30g、僵蚕20g、白芍30g、淮牛膝30g、路路通30g,水煎服,日1剂。

加减:大便稀者减大黄,加茯苓30g、炒白术20g;大便秘结者,加增液承气汤或大承气汤,兼痰热者加星蒌承气汤;偏虚者减大黄,加人参9g、黄芪30g、茯苓30g;肝阳偏亢者加天麻15g、钩藤30g;痰热重者加黄连9g、胆南星6g、全瓜蒌30g、法半夏9g、天竺黄18g;淤血症状重者加桃仁15g、红花12g、川芎12g、当归12g、全蝎10g、蜈蚣2条;呕血、黑便者,减水蛭,加云南白药1~1.5g,每日3次,冲服或鼻饲。

中成药:可选择一种具有活血化瘀功效的中药注射液,如三七总甙注射液(血塞通或血栓通)、丹参注射液或粉针,川芎注射液或粉针,虚象明显者加用参麦注射液或生脉注射液;痰热者加醒脑静注射液。

2.2 西药治疗

生理盐水250mL加桂哌齐特320mg,静脉滴注,每日1次,21d为1个疗程,生理盐水250mL加神经节苷酯160mg静脉滴注,每日1次,21d为1个疗程。对症处理:予脱水剂降低颅内压,镇静止痛,重视心脏因素及应激性溃疡,选用抗生素预防或控制感染,纠正水电解质紊乱或酸碱失调等。

2.3 其他治疗

2.3.1 调位 根据患者血压的变化将患者的头部调整在一个合适的位置上,避免患者的头部过于充血或缺血。血压正常或稍高时,略抬高头部10~30°;如果血压偏低,应使头部与肩在同一水平;血压持续下降至收缩压不足90mmHg时,甚至可以采取头低足高位,特别要避免头颅部过度扭曲,影响血运。

2.3.2 调压 缺血性中风病的血压维持,应坚持2个基本原则:根据患者既往的血压而定,同时要避免过度降压。很多脑梗死患者的急性期血压升高,梗死区局部脑血流自动调节功能缺陷,使缺血半暗带更依赖平均动脉压,血压升高是机体代谢性反应,故不主张积极降压治疗,以便维持适度的脑灌注压。脑灌注完全依赖于平均动脉压,梗死后出现血压增高使机体的保护性反应,因此,除过高血压(如超过220/130mmHg)以外,无需积极降压处理。

2.3.3 良肢位设定 (1)患侧卧位:此种体位是所有体位中最重要的,它增强了患侧感知觉刺激的输入,同时使患侧躯体被拉长,从而减少痉挛。另外,这种体位更有利于健手自由的活动,可改善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具体方法:头颈部要有良好的支持,头枕要舒适,透气性要好,并保持头颈微屈曲,不可过伸;躯干略向后旋转,可用靠垫帮助支持,摆放舒适;患侧上肢保持伸展位,肩关节前屈90°,肘伸直,前臂旋后,手指伸展,为防止肩关节后撤,将患侧肩胛向前拉出,使患侧上肢充分伸展,保持抗屈肌痉挛体位;患侧下肢髋、膝关节微屈曲,踝关节背屈,足趾充分伸展,使唤侧下肢处于屈曲状态,保持抗伸肌痉挛体位。

(2)不可过伸;躯干与床面呈90°角,摆放舒适;患侧上肢保持抗屈肌痉挛体位,充分伸展,其下放一软枕支持,使软枕充分支持患侧上肢,避免出现垂腕;患侧下肢保持抗伸肌痉挛体位,取自然半屈曲位,其下放一软枕支持。软枕部分支持患侧下肢,防止足下垂、内翻。

(3)仰卧位:此种体位受颈紧张性反射和迷路反射的影响,异常反射活动最强,所以,应尽量减少使用。具体方法是:头颈部要有良好的支持,头枕舒适,透气性要好,头可偏向患侧,以防止患侧忽略;躯干伸直,避免呈半卧位加重痉挛模式;患侧肩关节下垫一小枕,防止肩关节后坠,膝关节屈曲,其下垫一小枕,防止患侧下肢外旋及伸肌痉挛,同时要使足背屈,足趾充分伸展,防止足下垂、内翻。

3 结果

3.1 疗效评定标准

治愈:神情语利,偏瘫肢体肌力恢复达Ⅴ级,能正常工作;基本治愈:意识清,瘫痪肢体肌力恢复达Ⅳ级以上;好转:不完全失语,瘫痪肢体肌力恢复达Ⅲ级;无效:治疗前后症状、体征无变化或加重。

3.2 结果

治愈51例,占48%;基本治愈47例,占43%;好转28例,占27%;无效3例,占3%;总有效率97%。一般治疗2个疗程后作疗效评定,痊愈病例中,用药时间最短者15d即恢复正常,疗效评定仍需继续中西医巩固治疗。

4 讨论

缺血性中风病系严重危害中老年人身心健康的常见血管病之一。中医认为:此病系本虚标实之征,在本为肝肾不足,气血衰少。在标为风火痰热,气血瘀阻。笔者认为临症需扣住风痰虚淤4个方面,补虚祛瘀化痰,熄风通络,贯穿始终,标本兼顾,灵活变通。

据临床观察,病人治疗效果的好坏,与患者年龄、病程长短,梗塞的部位及面积大小密切相关,故发病后当及早就医。中西医对本病的认识不同,治法各异,临床上应辨病与辩证相结合,各取所长,相互补充,与有关文献报道相比,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较单纯中医辨证施治,或单用西药治疗,可明显的提高疗效,缩短病程,促进及早康复。同时应重视和加强恢复期的治疗和合理护理,包括功能锻炼,针灸推拿,情志调节,合理饮食等。

猜你喜欢
中风病屈曲患侧
更 正
压电薄膜连接器脱离屈曲研究
眼针疗法治疗中风病的机制探讨
钛合金耐压壳在碰撞下的动力屈曲数值模拟
脑卒中康复操患者常做好
加劲钢板在荷载作用下的屈曲模式分析
偏瘫病人良肢位摆放的秘密
乳腺癌术后患者患侧上肢置入PICC导管的临床应用及观察
补肾活血祛瘀方治疗中风病恢复期100例
中风病机及用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