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围绝经期女性心理问题及干预

2010-02-10 16:10陈玉荣刘春丽苏俊峰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0年20期
关键词:绝经期妇女综合征

陈玉荣 刘春丽 苏俊峰

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郑州 450004

现将2008—2009年我院对航东社区卫生中心辖区200例40~60岁女性进行健康状况调查,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200例社区围绝经期女性,75%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年龄最小的45岁,最大的56岁,病程最短的1年,最长的5年,其中45~50岁的92例,51~56岁的108例;干部71例,占35.5%;工人56例,占28%;其他73例(退休及无业人员),占36.5%。

1.2 临床表现

1.2.1 围绝经期神经症状:临床表现除失眠、头昏、头痛、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等神经衰弱的症状外,突出表现是情绪不稳、激怒、烦躁、焦虑,同时伴有潮热、心悸、多汗等植物神经症状。绝大多数妇女都会不同程度地出现上述症状,但对日常生活或工作无明显影响。

1.2.2 围绝经期忧郁症:患者精神紧张、焦虑、心境低沉、全身不适、胡思乱想、多疑,忧郁经常长吁短叹,整日惶恐不安,有大祸临头之感,睡眠差,严重会出现自杀的想法或行为。

1.2.3 围绝经期代谢萎缩症:阴道干燥,性欲减退,性交疼痛,尿频、尿急,咳嗽时尿失禁,全身肌肉与关节酸痛,皮肤干燥,失去弹性,有极个别出现身体萎缩,驼背等。

1.3 社区围绝经期妇女心理变化

1.3.1 悲观失落,自卑自责:围绝经期女性脑细胞及身体其他功能衰退,生理功能下降,处处感到力不从心,感到不被别人理解,以致人际关系敏感,产生敌对情绪,由此出现自卑、懊丧,在人事关系上明显相处不好,有些甚至还表现为厌烦、争斗、摔物等不可抑制的冲动爆发。

1.3.2 缺乏必要的知识:调查显示,有30%患者对围绝经期概念缺乏正确的理解,甚至将围绝经期与心理状态、性功能消失等混为一谈,在围绝经期来临时非常紧张以致造成心神不安、惊慌失措,并加重了躯体症状。

1.3.3 心理困扰:大多数围绝经期综合征女性认为自己有较为严重的心理问题,表现为无法静息、神经过敏以及对性生活的兴趣减退,缺乏活动愿望,包括失望、悲观等较多的负性情绪严重地影响日常工作生活。

2 社区妇女围绝经期的干预措施

2.1 健康教育 在社区开展多途径、多形式的围绝经期保健的知识健康教育,倡导全社会关爱围绝经期女性,生活上给予尊重、理解、同情、体贴;定期、定点、定时在社区进行围绝经期女性健康教育知识讲座,针对不同社会文化背景、不同症状的女性给予个性化指导[1]。力求简短明了,易于接纳,必要时配合手势和表情。在施教过程中,要善于使用体贴和安慰的言语,用语一定要准确、清晰,并灵活运用委婉的修辞艺术[2]。提高女性对围绝经期的正确认识,帮助其树立信心。通过面对面的讲解,达到纠正错误观念,使其重返健康心理。

2.2 心理干预 做好围绝经期女性的心理干预十分重要,有时能起到药物所不能起到的作用。

2.2.1 采用心理咨询的方法:使社区患者进一步了解围绝经期女性的生理变化。使她们认识到这是生理现象,不必恐惧与忧虑,这些症状大多数在1~2 a内减轻或消失。鼓励病人乐观,经常开导患者,使患者心情愉快,从而顺利渡过围绝经期。

2.2.2 生物反馈疗法:使患者通过学习,认识到各种心理因素与躯体变化的关系,进行放松训练,解除紧张、焦虑。围绝经期女性由于处于特殊的年龄段,心身失调是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突出特点之一,在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治疗过程中,除针对卵巢功能衰退补充适量雌激素外,更应注重心理干预,因为,心理干预可以改变人的认知及不合理的思维方式,进一步地了解围绝经期的生理知识及心理因素对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发生发展的影响。

2.3 生活方式干预 社区围绝经期女性应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做到一日三餐分配合理,切忌暴饮、暴食。在饮食中注意补充钙制剂如牛奶,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合理安排生活,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睡眠要充足。多参加有意义的社会活动或娱乐活动,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消除焦虑、忧郁、烦躁等不良情绪,有利于保持生理和心理健康。

2.4 激素替代疗法(HRT) 目前国内外专家一致认为应用HRT可明显减轻围绝经期症状,医生可根据个体的具体情况来选择药物、剂量、途径和使用时间,一般使用不宜超过5年,并要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禁忌证。

3 结果

本组200例社区围绝经期女性,75%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通过对社区围绝经期女性患者实施科学、有效的健康干预,减轻围绝经期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4 讨论

女性围绝经期症状与心理状态、健康状况、性格特征、社会地位及忍受力等因素有关。围绝经期女性特别是城市中的职业女性,由于家庭社会压力,工作的压力等种种原因,致使她们当中患“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比例比工人、农民高2~3倍。为此,进行社区妇女围绝经期的健康干预,让更多的妇女了解由内分泌变化而产生的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医学常识。使其学会自我调节,纠正不良心理,控制不良情绪,达到消除或缓解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使其处于最佳心身状态,轻松、安全地渡过围绝经期。

[1] 史雏平,李桂英.对更年期妇女实施健康教育的体会[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6,2(3):48.

[2] 白云芳.更年期妇女的生理心理变化与调节[J].中华中西医学杂志,2006,12(4):128.

猜你喜欢
绝经期妇女综合征
SAPHO综合征99mTc-MDP及18F-FDG代谢不匹配1例
Chandler综合征1例
运动改善围绝经期女性健康
考前综合征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预防和控制
滋肾解郁宁心方加减治疗围绝经期失眠临床观察
当代妇女的工作
《妇女法》也要治未病等9则
绝经期与非绝经期女性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中医证型对比
延经丸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6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