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到来的MRO

2010-02-14 03:08严进军
中国设备工程 2010年8期
关键词:王建民支持系统大修

本刊记者/严进军

记者:王副院长,您好。十分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接受本刊的专访。首先请您介绍一下MRO的含义?

王建民副院长:现在大家一般讲的是MRO,但我们认为讲MRO2更为准确。MRO2是“Maintenance,Repair,Overhaul and Operation”,即设备的维护、修理、大修、操作(称运行)。具体地讲Maintenance是例行保障,主要是使设备处于正常工作状态;Repair是故障恢复,在设备发生故障和损害后使之恢复良好状态;Overhaul是设备大修,是为保持设备性能和寿命所做的翻修与革新;Operation是设备运行相关流程、活动和资源的管理,同时为设备的健康状态评估、故障预测、寿命评估等提供大量运行监控数据。

记者:怎么从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的角度来理解MRO?

王建民副院长: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已经为大家耳熟能详,现在要重新思考这个概念在今天有什么新的含义。整个设备的全生命周期可以分成初期(BOL)、中期(MOL)和末期(EOL) 三个阶段。初期以研发设计和生产制造为主,中期以使用、维护、修理为主,而末期则以回收再利用为主。以前讲的设备全生命周期主要关注设备设计制造阶段的技术管理。但对于整个设备全生命周期而言,设计制造只是设备的初始阶段;而对于大型复杂装备来讲,使用、维修阶段或者说是服役阶段的时间跨度远远大于设计制造阶段;设备退役或报废之后,还有回收利用阶段。能够覆盖设备从设计到退役的全生命周期各个阶段,才可称之真正意义上的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

就我国的制造业信息化工作而言,目前初期BOL的设备管理相对比较成熟,而在产品的中期MOL和末期EOL阶段的管理,信息化程度还比较薄弱。

再来看MRO2,维护、修理、大修、运行是中期MOL阶段的主要工作,特别是大修和运行相辅相成。在信息化时代的今天,大家都在倡导预测性修理,而预测性修理的基础却是设备运行阶段的运行数据的大量采集、记录和分析的结果。视情修理、预测性修理的理念在20多年前就被国内许多有识之士接受并努力追求,但由于当时的条件还不具备,不容易真正做到。但信息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和普及,为我们实现理想打下了坚实基础。

举个例子:大家都知道国外生产的民航飞机上都安装有黑匣子,这是非常重要的设备,它不仅是在飞机出现事故后调取机组人员对话记录的录音机,也是机上记录包括各种飞行数据、重要设备运行状态参数的记录仪,而且采集密度以秒计。这些数据在飞行结束后,将被提取并输入专门的数据处理中心的计算机支持系统,对其进行处理分析,对该飞机整体和重要设备进行质量评估以及确定其技术状态。以飞机发动机为例,假设设计大修间隔周期是1 000h,过去是到了时间不管有没有问题都将拆下来进行检查和检验。现在若使用1 000h后的评估为技术状态良好,判定可以延长大修间隔时间,那将意味着航空公司节约了维修成本和增加了飞行小时;如果在900h后就发现问题,判定不能继续使用,那将意味着航空公司可能避免了一次飞行事故或者是灾难。

而这个十分有用的支持系统是由飞机制造厂或发动机制造厂提供的,他们通过这个支持系统可以预测出自产的每一架飞机、每一台发动机的技术状态、大修时间和备品配件需求,可及时有效地提前安排。航空公司不需要过多的管理人员和库存,制造厂的各种修理计划和备件会及时送达。这种制造厂由初期BOL阶段延伸到中期MOL阶段的一系列业务活动,给我们提出了一个新的概念——制造服务。而服务于制造服务的典型支持系统就是MRO支持系统。

MRO的理念是一个推动和推广设备全生命周期闭环管理的理念,是制造业发展的大趋势。上面提到的飞机飞行数据、重要设备运行状态参数是非常重要的信息,它不但可以用于飞机发动机的大修决策,还可以反馈回初期BOL阶段,直接输送到飞机的设计部门,设计部门将根据这些数据信息改进飞机的设计,修改制造方案,进一步提高新造飞机的技术性能和质量。同样,这些数据信息也可以继续延伸到末期EOL阶段,对发动机的退役报废提供依据,把发动机的利用价值发挥到极致。同时,根据MRO数据信息的判定,还将可以利用局部零部件从整机上拆除,用于再制造与再利用。这种从生到死再到生的闭环管理和服务的理念,就是MRO的精髓。

记者:制造服务能为企业和社会带来什么益处?

王建民副院长:在欧盟所走过的道路上,支持了一系列制造服务的项目,创造了一些先进的理念和模式,比如他们有“产品服务系统”方向,他们把制造服务分成了三大类方式,第一是面向产品的服务,包括工程方案服务、产品维修服务方式;第二是面向应用的服务,主要是以租赁的方式;第三是面向结果的服务,主要是外包的方式。第一种方式是你买了设备后,我来给你提供一系列服务;第二种方式是你不用买设备,需要用时可以去租;第三种方式就是外包出去,就是买结果,其他基本不用你亲自去做。这种产品服务更加专业化、效率更高、质量更好。

这样做的好处有两点,一是提高经济性,二是更加环境友好。制造服务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服务链上整体经济效益,提供服务方在整个供应链条上无疑是要得到经济效益的,而接受服务方因为减少了不必要的物质与人力成本,同样也可以得到经济效益。同时,人们可以最大程度地使设备在自身寿命周期内发挥最大的效能,减少设备的采购,节约大量的自然资源,降低人类对物资的整体消耗,减少碳排放和各种污染,使环境更加和谐、友好、可持续。

售后服务应该是制造服务的一个组成部分,但今天所说的制造服务有比其更加深刻的内涵。在制造服务的新理念带动下,售后服务在设备的维修方面还会得到加强。

记者:MRO这样大的支持系统平台,怎样具体实施?这个平台能起到什么作用?

王建民副院长:我国的制造服务要有自己的特色。现在国家科技部高新司先进制造技术处,正在组织有关专家、企业,来研究从国家层面和企业层面上怎么开展制造服务。采用先探索、研讨,然后从制造业的示范行业和企业入手,搞几个试点单位,逐步积累经验。2009年,在国家“十一五”863计划先进制造技术领域中,拨付专款上马了“大型装备MRO支持系统”重点项目,这预示着中国自主MRO技术研究和应用的大幕正式拉开。

MRO支持系统平台是一个大型软件,主要解决MRO共性需求。它主要完成三项功能,一是支持MRO业务管理和设备运行监控信息管理,二是支持MRO辅助决策,即支持先进维修理念的信息智能技术,三是实现与BOL、EOL等阶段信息系统的无缝集成,以实现设备全生命周期内信息闭环管理。

MRO支持系统的实施,从企业设备管理的业务需求开始,采用模型驱动的架构理念(MDA),就是将具体企业的业务描述出来,输入MRO支持系统,然后MRO支持系统就按照企业的需求开始运行。不仅如此,当企业今后改变设备管理维修业务,可以自己定制,让MRO系统随需而变。目前我们做法是在企业内部建立MRO支持系统,并进行试点,将来会探索建立面向行业的MRO公共平台。

记者:现在我国开展MRO项目的研究目标是什么?先在国内哪些行业进行试点?

王建民副院长:针对大型装备的MRO业务需求,综合运用现代设备维修、信息和企业管理等先进技术成果,集中突破制约我国MRO软件开发及应用的技术瓶颈,研制面向设备全生命周期、覆盖完整MRO业务的大型装备维护和大修支持系统。国家科技部经过审慎研究和论证,决定率先在轨道交通、发电设备、航空运输和军用飞机等重点行业进行工程应用,以推动我国制造服务业的跨越式发展。

记者:MRO与目前国内企业已经运行的EAM、ERP等有什么异同?

王建民副院长:这是许多企业和设备管理高层领导会提出的问题,非常有必要讲一下。EAM、ERP广泛应用于企业设备资产管理领域,而且也日趋完善,又有很多成功案例。它们和MRO不仅不相互排斥,在某些环节上还相互重合,产生的作用十分相近。MRO服务设备生命中期MOL,但突出的是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贯穿于初期BOL、中期MOL和末期EOL,而EAM、ERP则主要集中体现在中期MOL阶段。MRO有先进的理念和模式,但目前在我国还处于研究探索的阶段,根本谈不上谁替代谁的问题。同时EAM、ERP还在继续发展,还在深化,对MRO的发展也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我历来认为:对于企业来讲,最合适的才是最好的,这要看企业的实际需求。

猜你喜欢
王建民支持系统大修
心理健康支持系统对2~3岁听障儿童干预后的影响
红碱淖在思念
“长征”五号地面发射支持系统短期快速恢复实践
养心殿大修的故事
圪梁梁
首次大修的《农村土地承包法》修改了哪些内容?
王建民:羊大为美 知行合一
上海:精心构建医改社会支持系统
茂名式大修
两次大修,两种境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