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中学生实施知识管理的有效途径

2010-02-17 17:24高玉珠戴心来宫云凤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0年30期
关键词:中学生事物交流

高玉珠 戴心来 宫云凤

辽宁师范大学 辽宁 大连 116029

1 新时期中学生的特点

“90后”是当代中学生的主体,在当今的网络环境下,他们表现出“90后”共有的特征。

1)思想活跃。新时期的中学生有着对新事物敏感好奇、求知欲强的特征。一些新的、奇特的、能给予他们刺激的事物都能引发他们的兴趣。而网络作为一种高科技的新事物,更赢得中学生的青睐。

2)渴望新信息、新知识。进入青春期的中学生,随着认识能力的提高和知识经验的丰富,他们对新知识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在学校学习的知识已不能满足他们,他们渴望更多的新知识。网络是中学生接收新事物的主要渠道。

3)追求独立。思维的独立性也是当代中学生的一个重要特征。进入青春期的中学生,随着智力活动的转折,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也逐渐发展,他们越来越倾向于独立解决一些问题,追求认识自主,喜欢追求开放的环境。

2 网络环境下知识信息的传播特征

1)传播快。网络环境下知识的结构形式、知识的载体发生深刻的变化,由传统的单一形式、块状结构变为多元形式、网状结构;图文声像等信息也是通过数字化处理并存储后进行传播,用户通过计算机终端设备将信息物化后获取。通过网络的传播,人们获取信息的时间大大缩短。

2)传播内容广泛实用。网络环境下,各类知识信息在读者的要求下得到最佳组合和链接,使读者和用户获得内容全面、类型完整、形式多样、来源广泛的政治、科技、教育等诸多方面的信息。这些知识信息也由单一的知识信息变为能够反映知识信息内在联系的有效知识信息集合。

3)传播方式多样。在计算机网络已逐渐成为知识信息传播的主要渠道的背景下,知识信息的传播也由通过文本转为通过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的方式进行传播。而且,网络环境下知识信息的传播集中了传统媒介形态各自具有的优势,把图文声像组成为“超文本”。

3 中学生实施知识管理的有效途径分析

1)获取。具有大量知识是进行知识管理的前提。因此,要实施知识管理,首先要根据学习目标获取有价值的知识,然后随着中学生知识量的不断增长建构个人知识库去容纳已得的知识。

①知识需求分析。知识需求分析是知识管理的基础。在学习过程中,中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学习目标、学习主题确定要学习的知识、采取方法途径及安排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精力。

②获取知识。中学生可以通过人际关系、媒体以及计算机网络等方式收集信息。基于网络的知识管理的重点在于对新知识的甄别、获取、吸收。这要求中学生具备较高的信息素养,即要具备检索信息的能力、评价信息的能力、将获得的信息转化为个人知识的能力。

③组织知识。知识得到一定的积累后,中学生就要对自己的知识进行有效管理,这就需要中学生在这些搜集到的零散知识之间建立联系,能简单地使用文件夹、网页等工具对知识进行分类、组织、存储。最后建立知识库将所有知识以目录结构分类存放。

2)共享。这里定义共享是指中学生个人知识的共享与交流。知识只有在相互交流中才能得到发展,也只有通过交流使用,才能从原始知识中派生出新知识。知识的交流越广效果越好,共享知识的人越多,知识拥有者获得的收益就越大。在共享的同时,经过共同讨论、分析、修正,原始知识不断扩大,知识的质量和数量不断提高,集体知识和组织知识也能不断增长。

3)应用。学以致用,知识只有应用于实践当中,才能检验其正确性并产生价值。中学生在个人知识管理上,不仅要关注知识积累,更要重视知识的应用。知识积累的出发点即知识的应用及在知识的利用、交流中创新。根据知识转化理论,中学生在知识的实践应用中通过观察、模仿、体验,不仅能从别人身上学到宝贵的隐性知识,还能把个人的隐性知识传授给别人,从而完成知识的社会化。

4 小结

在网络环境下,知识信息资源在数量巨大、分布广泛、类型多样及传递快速方面,都超出传统的信息资源管理。它使中学生不断接触新事物,接受新观念的挑战。因此,中学生只有进行有效的知识管理才能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

[1]陈长虎,刘成新.自主学习过程中的个人知识管理[J].现代教育技术,2007(2):17-19

[2]黄娟.信息时代的个人知识管理探微[J].现代教育技术,2005(3):19-21

[3]王永兴.当代中学生的特点及其教育方式[J].教育研究,2007(5)

猜你喜欢
中学生事物交流
如此交流,太暖!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征稿啦
美好的事物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奇妙事物用心看
我与《中学生》的初相遇
我来“晒晒”《中学生》
TINY TIMES 3: A REAL H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