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蜂蜜、蜂王浆市场回顾及2010年市场预测

2010-02-11 07:04
中国蜂业 2010年4期
关键词:冻干粉蜂王浆收购价

[本刊讯]从2010年全国蜂产品市场信息交流会上获悉2009年全国蜂蜜、蜂王浆产销情况及2010年市场形势分析与预测信息,现报道如下:

一、蜂蜜

1、2009年蜂蜜收购价格走势 国际金融危机从2008年下半年开始影响到我国蜂蜜出口。据初步统计,2009年初,湖北、浙江、安徽、江苏等省份蜂蜜出口企业的蜂蜜库存量在1.5万吨以上,造成资金周转严重困难,出口企业不得不压低蜂蜜收购价。2009年春季油菜蜜的蜂农见面价4,000~4,500元/吨,调入工厂的入库价5,500元/吨。4月下旬至5月上旬,浙江西南部柑橘蜜歉收,无货可供。5月初,河南洋槐混合蜜与蜂农见面价在6,000元/吨左右。由于2008年全国多数洋槐蜜产区歉收,致使2009年5月中旬洋槐蜜收购价迅速反弹。河北40波美度以上纯洋槐蜜与蜂农见面价1~1.2万元/吨,5月下旬至6月上旬,辽宁40波美度以上纯洋槐蜜与蜂农见面价1.1~1.3万元/吨,与2008年持平。我国南方福建、广东、广西等地2009年4~5月荔枝蜜、龙眼蜜歉收,荔枝蜜收购价1.1~1.3万元/吨,龙眼蜜1.2~1.6万元/吨。6月份华北地区枣花蜜歉收,收购价在0.9~1万元/吨。6月下旬至7月中旬,河北石家庄、邢台、保定地区荆花蜜收成中等,荆花蜜与蜂农见面价前高后低(7,500~7,000元/吨)。7月份辽宁朝阳、葫芦岛、锦州荆花蜜由于干旱,大部分歉收,荆花蜜与蜂农见面价7,000~7,300元/吨,略高于2008年。6月下旬至7月中旬吉林长白山地区椴树蜜收成好于2008年,椴树蜜与蜂农见面价7,500~9,000元/吨,低于2008年。8月份,内蒙葵花蜜和吉林葵花蜜与蜂农见面价分别为 4,500~5,000元/吨和5,500元/吨左右。

2、蜂蜜出口行情与贸易分析 据海关统计,2009年我国蜂蜜出口总量7.2万吨,比2008年下降15.19%;出口金额1.26亿美元,比2008年下降14.4%;平均单价1.75美元/千克,比2008年上升0.93%。出口走势呈现前低后平,1~7月每月出口数量均在6000吨以下,8月份开始有所增加。出口前20位的国家是日本、比利时、英国、马来西亚、西班牙、葡萄牙、德国、荷兰、波兰、澳大利亚、南非、法国、摩洛哥、新加坡、印度、沙特阿拉伯、越南、俄罗斯、泰国和也门。

我国蜂蜜贸易表现出较强的抗危机能力,蜂蜜出口在短期快速下滑后,降幅逐步收窄。尽管我国蜂蜜出口在总量上保持榜首位置,但出口单价的劣势仍使得出口总额次于阿根廷(1.5亿美元)。阿根廷全年出口5.6万吨,主要销往德国(26,362吨)和美国(10,615吨)。我国蜂蜜对日本出口呈下降趋势。日本是我国蜂蜜主销市场,每年从我国进口3~4万吨蜂蜜,占其进口蜂蜜市场的90%以上。海关统计,2009我国蜂蜜对日出口2.5万吨,4,760万美元,同比分别减少25%和23%,15年来首次进口总量次于欧盟,居我国蜂蜜主销市场第二位。欧盟取代日本,成为我国蜂蜜最大销售市场。欧盟是世界蜂蜜主要消费区,也是本轮金融危机重灾区,更是对进口蜂蜜品质要求最为严格的地区。由于反倾销税影响,美国几乎没有直接从中国进口蜂蜜,海关统计,全年对美出口蜂蜜仅73吨,同比分别减少99.25%。但在利益驱使下,对美蜂蜜转口、出口超滤蜜、人工配制蜜等假蜂蜜仍屡禁不止。

3、2010年蜂蜜市场预测 2010年我国蜂蜜市场整体上应好于2009年,但形势不容乐观。

(1)外贸市场:2010年,世界处于后金融危机时期。欧盟、日本、美国经济处于逐步复苏阶段,经济增长缓慢,不确定因素很多。2009年底,我国各蜂蜜出口企业库存处于正常水平,企业家的信心指数在提高,企业经营状况明显好转。但随着中国超越德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口国,可能会招遇更多的贸易壁垒,蜂蜜也不例外。我国蜂农的组织化程度不高,蜂蜜生产方式落后,蜂蜜中兽药残留超标时有发生,出口蜂蜜以加工蜜为主,先天不足。出口企业低价竞争,导致贸易条件持续恶化。2010年,我国蜂蜜出口形势仍不容乐观。

(2)生产情况预测:2009年前期蜂产品价格偏低,影响蜂农收入,少数蜂农弃蜂改行,但幸好多数蜂场的蜜蜂饲养规模扩大。根据国家中长期气象预报,2010年我国大部地区气候属正常年份。我国南方各地,由于受国家政策的影响,油菜种植面积逐年扩大,而油菜蜜是我国最主要的出口蜜种。所以,预测2010年我国蜂蜜产量属中等年成。

(3)收购价预测:综合国内外蜂蜜产销形势,2010年春油菜蜜收购价要高于2009年,接近于常年水平,其他蜜种基本与去年持平。由于影响蜂蜜收购价格的因素很多,蜂蜜收购价不确定性很强。

二、蜂王浆

1、蜂王浆产销情况 2009年,全国蜂王浆的产量稳定,总产量在3,500吨左右。据业内同行专家分析,2009年全国蜂王浆销售总量应在3,300吨左右。其中,国内市场销量相对平稳,基本与去年持平,总量在2,000吨左右;国际市场销售量大幅下滑,约1,300吨,下降幅度超过20%,大体上与2005年的出口量1,299吨持平。

2、蜂王浆产品出口情况 2009年,蜂王浆出口542吨,金额1,202万美元,平均价22美元/千克,与2008年相比,数量下降40%,金额下降37%,平均价上升4%,单价上扬并未逆转出口总额下降的趋势,蜂王浆出口量价齐跌的状况尚属近年首次。冻干粉出口249吨,金额1,546万美元,平均价达到62美元/千克,数量上升8%,金额上升4%,平均价下降4%。蜂王浆制剂出口644吨,金额803万美元,平均价12美元/千克,数量同比下降11%,金额同比下降18%,平均价同比下降8%。从整体趋势看,我国蜂王浆干粉出口尚呈增势,但增势明显放缓,增幅同比下降40%,蜂王浆和蜂王浆制剂出口不容乐观,蜂王浆制剂出口数量连续三年出现同比下降现象。

3、蜂王浆产品出口市场分析:2009年全球与中国开展蜂王浆产品(蜂王浆、冻干粉、王浆制剂)贸易的国家仅为48个,比2008年减少3个。其中,对亚洲出口萎缩明显,量、价跌幅均在40%以上,对欧洲出口金额跌幅也超过10%,对美洲和大洋洲出口呈现增幅,但不足以扭转蜂王浆出口颓势。冻干粉对亚洲、非洲、欧洲出口均为增幅,特别是对亚洲的出口,量、价增幅超过20%,对美洲出口降幅较大,特别是对美国出口下降造成冻干粉出口增幅明显放缓。蜂王浆制剂出口对亚洲、欧洲、大洋洲和北美洲都出现下降。

日本作为我国蜂王浆主要出口市场,占据了绝大多数份额,对日本出口总量共计450吨,占出口总量的57%。其中,蜂王浆出口318吨,同比下降53%,冻干粉出口132吨,同比增长43%。对日本出口创汇总额1,624万美元,占对全球出口的59%,同比2008年的2,504万美元下降了35%。其中,蜂王浆出口737万美元,同比下降48%,冻干粉出口887万美元,同比增长38%。

2009年我国蜂王浆对欧洲的出口总量基本持平,全年出口112吨,同比下降6%,冻干粉31吨,同比上升13%。出口总额454万美元。蜂王浆对法国、意大利、荷兰出口下降明显,对德国、西班牙出口上升;冻干粉对德国、意大利下降明显,对荷兰、法国、比利时、西班牙呈上升趋势。

2009年蜂王浆出口到29个国家,与2008基本持平,出口额在10万美元以上的市场有11个,出口额在百万美元以上的国家只有日本。出口10大市场分别是日本、比利时、法国、德国、美国、沙特、土耳其、韩国、阿根廷、墨西哥。

冻干粉出口仍以亚洲为主,出口数量147吨,总值958万美元,单价65美元/千克,金额和数量同比增幅分别为19.17%和20%。对亚洲出口比重达到62%,日本为亚洲主要市场。澳大利亚超过美国,位居第二,出口数量25吨,金额达到142万美元,单价56美元/千克。美国居第三,出口金额为134万美元。对新西兰出口形势喜人,出口数量15吨,出口金额87万美元,同比分别上升31%和23%。2009年冻干粉已出口到全球五大洲30个国家与地区。出口金额在50~100万美元以上的市场有5个,比2008年增加3个。出口10大市场分别是日本、澳大利亚、美国、新西兰、韩国、法国、比利时、意大利、印尼、印度。

蜂王浆制剂出口数量比2008年下降11%,金额下降18%,平均单价下降8%。2009年,蜂王浆制剂出口到全球48个国家,出口数量、金额同比双下滑的有20个国家,其中,对日本、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泰国出口跌幅较大;出口出现三项滑坡的有7个国家。在与中国进行蜂王浆制剂贸易的48个国家中,数量同比呈现增幅的有19个国家,金额同比呈现增幅的有15个,单价增幅的有21个。

4、2010年蜂王浆市场预测:虽然国际金融危机还没完全过去,但国际经济逐步回暖,预计我国蜂王浆的出口量将会有所回升。随着人们的生活质量越来越好,收入不断提高,蜂王浆的国内市场会依然看好,市场不断扩大,销量会不断增加。受2009年市场惯性的影响,2010年我国蜂王浆市场收购价会先低后高,开端市场价格应该和2009年相比或略有提升,后期会更高,根据收购指标的不同,估计应在65~90元/千克之间。10-HDA含量1.8%以上、抗生素符合质量安全要求的蜂王浆将会供不应求,价格稳中有升,而劣质和抗生素超标的产品将继续过剩,过滤浆仍会大行其道。

猜你喜欢
冻干粉蜂王浆收购价
转地蜂场生产蜂王浆10-HDA含量调查研究
再谈蜂王浆与白发
再谈蜂王浆与白发
冻干粉护肤,效果真的很好吗
2019年小麦最低收购价公布 每50公斤112元
积极应对2018年稻谷最低收购价的调整
小麦最低收购价再次下调
蜂王浆冻干粉与蜂王幼虫冻干粉的成分对比分析
《猪瘟高免血清冻干粉的初步研究》图版
注射用复方荭草冻干粉针与常用输液配伍稳定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