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实验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优势

2010-02-17 07:48季如萍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10年8期
关键词:等式三角形同学

季如萍

河北省沧州市南冬中学 河北沧州 062450

浅谈实验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优势

季如萍

河北省沧州市南冬中学 河北沧州 062450

数学实验,指的是引导学生通过操作、实践、试验,来进行探索学习的数学教学形式。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恰当地引入数学实验,为学生学习数学提供一些感性材料,帮助学生从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度,是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的。它为学生提供了主体参与、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勇于创新的学习环境,提供了一条解决数学问题的全新思路。数学实验能够使学生顺利进行数学化并实现再创造,使学生对数学概念、规律及本质产生过程的了解和掌握;数学实验可以借助现代技术和手段进行发现并做出猜想,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对数学的热爱与研究,培养学生自觉学习和应用数学的意识;通过提出假说,借助逻辑推理加以证明,培养学生分析、概括、归纳和数学交流的能力。总之,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恰当地引入数学实验有以下优势。

一、数学演示实验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直接动力,它是求知欲的外在表现,它能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勇于探索。数学实验的最基本功能是给学生一个形象的演示过程,使抽象的数学知识还原为形象的感性化知识。初中数学的很多知识和内容都可以通过演示实验完成。教学中,我们要充分挖掘课程资源,尽量为学生创设一些数学实验机会,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亲历知识的产生过程,主动获取知识。学生通过参加教学实践活动可以极大地提高学习兴趣,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如初一“等式的性质”这一节课,我们完全可以用天平来演示说明“什么叫等式”以及等式的几个性质。因为初一的学生对天平还感觉新奇,使用天平进行数学课教学必然会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收到较好的效果。同时加深了学生对等式的性质的记忆和进一步的理解。又如: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度的拼盘证明;检验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模型操作等。学生喜欢做这样的实验,通过实验的过程来体会、感悟和理解,达到对知识从感性到理性的深刻领会。

二、数学模型有助于解决教学中的难点和重点

“数轴”这个概念很抽象,是这一节课的难点。教学这一节课前,教师可以提前通知同学回家利用一次性筷子模拟制作一支温度计。然后,教师准备一些实验室温度计,上课时分发给同学,让他们进行比较并认真检查是否有不合格或不正确的地方,尽可能让学生先发言。老师接着提问有关问题,并讲解数轴的有关概念和要素。

三、数学实验教学有助于学生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数学概念、性质、定理等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概括性,如果直接讲解,学生很难直接理解,有时会影响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所以在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知识背景和活动经验出发,提供大量操作、思考与交流的机会,为学生提供一些实物、模型、教具、教学软件等丰富的学习材料,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对具体事物进行操作,让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测、推理、交流与反思等过程,进而在增加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形成数学概念。这样学生所获得的知识才是全面的、清晰的、牢固的。

四、数学实验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教学中,如果教师直接了当地给出数学结论,学生就会感到乏味,提不起兴趣,因为这仅仅是灌装知识,抹杀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例如:在研究“三角形三边关系”一课时,课前先请同学准备三根细棒和一把剪刀,先让学生首尾顺次连接围成一个三角形,然后老师引导学生量出组成三角形的三根小棒的长度,并做好记录。同时提问:“是任意长短的三根小棒就能围成一个三角形吗?”同学们通过做实验回答“不是”。接着老师可以明确地告诉大家,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三角形的三条边长短的关系,或者说组成三角形的三条边长短的最基本的条件。提示同学们分小组进行研究。在教师的诱导下,大部分同学都会总结出三角形三边关系: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最后让学生做相关的练习,如知道三角形的两条边,可以算出第三条边的长度范围;也可以验证任意三条边的数据是否可以组成三角形。通过练习初步验证刚才的实验结论。学生只有在这样的教学实践活动中,才能把思维和实践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他们的思维得到发展。

此外,数学实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唯物辩证观,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能力、数学应用意识及严谨的治学态度等。

book=74,ebook=460

2009-12-24

季如萍,本科,中教二级。

猜你喜欢
等式三角形同学
组成等式
一个连等式与两个不等式链
同学会上的残酷真相
三角形,不扭腰
三角形表演秀
如果没有三角形
画一画
一个等式的应用
应接不暇 骑虎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