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刺置细管引流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22例疗效分析

2010-02-11 04:12王庆华
中国医药指南 2010年25期
关键词:抽液细管纱布

王庆华 赵 茜

山东省临朐县朐山医院(262600)

乳腺癌术后皮下渗血、渗液发生率较高,拔除引流管后部分患者仍出现皮下积液。笔者自2006年1月至2009年6月对22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拔除引流管后皮下积液患者采用穿刺置细管引流法进行处理,取得较好疗效,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2例均为女性,年龄37~65岁,平均54岁。术式均为改良根治术,术中常规放置Y型引流管或两根引流管负压引流,加压包扎,术后引流量<15mL/d,1~3d后拔除,平均引流天数9.5d。22例均为拔管后再次出现皮下积液者,其中13例经1~3次穿刺抽液未愈。

1.2 方法

13例积液量少者(<50mL),从位置最低处用50mL空针穿刺,将积液抽净后,自穿刺针孔置入剪有1~2个侧孔的硬膜外麻醉导管或一次性输液管前端细管,植入3~4cm,外露3~4cm,将外露部分用无菌透明贴与皮肤固定,外口处覆盖无菌纱布,积液处垫纱布适当加压包扎固定。3~5d后换药,若皮肤与皮下组织固定,即痊愈拔除细管。若未完全固定,继续加压包扎至痊愈拔管。9例积液量多者(>50mL),同样从位置最低处用50mL空针穿刺,将积液抽净后,自穿刺针孔置入剪有1~2个侧孔的一次性输液管前端细管,内置3~4cm,外端保留接头,同样用无菌透明贴与皮肤固定,外端接头接引流袋。积液处同样垫纱布适当加压包扎固定。待积液消失后3~5d换药,若皮肤与皮下组织固定,即痊愈拔管。

2 结 果

13例积液量少者,4~8d痊愈,平均5.5d;9例积液量多者,7~11d痊愈,平均8d。

3 讨 论

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为常见并发症。皮下积液虽然不会危及生命,但可增加切口感染和皮瓣坏死机会,延长住院时间,推迟术后进行放疗的时间,不仅增加患者精神和经济负担,还增加医师和护士的工作强度。多年来临床医师们术中积极探求预防术后皮下积液的方法,如对创面彻底止血、创面应用生物蛋白胶、多点皮瓣缝合固定、术后加压包扎等,虽然取得了一定效果,但术后皮下积液仍无法完全避免,拔除引流管后再次积液发生率仍不低。对于皮下积液临床医师们也努力探求方法简便,疗效又好的解决办法,并取得了较好效果。近来聂建云等报道了用BD留置针引流乳腺癌术后皮下积疗效很好[1]。但临床上通常仍采用反复穿刺抽液、加压包扎的办法,有的患者需要反复穿刺抽吸很多次。

笔者采用穿刺抽液后自针孔置入细管引流的方法,对积液量少的不用引流袋,渗液自细管流出后被纱布吸附,细管实际上起到了橡皮引流条的作用。积液量多的外接引流袋,待渗液停止后拔除。因为放的是细管,置管时和置管后患者不会有什么痛苦和不适,且管子放在位置最低处,只要有积液就引出,皮肤容易和胸壁组织粘连愈合,所处理的22例均取得了较好疗效。这样即减少了反复穿刺抽液次数,又不用包扎的太紧,适当加压即可,减轻了患者痛苦,减轻了经济负担,缩短了痊愈时间,笔者认为这应该是一种处理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不错的方法。

但应注意以下几点:①穿刺及置管时注意无菌操作,防止感染。②量多者接引流袋即可,不要用负压引流袋,因管细口小若用负压引流管口很容易被周围组织吸附堵塞。③若患者怕痛,可先在穿刺点注射少量利多卡因局麻。④若穿刺针孔小置管困难,可将针孔用大号针头适当扩大后再置入。

[1]聂建云,蒋妮,李碧秀等.乳腺癌根治术后BD留置针引流皮下积液疗效研究[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9,29(10):856-857.

猜你喜欢
抽液细管纱布
提高地浸矿山潜水泵使用周期的方法
不“怕”火的纱布
神奇的细管“抽水”实验
参考答案
超声对胸腔积液定位的诊断体会
不漏水的纱布
复合式胸腔穿刺针在结核性脓胸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
胸腔穿刺置管术对胸腔积液的治疗效果分析
输液时短细管中为什么没有药液流出
如何用等压瓶做好平抛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