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应对水利工程施工安全生产危机的对策与措施

2010-02-14 15:42
浙江水利科技 2010年2期
关键词:隐患危机水利工程

王 蓓

(嘉兴市水利局,浙江嘉兴314001)

1 水利工程施工安全生产危机的必然性

1.1 水利工程施工产生安全生产危机的来源

水利工程施工安全生产危机的来源主要集中在企业外部和企业内部2个方面。

从外部因素来看,施工作业对象主要是江河、湖泊、山体、峡谷等不可抗阻的自然环境条件,再加上大多在露天作业,容易受到气象、水文和地质灾害 (滑坡、塌陷、大风、暴雨、降雪、低温、汛情、暴晒等)等的侵袭,施工作业中经常会遭到自然界突发性的不安全威胁。

从内部因素来看,施工企业组织形式、管理规章制度、企业装备水平、施工人员素质,以及企业文化熏陶等都存在着许多不确定的因素,也给施工作业的安全带来复杂性和艰巨性。如对安全生产政策、法规认识不足,在工程进度、质量、效益与工程安全发生矛盾时,往往是安全让步;施工行为短期化,急功近利,对安全生产心存侥幸;一些安全管理人员安全素质不高,安全操作规程掌握较少,安全隐患视而不见;施工作业人员素质低,特别是庞大的农民工队伍,安全操作知识非常缺乏,缺乏自我防护能力;机械设备重使用轻管理,机械设备老化,带病运转;还有安全保护用品质量低劣,起不到保护作用等。

上述2方面因素的负作用,构成了水利工程安全生产危机的必然,也是水利工程安全生产危机的来源。

1.2 水利施工工程发生安全生产危机的特点

(1)水利工程安全生产危机涉及面广,主要是施工作业面呈线形放射状,其组成部分 (山谷、水体、护岸、河床、桥梁、涵洞、闸门等)相互组合构成一个整体,施工周期较长,在投资建设期间占用着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因此,容易产生坍塌、沉没、溺水等责任与自然事故,直接影响企业的利益,严重的会危及企业的生存,甚至影响到社会的安全与和谐。

(2)水利工程施工建设流动性较大,造成人员、设备、机具等流动的频率增大,使得人员机具设备在流动过程中,隐藏了更多的不安全因素,突发事件发生的概率会明显提高。

(3)水利工程施工,一般地理位置比较复杂,施工现场机具设备较多,造成生命危险的可能性比较突出,施工过程中若某一方面出现问题都会带来很大的破坏与损失。

(4)随着机械施工的发展,施工组织越来越多的采用更先进更经济的机械施工,机械性能是否完好,检修保养是否到位,操作人员作业熟练程度的高低及责任心的强弱,这些潜在的不安全因素随时都可能导致事故的发生。

(5)水利施工大多以露天作业为主,施工环境常常与狂风、暴雨、大雪、严冰等相伴,恶劣的自然条件是突发事件的诱因,这些都是人力不可抗拒的,都会给作业带来巨大的破坏性,重大的水利工程安全事故往往具有突发性。

2 水利工程施工安全生产危机管理的意义

加强安全生产危机管理,有利于增强企业安全意识。控制安全生产危机要形成一套制度,但更应该养成一种自觉,全体员工的安全意识提高到道德意识的水平上来以后,也就是说,谁在工作中不重视安全,谁就没有职业道德,就是对社会的不负责任。这样,企业安全生产意识就处在一个很高的层次上,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就能在更高的水平上健康发展,才能从根本上做好安全生产危机的防范与处置工作。

加强安全生产危机管理,有利于提高工程施工质量,防止工程意外事故的发生,减少损失和施工时间的延误。在作业过程中重视技术操作的规范性与标准化,有利于工程技术人员对现有技术进行改革创新,进一步提高工程施工技术水平,从而提高工程质量水平。以安全保质量,以质量保效益,使工程进度得以加快,使工程成本得以降低,这就能更好地促进企业发展进入良性循环。

加强安全生产危机管理,有利于树立企业形象。水利工程施工企业安全管理不善,安全危机四伏,给企业带来的必将是对员工、产品、服务、资产和荣誉造成巨大的损害。而注重安全生产危机管理,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将安全生产管理落实到具体的组织管理工作中,就能够有效地防止“灭火只是拨打119,急救只是拨打120”等现象的发生,企业不仅能得到既得的经济利益,而且能更好地树立企业形象,形成品牌效益,给企业的长远发展带来强大的助推力。

3 应对水利工程施工安全生产危机的原则

3.1 安全生产法定原则

安全生产法定原则,是指安全生产具有强制性的要求。因为,安全生产是党和国家的一贯方针,是保护劳动者的安全和健康,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基本保证,也是保障水利工程施工作业人员安全,预防事故发生,促进水利施工企业发展的基本要求。特别是企业法人代表,必须增强企业法定代表人是本企业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的意识,安全生产不仅关系到企业的信誉,而且关系到国家财产及施工人员生命的安危,要正确处理好安全与生产,安全与效益,安全与进度的关系,在生产、效益、进度与安全发生矛盾时,坚持“安全第一”。水利工程施工企业,要按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和“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要求,根据本工程实际情况,制定各项有效的规章制度,并贯彻落实到工程施工的每个环节和全过程。水利工程施工企业还必须按国家规定建立健全各级安全管理机构和设立专职或兼职安全检查人员,各级分管负责人、工程技术人员和生产管理人员,必须熟悉和遵守规程的各项规定,做到生产与安全工作同时计划、布置、检查、总结和评比,重要的安全设施必须执行与主体工程 “三同时”的原则,即:同时设计审批,同时施工,同时验收投入使用。

3.2 “预防为主”的原则

“预防为主”是现代安全管理的基本原则,它贯穿于水利工程施工的全过程。对施工过程做到实时监控,提前排除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和潜在的危险,做到避免事故的发生或将事故伤害和损失降至最低程度。俗话说,“蝼蚁之穴,溃千里之堤”。隐患是企业安全生产危机的病根。对待隐患,要从 “深”、“细”、“狠” 上下功夫。一是认识隐患要深”。江总书记 “隐患险于明火,防范胜于救灾,责任重于泰山”的指示,深刻地道出了防治隐患对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只有首先认识到了整治隐患的重要性,才能深入的查找隐患,有效的消除隐患;二是查找隐患要 “细”。隐患有极强的 “隐蔽性”,始终在等待适合它“发作”的条件,一旦条件具备,便会一触即发,导致事故的发生;我们的工作就是要将埋藏在施工过程中的 “定时炸弹”挖出,切断适合隐患“发作”的种种条件,从而有效地积极预防事故的发生。三是整治隐患要“狠”。现场发现的隐患,可以当场整改的,要马上予以整改。当场没有条件整改的,要及时进行综合分析,以便落实整改措施。针对隐患具有持续性的特征,复查可以判断隐患整改的情况,可以防止同类隐患、同一地点隐患重复出现。抓隐患的整改要持之以恒,整改隐患贵在一个“恒”字,做到未雨绸缪。

3.3 夯实安全基础原则

安全管理归根到底是对人的管理,做好对人的管理关键是提高班组人员的安全素质。安全的意识和责任落实到班组,就是把防范安全生产危机一竿子插到底。基层安全素质的提高是一切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制度等得以顺利贯彻的前提。眼下,施工班组的作业人员大多是来自边远落后地区的农民工,他们未受过专业培训,素质较差,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淡薄,对工地安全生产中的基本安全常识及操作规程知之甚少,这无疑给工地的安全生产埋下重大的隐患。为此,必须将安全教育贯穿于施工的全过程。首先,要根据施工现场作业的特点及注意事项进行进场安全教育;其次,要分班组、分工种进行安全操作规程教育,让每个员工明白在施工过程中,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再次,要经常开展班组安全学习,安全员要根据工程进度变化、作业环境改变及班组安全动态,定期组织班组人员学习安全知识,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总之,对于一些非常重要的安全常识,必须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以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使其在工作中做到既不伤害自己,也不伤害别人,更不被别人伤害。

3.4 响应应急救援原则

水利施工过程中,一旦发生安全生产危机,必须第一时间响应应急救援。对事故发生时的应急处理,要根据事故影响的大小程度,迅速建立指挥中心,成立抢救小组,全面展开施救工作,尽快的减少人、财、物的继续损失、损害,阻止或控制事故的蔓延,有重点、分主次地采取补救工作方案,做好安全事故中反应的信息沟通,着重做好对人的安全管理工作,并及时向上级行政主管部门报告。对事故发生后的恢复处理,由指挥中心统一组织各部门的主管、技术人员和有关人员,分析了解事故的破坏性和严重程度,确定再生产恢复计划,制定恢复对策并及其重要性进行排序,制定恢复的全盘计划策略,确保做好对人员的保护。以维持企业的正常运行,使企业尽快走出灾难,恢复正常的发展轨道。

4 防范水利工程施工安全生产危机的对策与措施

安全工作的成败决定企业的前途和命运,良好的安全环境,可以给企业带来社会信誉和经济效益,使国家和集体财产免遭损失,群众和职工生命安全得到保障。否则,企业就会饱尝不安全生产带来的苦果,水利工程施工企业也不例外。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不断完善和发展,较大的水利建设工程项目,其全部施工任务往往是由数家承包商独立或组成联营体分别承担某一标段的施工任务。因此,不同单位的安全管理体系及工作习惯不尽相同,不同单位的职工共同组合成联营体在一起进行土建、机电工程施工或业主授予的其它工作内容,必然会存在不协调、不适应的方面,往往会出现安全工作人人都管而又人人都不管的现象。再加上施工安全事故涉及的范围广、原因多、突发性强的特点,更需要企业针对不安全的危机因素在水利工程施工建设中的巨大潜伏性,切实加强安全生产危机管理。

参加施工的人员,必须经过安全技术教育,熟知和遵守本工种的各项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并应定期进行安全技术考核,合格者方准上岗操作。对于从事电气、起重、登高作业、锅炉、压力容器、焊接、车辆驾驶、机动船艇驾驶、爆破、瓦斯检验等特殊工程的人员,应经过专业培训,获得合格证书后方可上岗。

操作人员上岗前,必须按规定穿戴防护用品。比如,在水上作业的人员必须穿好救生衣,在岸上作业的人员必须戴好安全帽等。施工负责人和安全检查员应随时检查劳动防护用品的穿戴情况,不按规定穿戴防护用品的人员不得上岗。同时,施工所用的各种机具设备和劳动保护用品,应定期进行检查和必要的检验,保证其经常处于完好状态;不合格的机具设备和劳动保护用品严禁使用。

工程开工前,施工单位必须详细核对设计文件,根据施工地段的地形、地质、水文气象等资料,在编制设计组织施工的同时,制定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施工中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时,也必须制定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此外,施工单位应加强与气象、地质、水文等部门的联系,及时掌握气温、雨雪、风暴和汛情等预报,做好气象、地质灾害的防御工作。开挖工程,施工前应根据设计文件复查地下构造物 (电缆、管道等)的埋置位置及走向,并采取防护措施;施工中如发现有文物、危险品及其它可疑物品时,应立即停止开挖,报请有关部门处理。

5 结 语

总之,只要我们在安全生产危机管理上提高认识,完善机构,健全制度,并根据各项工程的具体情况,制订和实施全面的针对性的安全措施,那么水利工程施工企业就能够有效地控制安全生产危机,安全生产事故必将大大减少,为企业的发展和壮大带来更大的空间。

猜你喜欢
隐患危机水利工程
隐患随手拍
隐患随手拍
互联网安全隐患知多少?
隐患随手拍
水利工程存在的安全隐患及对策
重大水利工程复工风采
营改增对水利工程造价的影响
高等教育的学习危机
“危机”中的自信
安徽小型水利工程改造提升创新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