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式生涯规划教学探微*

2010-02-17 12:48乐晓蓉
职业教育研究 2010年1期
关键词:生涯体验式情境

乐晓蓉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上海201209)

体验式生涯规划教学探微*

乐晓蓉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上海201209)

体验式生涯规划教学采用“先行后知”的方式,以生涯探索活动和生涯问题为载体,以激发学生的生涯探索体验为核心,倡导小组互动学习的方式,充分尊重学生自我生涯规划的主体性,最终实现学生生涯意识、生涯认知及自我生涯规划能力的统一。

体验式教学;生涯规划教育;教学设计;教学模式

高校生涯规划教学的困境与期待

随着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和生涯规划教育的意见》的颁布,很多高校将生涯规划教育纳入课程之中。高校的生涯规划教育主要体现在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课、职业发展教育课、就业指导课、就业讲座及相关活动中,有很多高校单独开设了生涯规划教育课程,有部分高校将生涯规划课作为必修课纳入教学计划之中。各高校生涯规划教育的教学多以生涯规划理论知识的传授为主要内容;教学方式多采取单向的教师课堂讲授和讲座的灌输式教学方式,为学生讲授生涯规划的知识和相关信息,其效果是学生只能记住一些生涯规划的知识,不能形成自觉的生涯规划意识与自我生涯规划的能力。

困境首先,采用讲授式的生涯规划教学方式未能将生涯规划知识传授与生涯规划能力培养结合起来,一味地强调生涯知识、理论、方法的讲授,殊不知“观摩游泳”是永远学不会游泳的。其次,讲授式的生涯规划教学方式是一种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完全忽略学生的自主探究性和主动性,而一个人的生涯规划需要自主探索生涯发展方向,逐步规划自己的生涯目标,教师是不能替代学生做规划的,讲授式生涯规划教学的效果自然可想而知。

期待生涯规划是个体了解自我、认识职业、学会做出正确生涯决策的过程,是个体“内在我”的自省过程,生涯规划教学应以满足学生生涯发展需要为起点,以启发学生生涯规划意识(career awareness)、培养发展学生自主生涯规划能力为宗旨,引导和帮助大学生认识自我,了解社会与职业,探索自己的生涯兴趣,确立职业生涯发展定向,制定具体的生涯规划和准备。采取单项的生涯规划知识传授的教学方式,既不能唤起大学生的生涯规划意识,更不能让大学生形成自我职业生涯规划能力。面对高校生涯规划教育的现状,有必要探究什么样的教学形式最适合生涯规划课程的有效开展,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方案能最有效地培养大学生的自我生涯规划能力。

何谓体验式生涯规划教学

体验式生涯规划教学的理论依据(1)生涯规划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生涯问题具有情境性、问题性、个体性的特点,只有学习者亲历、参与之后才会有更深入的思考和反思,激发生涯规划意识;只有在学习者进行自我探索之后才会反思自身现实,增进生涯规划能力。研究表明,职业成熟度愈高的人其生涯规划能力愈强,职业成熟度需要通过一系列的职业价值澄清、自我生涯选择、职业体验等自我生涯探索活动,才能得到提高。因此,学习者只有参与情境性的生涯探索活动,才能提高职业成熟度与生涯规划能力。(2)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基础。从教育心理学的知识分类来看,生涯规划的意识与能力属于隐性知识,是潜在的情感、态度和高级的问题解决能力(程序性知识)。这类知识的学习有其独特性,不同于陈述性知识,是不能依靠系统地讲授、介绍、讨论而习得的,必须依靠学生自己亲身体验、参与、经历、实践练习才能获取。可以说生涯规划课程属于经验课程、活动课程、体验性课程。因此,在生涯规划教学中,要让学习者参与情境性的生涯探索活动,激发学习者的体验欲望,使学习者在体验过程中不断思考自己的生涯发展,着手进行自己的生涯规划,强调使学习者掌握和建立系统的生涯规划知识不是生涯规划教学的主要目的。

体验式生涯规划教学的内涵体验式生涯规划教学的核心概念是体验式教学,对体验式教学进行了系统研究的国内学者杨四耕认为:“体验式教学是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创设一定的情境,使学生在亲历和体验过程中理解知识、发展能力、建构意义、生成情感的教学价值观、教学方法论、教学策略与方法。”在他人研究的基础上,笔者认为,体验式生涯规划教学是指在生涯规划教学过程中,通过创设生涯问题或活动情境,提供适宜的生涯探索项目与讨论式的对话机会,让学生参与到生涯探索活动之中,学生在经历生涯探索活动之后,体验反思自己所面临的生涯问题,分享各自的心得体会,教师在此基础上进行生涯理论的点拨和辅导,最终使学生尝试为自己的生涯发展制定规划。体验式生涯规划教学包括三大要素,即生涯探索活动是教学载体,学生参与、体验、分享是核心,学生尝试制定生涯规划的行动是结果。

体验式生涯规划教学设计的理念体验式生涯规划教学设计是以满足大学生生涯规划的需要为起点,以启发大学生生涯规划意识、培养大学生生涯规划能力与管理能力为宗旨,以设计活动化、情境化的生涯探索教学主题活动为载体,以体验式的教学方法组织教学,遵循生涯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促进大学生自主生涯规划的行动,发展其生涯决策能力,逐步帮助大学生确立生涯发展方向,为自己的生涯发展做好计划与准备。

体验式生涯规划教学的基本模式

体验是在实践中通过亲身经历形成认知与感受的过程,注重学习者的亲身参与、感悟升华。体验式生涯规划教学的具体安排是:组织学生参与生涯探索活动——提出生涯问题,引导小组讨论和全班分享——结合活动分享、运用理论提炼升华——指导学生尝试行动。体验式生涯规划教学模式如图1所示:

在体验式生涯规划教学模式中,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体验式学习的过程,学生对生涯规划教学内容的学习是内在体验的过程,其体验式学习的流程是:参与体验生涯探索活动,在活动中体验与观察——反思、分享生涯探索活动所带来的体验——整合升华已有体验,形成新的观念——改进、再尝试。体验式生涯规划教学模式开始于体验,而后是反思、讨论、分析、体验、评估,在体验中撷取符合自己特点、方向、目标、理想、志向和期望的意义,在这一过程中产生新的观点、新的发现和新的知识。学生将许多体验片段拼装组合,将所形成的意义与其他相关经验联结,然后透过个人的思考、归类、分析、内化,整合为自己的生涯态度及解决生涯问题的能力。

体验式生涯规划教学的操作步骤

生涯探索活动的情境引导生涯探索活动开展之初,教师要引导学生有效参与活动,教师对生涯探索活动的情境引导是为了激发学生参与生涯探索活动的兴趣,让学生了解活动的目标、参与活动的方式方法、明确参与活动的规则与程序。

生涯探索活动的参与体验在教师的情境引导下,学生进入生涯探索活动的参与体验阶段,此时教师的职责是对学生的活动参与进行辅导,解答学生的疑问,观察学生活动参与情况,发现学生活动中的问题,控制学生探索活动的时间,引导整个生涯探索活动的进程。学生在参与生涯探索活动时会对自身进行观察与反思,通过生涯探索活动的参与练习,会产生解决生涯问题的方法与经验。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运用自己解决生涯问题的经验方法进行生涯探索,从而激发体验、反思自我的欲望,是学生体验唤起的过程。

生涯问题的讨论分享与成果展示学生在活动中会产生很多体验,教师应根据学生在生涯探索活动中的表现及活动本身的意义,提出一些有关生涯问题,让学生在生涯规划学习小组中进一步思考讨论。要求小组中每位成员谈自己在生涯探索活动中的方法与感受、对自己的认识和思考、对相关问题的见解等。生涯问题讨论分享环节的目的,是让学生围绕活动直视自身的生涯问题,促使学生对已有的体验进一步反思整理。通过分享,学生能了解他人的观点与方法,也是团队学习的过程。

生涯理念的经验统整教师对相关生涯规划的理论知识结合学生活动的情况进行讲解,在活动之后,学生更能够接受和理解相关知识,可促进学生经验的统一整合。

总之,体验式生涯规划教学是教师对生涯探索活动的情境进行创设和引导,学生参与生涯探索活动并进行体验,学生与学生之间、学习小组内部或全班围绕生涯探索活动的体验和教师提出的相关生涯问题进行反思、讨论与分享,最后教师结合相关理论知识梳理使学生达到经验整合的过程。

体验式生涯规划教学的特点

教学过程强调先行后知体验式生涯规划的教学过程是学生参与生涯探索活动引发体验(行)、分享体验、整合体验(知)的过程。学生通过参与生涯探索活动的“行”,激发对“内在我”的认识反思,通过经验的分享讨论进一步进行态度、价值的澄清,结合教师对相关理论知识的梳理和讲解,达到经验重组与整合的“知”。此后,学生将内化和已改善的生涯探索策略与方法纳入实际的生涯规划行动,进入新的先行后知的循环过程。

以生涯探索活动与生涯问题为教学载体在每个教学单元中,教师根据教学目标设计生涯探索活动和生涯问题,教学围绕生涯探索活动和生涯问题组织展开。生涯探索活动与生涯探索情境的创设是为了激发学生的体验,使其掌握解决生涯问题的方法,讨论分享过程,引发学生对相关生涯问题的思考,教师最后的知识梳理是围绕生涯探索活动和生涯问题揭示的相关生涯理论进行讲解。可以说,没有生涯探索活动和生涯问题的引导,就不能引发学生体验、引导学生反思与分享体验,也就不能构成体验式生涯规划教学。生涯探索活动与相关生涯问题起到贯穿整个体验式生涯规划教学的作用,是体验式生涯规划教学的载体。生涯探索活动有案例分析、游戏活动、操作练习、情境模拟、角色扮演等不同的方式。

教学过程以体验为核心在体验式生涯规划教学中,引导学生参与生涯探索活动是为了引发学生体验,学生在生涯探索活动中运用自己的方法解决生涯探索活动的任务,已有的经验不断地被激发。在参与活动之后,教师引导学生围绕生涯探索活动的相关问题进行进一步讨论,是为了反思、分享体验。通过反思、讨论与分享,学生分享各自解决生涯问题的方法、策略和态度,了解到他人解决生涯问题的方法、策略、看法、态度等等,这一体验分享的过程是解决生涯问题的方法与策略的学习过程,也是生涯态度、价值观澄清的过程。

教学主体是学生体验式生涯规划教学的核心是为了激发学生的体验、分享学生的体验、让学生整合已有体验,所有的“体验”都是学生自己的体验,学生是体验式生涯规划教学的主体。在体验式生涯规划教学活动中,学生是生涯探索活动的参与者和体验者,是活动之后体验的分享者,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主角,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仅起到促进和推动教学进程的作用。

注重分享互动与小组学习在体验式生涯规划教学中,有的生涯探索活动是以个体为单位,学生可以独立完成,有的生涯探索活动是以小组为单位,需要小组成员之间合作共同完成。在每一次生涯探索活动之后,都有分享讨论的环节,采用学习小组的方式,让每个学生都能分享生涯探索活动产生的体验,针对相关的生涯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是小组互动学习的过程。在学习小组的分享中,小组成员通过倾听他人的感受和观点,发表自己对生涯探索活动的看法和解决生涯问题的方法,形成小组内成员之间的互动和相互学习。

生涯认知、生涯意识、生涯规划能力的统一生涯规划教育课程的最终目标是启发大学生的生涯规划意识,培养大学生的生涯规划能力。生涯探索活动可让学生的活动、体验、观察、感悟得到充分发展,能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对面临的生涯问题的思考与行动之中。活动是学生的天性,也是个体进行自我生涯探索的主要载体,生涯探索活动可以激发学生参与生涯规划教学的积极性和动机,在生涯探索活动中,学生亲自感受、探究、体验、发现、分享,主动地进行学习,从而形成自我生涯规划的能力。体验式生涯规划教学应充分尊重学生的自我发现与探索,使学生的情感、认知与能力同步发展,最终实现生涯认知与生涯意识的融合,实现生涯行动与生涯规划能力的统一。

[1]Bruce Joyce,等.教学模式[M].荆建华,等,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

[2]陆小娅.从说教到体验[N].中国青年报,2002-08-29.

[3]辛继湘.体验教学研究[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5.

[4]杨四耕.体验教学[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

(本栏责任编辑:王恒)

G712

A

1672-5727(2010)01-0077-02

*本文系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市级项目《职业发展教育课程教学方法与考核评价体系研究》(项目编号:B08058)的部分成果

乐晓蓉(1982—),女,安徽巢湖人,教育学硕士,上海第二工业大学教师,研究方向为职业生涯教育与咨询。

猜你喜欢
生涯体验式情境
我的教书生涯
体验式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体验式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借助具体情境学习位置与方向
体验式教学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体验式作文教学之我见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吐槽退役生涯
小学生体验式写作教学策略探讨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