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质量分析

2010-02-17 12:48程俊辉
职业教育研究 2010年1期
关键词:院校职业高职

程俊辉

(天津冶金职业技术学院 天津 300400)

天津市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质量分析

程俊辉

(天津冶金职业技术学院 天津 300400)

就业问题是职业教育的核心问题,正确分析当前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质量是一个迫切的问题。通过了解学生就业的特点和影响学生就业的因素分析和预测学生的就业前景,可以为指导高职院校学生更好地就业提出良好的对策。

天津市;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质量

就业问题是我国当前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很敏感的问题,而大学生就业问题则是一个不能回避的问题。目前我国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作为职业教育的主体,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问题逐渐成为一个“让人欢喜让人忧”的话题。

天津市高职院校学生就业的总体状况及特点

天津市作为我国一个新的经济增长极,吸引了众多有实力的大企业前来投资。同时,作为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一个窗口,职业学校特别是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状况很大程度上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按照教育部统计的有关数据,近几年来,我国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5%左右,也就是说几乎每一个学生在毕业的时候都可以找到工作。当然这里指的是就业率(包括升学、出国、创业等隐形就业),而不是签订正式合同的情况。根据“2007年全国职业学校就业质量调查报告”的数据,高职院校学生就业签订正式劳动合同的比例为14.5%。两者之间的差异说明高职院校学生在就业问题上所面临的尴尬境地。最新的人力资源和劳动保障部公布的数据表明,2008年高职院校毕业生的一次就业率大概只有41%,形势是相当严峻的。在当前比较严峻的经济形势下,我们希望通过分析为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找到一个更好的途径,也希望解决限制高职院校学生就业的“瓶颈”问题。

虽然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率一直以来处于非常可喜的态势,但是从天津市总体来看,高职学生在就业过程中依然面临很多问题。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学生毕业的就业意愿较低,大概只有50%左右的学生愿意接受目前的工作或者可以找到合适的工作,其余学生则选择延期就业或者继续深造。也就是说,被动选择就业成为高职院校学生毕业后的两难选择。另外,那些选择就业的学生对现有工作的满意程度也不高,主要表现在对工作环境、就业行业的前景、个人发展空间及薪金待遇等方面不满。而他们选择就业的主要考虑是迫于生活压力、家庭责任或是锻炼自己,或者为了在以后找到更好的工作打下较好的基础。这也说明了高职学生的初次就业率较低的原因。

具体而言,目前高职院校学生就业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学生平均就业薪金期望值不高,平均大概只有800~1200元左右。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目前就业单位可能给出的薪金水平很低,特别是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形势下。很多企业来高职院校招收雇员,多是出于节约劳动成本的目的,认为高职院校学生学历低,所以给出相对低廉的工资,而学生作为就业的接受方,往往处于被动地位,大多只有接受的选择。这样的结果使得高职院校学生对就业失去了更多的热情。

二是主要就业行业的技术含量较低。导致这种局面的因素很多,从外部而言,存在着用人单位学历歧视和偏见的主观因素,对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能力有怀疑,同时,面对大量具有较高学历的本科生、硕士生的就业竞争,高职学生很难在技术含量较高的领域获得更多的机会;从内部而言,目前我国的高职院校在课程设置方面的确缺少主动性和灵活性,许多课程的开设无法及时适应社会的变化,教师也无法及时调整自己的专业课程,只能“边走边看”,对于开发新的课程缺少必要的信心。这样的两难局面也使得高职院校学生在就业方面处于一种飘忽不定的犹豫之中,影响了学生的就业选择。

三是就业情况不稳定。这个问题主要体现在初次就业的成功率方面,很多高职院校学生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就会考虑换工作或者选择待业,重新深造。这样的局面对学生本人而言,反映出在自我学习方面缺少主动性和积极性,无法完全适应工作岗位和环境的要求;同时,社会竞争的加剧,也迫使很多学生在就业压力下选择重新深造,以期为将来找到更好的工作打下比较好的基础,这种情况在文科专业的高职学生中更为普遍。

这样的现实从侧面说明了目前高职院校学生就业面临的问题不是国家引导的结果,而是高职院校学生在就业压力面前的一种无奈或者是两难的选择,所以才很少有学生在选择就业时候会考虑到社会和国家责任的问题。因此,需要考虑的一个问题就是,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而言,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达到怎样的程度才是合理的、正常的呢?到底大学生与高职生的就业率应该是一个怎样的关系?虽然我们现在还无法解释这样的问题,但是至少应该明确一点,即保证高职学生就业的稳定性和有效性是非常关键的。

影响天津市高职院校学生就业的因素

国家整体经济结构的影响 解决就业问题应当明确哪些行业是适合高职学生就业的领域,至少应当尽量避免与普通高等教育培养的学生在就业领域上重叠,避免人才的浪费。从我国目前的经济形势和结构来看,的确不是很乐观,问题出在哪里呢?那就要从我国整体的经济结构来分析,对于解决就业而言,对不同群体的分析可能得出不同的结果,单就高职院校学生适合的就业领域而言,处于高端和中端的产业是学生就业的主要群体,也是最能大量吸纳大学生群体就业的领域。而处于产业链环节低端的部门,在我国大都以劳动力代替资金投入和智力投入,最后的结果就是要么高职学生作为简单劳动力进入生产环节,并且只能得到低廉的报酬,要么就是选择深造,使自己将来处于更有利的就业环境。以天津市为例,虽然很多重大项目落户天津,比如空客公司等大型公司在天津投资,但是专门面向高职院校学生就业的领域很窄,所以,空谈就业概念,并不能起到鼓励和引导就业的作用,反而会造成大量劳动力资源的浪费。

经济周期的影响 毋庸置疑,职业教育是一种就业教育,而这样的教育形式一个很明显的特点就是受经济大环境的影响比较直接。当前,我国经济增长缺少有力的增长点,很难说哪个行业和领域更有能力吸纳高职院校的毕业生,所以很多学生在入校的同时就失去了毕业后的方向,很多人不是选择毕业以后工作,而是考虑如何升学,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侧面回避就业问题。另外,目前我国经济面临的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大量中小型民营企业倒闭,使得能大量接收高职院校学生就业的群体日益消失,给学生就业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就业机会的减少和就业预期的降低,使得许多高职院校的学生在面临就业问题时犹豫不决。

社会观念的影响 社会对人才选择的标准及能力偏见等因素也影响着高职院校学生就业的质量,用人单位片面认为高职院校学生的素质较低,不适合从事某些工作,降低了学生就业的成功率,限制了其就业领域。同时,工资偏低也导致很多高职学生放弃就业而选择继续深造。

解决高职院校学生就业问题的途径

我国的高职教育提倡 “行业办学”,与德国“双元制”所提倡的行业办学的思路相比,我国的行业办学却有着本质的不同,我国的办学行业更像是一个行政机构,掌握着职业学校的人事、职称等各方面的行政权利,但是却恰恰忽略了行业协会对于高职院校学生就业的指导与推荐的意义,所以,从本质上说,我国的行业只是一个行政机构,而不是一个面向学生就业的服务组织。既然要让行业办学,当然就要让行业承担更多的责任和义务,由行业协会与用人单位进行劳务方面的谈判,争取学生最大的权利和利益,才是有效增加高职院校学生就业的途径。

同时,过分强调学生就业的观念保守等因素显然是很片面的。现在的事实是,一方面,希望学生到艰苦的或国家需要的行业领域就业;另一方面,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社会上不同行业的薪酬差异越来越大,作为一个理性的职业选择群体,面对这样的差异或不平衡,很难让他们做出其他选择。所以一味地让学生改变观念显然是在推卸责任,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就业选择中存在的观念问题。必须承认的是我国高职院校学生的综合素质不如普通高校的学生,这有一定的社会原因,高职院校学生要想改变社会的偏见,自身也要付出更大的努力,只有这样才可以实现“双赢”。

[1]郑炎明.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不断提升青年就业能力[J].江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05,(1):8-9.

[2]温家宝.大力发展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中国教育报,2005-11-14.

[3]中国公共政策分析(2006年卷)[M].北京:社科文献出版社,2006.

[4]李振娥,刘旭源.职业学校就业指导探索[J].中国培训,2004,(5):58.

[5]王素霞.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就业工作的几点看法[J].中国教育研究与创新,2006,(6):19-20.

程俊辉(1978—),男,山西闻喜人,管理学硕士,天津冶金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工程系讲师,研究方向为高职教育管理与就业理论。

(本栏责任编辑:王恒)

G715

A

1672-5727(2010)S0-0061-02

猜你喜欢
院校职业高职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