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野生动物病料的采集与寄送

2010-02-10 15:43尹志芳临沂动植物园山东临沂276003
中国动物检疫 2010年7期
关键词:广口病料无菌

尹志芳(临沂动植物园,山东临沂 276003)

随着动物园内饲养的野生动物品种和数量越来越多,动物疾病变得多而复杂。大型动物园特别是近几年新建的半放养或全放养式森林动物园、野生动物园,由于野生动物品种多、数量多,一旦发生疾病,如不能及时正确诊断,其后果可想而知。因此,快速准确地找出病因及病源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而确定病因病源就离不开病料的采集与寄送这项工作,这是基础,也是关键。下面就动物病料的采集与寄送的注意事项和方法介绍如下。

1 病料采集应注意的事项

1.1 采集病料要有明确的目的 野生动物疾病的病因复杂,病原种类繁多,不同的病原在其体内各器官分布也不尽一样。因此,不同的疾病,要求采集不同的病料。如果经调查一时弄不清是哪种病,也可根据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采集病料,如神经症状明显,可采集脑和脊髓;如消化道病理变化明显,可采集肠内容物及肠系膜淋巴等。

1.2 病料力求新鲜 采集病料一定要及时,一般病兽死亡即采集,最迟不超过6 h,尤其是炎热的夏天,时间过长,尸体腐烂,影响病原微生物的检出。必要时可从发病早期活体或急宰的尸体上采集病料。采集病料所用器械及容器一定要进行严格消毒,并遵守无菌操作规程,一种病料必须专用一件器械和容器。

1.3 解剖前的检查 如果病兽突然死亡,天然孔出血,血液不凝固,或怀疑炭疽者,不能解剖;可自末梢血管采一滴血,涂片,染色,镜检。当排除炭疽后,方可进行剖检和采集病料。

1.4 病例的选择 采集病料时,应选择临床症状明显或病理变化典型的病例取材。采集病料的病例,未经抗生素治疗过的为宜。

2 病理材料的采集和寄送

2.1 要求

2.1.1 采集病料所用的器械(刀、剪)要锐利;

2.1.2 术者要细心,动作要轻巧;

2.1.3 选取病料切勿挤压、刮抹、冲洗;

2.1.4 所取病料应尽量全面并有代表性,还要保持器官的正常结构和层次;

2.1.5 选取的组织块不宜太大,越大、越厚,越难固定,用作切片的组织块,通常为长宽1 cm、厚0.3~0.5 cm为宜;

2.1.6 所采集的病料块,要插上编号,以免混肴。

2.2 固定

2.2.1 一般以10%的福尔马林固定,也可用95%的酒精或Zenker氏液固定;

2.2.2 固定液量要充实,一般以5~10倍为宜;

2.2.3 固定病料的容器最好用广口瓶;

2.2.4 固定容器底部要垫上脱脂棉,以防组织块粘于瓶底,而且固定不良;

2.2.5 胃壁、肠壁、胆囊等薄器官易卷缩,固定前应将其贴在硬纸上再行固定;

2.2.6 肺组织块易浮在固定液表面,可在其上面覆盖脱脂棉或纱布,以防上浮;

2.2.7 固定时间约l~2 d即可;

2.2.8 固定病料用的广口瓶要蜡封口。

2.3 包装及寄送

将固定的病料块,装入不漏水的双层塑料袋内(加固定液或以浸有固定液脱脂棉包裹均可,封口后,将塑料装入有填料的木盒内寄送。送检时应注明固定液名称,病料种类及数量。

3 细菌材料的采集和寄送

3.1 细菌材料应在尸体剖开时立即采集。术者一定以无菌操作采取病料。将采取的病料或组织块放入预先消毒的并盛有灭菌的液体石蜡、对叽甘油缓冲盐水或饱合氯化纳的溶液容器中,以便寄送。

3.2 不同的疫病可采取不同的组织器官。病料采取方法也因其质地不同而异。

3.2.1 实质器官(肝、脾、肾、淋巴结等),应用烧红的铁片或废刀、剪、镊从其组织深部取1~2 cm2的组织材料,放在灭菌的容器内;同时还应作组织触片送检。

3.2.2 包膜腔积液、心血、脑脊髓液、关节腔积液、胆汁、分泌物及排泄物也可触片送检。

3.2.3 全血(指加抗凝剂的血液)从颈静脉、股静脉取之,盛入装有抗凝剂的试管中。

3.2.4 血清分离,以无菌操作自颈静脉或股静脉采血10 mL(不加抗凝剂),注入试管中,斜面放置凝固,待血清析出后吸取。

3.2.5 肠内容物及肠壁的采集,首先烧烙肠道表面,用吸管孔穿肠壁,从肠腔中吸取内容物,置试管中,或双重结扎一段肠管,从两端剪断送检。肠壁应用生理盐水洗掉内容物,然后置于盛有30%甘油水溶液或饱合盐水的容器中寄送。

3.2.6 胎儿流产后,可将其装入塑料袋包好寄送。

3.3 装有细菌材料的容器,应在冷藏条件下,寄出或送检;同时附上尸检记录和有关病情说明。

4 病毒材料的采集和寄送

4.1 病毒材料以在机体尚未产生抗体之前的疾病急性期采集为宜,术者一定要用无菌操作方法采取病毒材料。病毒种类较多,采取病料的部位也不尽一样。如血液、鼻拭子、鼻咽拭子、粪、尿、脓汁、水泡液、皮肤病变、脊髓液和活体穿刺材料及剖解时采集的组织,均可用于病毒分离。如上呼吸道感染可采集鼻咽分泌物;肺部疾病可采集痰;疟疾病可采集殖疹液或水泡皮;脑膜炎可采集脑脊髓液;狂犬病可采集脑组织;肠道感染可采集粪便:白血病可采集血液;有些病毒积聚于组织器官内,可无菌采集1.5~2 cm2的组织块,放入灭菌的平皿内(不加固定液)供检毒用。

4.2 病毒材料必须保持低温和潮湿的环境。一般将棉拭子折断放入含有2 mL(pH7.4)等渗平衡盐溶液的小瓶内,并加有0.2%的明胶或牛白蛋白,最小每毫升含有青霉素100单位、链霉素100μg(粪样应加2.5μg/mL的两性霉素B或40μg/mL的制菌霉素)。脑组织等可放在50%甘油缓冲液中。病料与保存液之比为1:10。血清病料可加少许硼酸,或加5%石炭酸1~2滴/mL。将采集的病毒材料封好,放在装有冰的广口瓶内或装在泡沫苯乙烯隔热纸盒内,再用冰充填后,快速寄出。

4.3 病毒材料包装必须严密、坚固。将装病毒的容器加塞蜡封后,贴上标签,注明病料名称和编号,并附有病料送检单。

5 毒物材料的采集和寄送

5.1 毒物检样应收集动物饲槽内剩下的饲料、饲草、肉食、饮水及可能食入的可疑食物等,采样数量不得少于0.5kg。

5.2 尸体中采样,应根据毒物的种类、中毒时间及染毒途径选择。经消化道急性中毒死亡的病兽应以胃肠内容物为主,慢性中毒则应以脏器及排泄物为主,经皮肤染毒的应取染毒部位的皮肤。一般取样应包括肝、肾、胃,以及胃肠内容物,膀胱内容物、血液等。取样数量:胃内容物不少于0.5kg,肠道有病变,可连同内容物一齐取下(大动物不少于0.5 m,小动物可酌情取之),血液最好从心脏取之(大动物不可少于200mL,小动物酌取),膀胱连同尿液一齐取之,肝、肾可取其一部分,必要时可取皮、毛及骨骼等。

5.3 将采样分类装在洁净的广口瓶、瓷罐、塑料瓶或塑料袋内(不能用金属器皿)注明检样名称,并填写送检单。封口后,在冷藏情况下,应尽快寄出。

猜你喜欢
广口病料无菌
新型一次性无菌治疗巾的设计及应用
基层兽医猪病料常用采集操作技术
三峡库区山羊化脓隐秘杆菌的自然感染情况
毛皮动物病料采集及送检注意事项
朱顶红快繁无菌体系建立的研究
微生物学检验材料采集、保存和运送
一次性使用无菌冲洗器在腮腺造影中的应用
精析“一器多用”和“多器一用”
瓶子里的雾
根和茎生长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