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鸡精品——石龙鸡

2010-02-11 03:38福建省上杭县畜牧局江宵兵刘文理刘其荣
中国畜牧业 2010年11期
关键词:黄褐色上杭县石龙

○ 福建省上杭县畜牧局 江宵兵 刘文理 刘其荣

石龙鸡又称石潭鸡,属于小型优质肉用鸡,是2005年新发现的畜禽遗传资源。

一、产地情况

石龙鸡原产于福建省上杭县湖洋乡涧头村一带,中心产区在稔田镇的连四、石牌等村,分布于汀江、旧县河、黄潭河流域的临城、旧县、才溪、通贤、南阳以及太拔、兰溪等乡(镇)及上杭县毗邻的武平县十方、中堡,永定县合溪乡等地,最近几年上杭县稔田镇连四村的群体规模发展较快。

二、生物学特性

1.石龙鸡适应性强,抗病力也强,适合粗放管理。石龙鸡是经过长期人工选育形成的优良地方品种,历史悠久,适应本地的气候条件。石龙鸡适合于野外放牧,觅食力强,适应性广,耐粗饲,抗病力强,也适合于圈养。

2.品种的来源及发展。品种的来源:据上杭县志(康熙版、民国版)记载,上杭鸡有大、小两种,其中,小的就是石龙鸡。该鸡原产地在上杭湖洋乡县涧头村,因该村有一名为“石潭”的小溪而取名“石潭鸡”,鸡小爱钻洞,客家人称之为“石龙鸡”,意为小的鸡,在连四有600多年的养殖史。石龙鸡深受消费者喜爱。更是老人孩子产妇的保健滋补,婚丧喜庆的宴席,传统节日的祭祀供品。

3.消长情况

(1)数量规模变化:20世纪90年代以前,全县存栏数约5万羽,引进外来品种开展经济杂交后,石龙鸡的饲养以经济杂交利用为主,对本地的石龙鸡资源保护造成了很大的影响,致使石龙鸡纯种数量急剧下降,到2002年,初步调查全县存栏数约3000羽。2004年,在“礼品传递工程”支持下,在连四村开展保种工作,石龙鸡的养殖数量快速上升,到2006年底,稔田镇饲养纯种石龙鸡数量增加到3万羽左右,存栏10万羽。

(2)品种变化大观:经过几十年当地群众对羽毛颜色的选育,羽毛的颜色由过去的淡黄色转变为现今的深黄褐色,其他体型外貌未发生明显变化。

(3)濒危程度:由于未开展系统的保种工作,又由于“斗米斤鸡”,村民极易受市场短期利益驱动,对现有的纯种鸡进行经济杂交。因此,石龙鸡存在一定的濒危程度。

三、体型外貌

1.雏鸡、成年鸡羽色及羽毛的重要遗传特征。成年公鸡:颈羽黄色,有些有黑点;尾羽黑色,无镰羽。主翼羽黄褐色,有些带有黑色;背羽、鞍羽均为黄褐色;腹羽浅黄色。成年母鸡:颈羽金黄色,有些有黑点;其他部位羽毛黄褐色或浅黄色;尾羽短,似佛手型。雏鸡:公雏鸡淡黄色,随日龄增长,从淡黄色变为黄褐色;母雏鸡黄色,随着年龄增长,从黄变为淡黄色。

2.肉色、胫色、喙色及肤色。肉色为白色;皮肤、胫色、喙色均为黄色。

3.外貌描述。体形特征:公鸡体型矮小,属慢羽性,尾羽较短,镰羽不发达,尾部似佛手型;母鸡基本同公鸡,但属快羽型,体型看起来浑圆。头部特征:公鸡冠型为角冠,单冠直立、冠体后端分裂为两片,每片又有3个冠齿,冠色鲜红;肉髯的颜色为红色,中等大小;耳叶椭圆形,颜色鲜红;眼虹膜为橘红色,瞳仁为棕黑色;母鸡基本同公鸡,冠与公鸡相似,但较小。

四、生产性能

石龙鸡是小型优质三黄鸡,具有皮薄骨细、肉质细嫩、肉味芳香的特点。母鸡养到3~4个月达0.7~0.75kg上市,当地习惯吃阉公鸡,公鸡70~90日龄阉割,再育肥3个月达1.5~1.75kg出售。

五、繁殖性能

母鸡6月龄见蛋。在公母比例1:12的条件下,受精蛋孵化率达90%。石龙鸡抱巢性较强,一窝连续产蛋10~16个,每年产4~5窝,种鸡年产蛋量40~80枚。

六、饲养管理

在本品种形成过程中,石龙鸡以放牧为主,白天一般不喂给饲料,仅早晚少量补喂精料,鸡生长缓慢;如果进行规模养殖,也可以使用较低营养水平的饲料进行饲养,提高养殖效益。

七、品种保护与利用现状

目前,主要建立上杭稔田连四石龙鸡养殖保种示范基地进行纯种扩繁,当地以农户小规模饲养为主。

八、对品种的评价和展望

石龙鸡属于小型三黄鸡品种资源,具有觅食力强、适应性广、抗病力强的特点;经烹饪加工后,鸡肉味道鲜美可口,具有浓郁的土鸡香味,称得上是土鸡中的精品,目前在闽南、闽西和粤东一带销路很好,供不应求,市场前景广阔。

猜你喜欢
黄褐色上杭县石龙
鹧鸪天·游石龙水库
长颈鹿
力量哪里去了
曲靖市档案学会倾囊相助 力推石龙村脱贫出列
瑟瑟的梦
板栗树的栽培方法
The listening difficulties in Chinese EFL classrooms and the basic skills to improve their listening comprehension
中西结合
上杭 上杭县创新财政投入机制促进贫困村如期脱贫
青春闪光 何惧病痛——记上杭县官庄民族中学老师陈小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