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会体育志愿者工作促进个体社会化的作用研究

2010-02-17 19:57郭海龙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0年28期
关键词:运动会社会化志愿

郭海龙

运动会体育志愿者工作促进个体社会化的作用研究

郭海龙

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和讨论法,对运动会体育志愿者工作及其特点进行分析,发现体育志愿者工作对个体的道德、社会角色、知识和技能及社会适应等方面的社会化具有巨大的作用。

志愿者;运动会;个体社会化

10.3969/j.issn.1671-489X.2010.28.021

运动会体育志愿者从志愿工作的经历中获得自身的发展,这突出体现在志愿服务的个体社会化作用上。本文通过对运动会体育志愿者工作及其特点的分析,挖掘出志愿服务工作与个体社会化之间的关系,得出体育志愿者工作对个体的道德、社会角色、知识和技能及社会适应等方面的社会化具有巨大的作用。

1 运动会体育志愿者工作的特点

1.1 高度的自愿性和服务性

运动会体育志愿者工作是为改善社会、服务社会、促进社会进步而提供的服务。志愿者不求任何物质报酬,具有高度的自愿性和服务性。志愿者活动的形成就本质上说起源于志愿者自发的行为,体现了志愿者高贵的道德品质和崇高的奉献精神。

志愿者的服务是自愿行为,表现在精神上的奉献和行动上的服务,寻求自我价值的实现。从服务动机来看,摆脱了物质追求,以精神需求为主。志愿者通过多种服务形式,注重服务内容和服务要求的结合,付出社会劳动的同时创造社会价值,最终形成社会共鸣,产生社会效应。在现代社会中应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感化和带动更多的人参与志愿者活动。

1.2 较强的教育性

个体社会化来自于较为系统的学校教育,但是社会活动的教化具有学校教育并不具备的特征,更能体现一种活动性、实践性。与学校教育相比,社会活动的教化作用对个体适应社会更为直接、更为现实。志愿者服务活动在其内涵上就具有自我引导、自我完善、自我教育、自我提高和自我锻炼的教育功能包含其中。个体参与运动会志愿服务工作其实是一个自我教育的过程。志愿者服务活动能够激发个体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而获得精神的满足,追求情感上的充实,形成道德品质和知识技能自我教育的良性循环。

1.3 专业性和服务方向性

运动会体育志愿者可以具有不同的划分,不同的志愿者承担的支援任务也有所不同。有的志愿者从事给大会供水和食品、向导、接待、登记、发通知以及安排交通、运输、邮件等工作;有的从事裁判员、翻译、医疗救护及数据处理工作,体现了较强的专业性和服务方向性。参与运动会志愿工作必须要清醒地意识到自身的优势所在,扬长避短,才能更好地服务社会。接受专业教育、拥有专业知识、掌握专业技能是参与运动会志愿者服务工作的基本条件。

1.4 社会适应性

郭晓蕾、巩旭彦在《大学生志愿者工作社会化运作探讨》一文中提出“大学生志愿者工作社会化运作”的基本构想。该文写作的目的意在为大学生志愿者适应社会提供依据和对策。实践表明,运动会志愿者工作为志愿者提供了一个适应社会的锻炼平台,让个体在综合素养方面得到发展,体现较好的社会适应性。

2 运动会体育志愿工作对个体的社会化的作用分析

2.1 个体社会化的内涵

个体社会化是指个体通过学习,掌握社会生活知识、技能和规范,适应社会环境,取得社会成员资格,发展自己社会性的过程。个体社会化涉及社会及个体两方面。从社会视角看,社会化即社会对个体进行教化的过程;从个体视角看,社会化即个体与其他社会成员互动,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的过程。

2.2 个体社会化的主要内容

教导社会成员遵守社会规范;教导社会成员掌握生活与生产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社会角色社会化;教导社会成员树立生活目标,确定人生理想。

2.3 运动会体育志愿工作对个体的社会化的作用

1)道德教育社会化效用。道德教育培养人们自觉按照一定的道德规范来支配自己的行为,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社会活动。运动会体育志愿者大多是从东道主或邻近地区召集,他们的自愿性和服务特性都源自于一种内心的道德体验和道德情感(爱国情感、劳动情感、集体荣誉感、正义感等)。运动会体育志愿者服务活动在其内涵上就具有自我引导、自我完善、自我教育、自我提高和自我锻炼的教育功能。该工作能够激发志愿者个体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而获得精神的满足,追求情感上的充实,形成道德品质的自我教育中的良性循环。

2)从志愿工作中获得知识与技能的教化。运动会体育志愿者可以分为非专业志愿者和专业志愿者,二者都从运动会志愿工作中获得不同程度的知识和技能。大型运动会的专业志愿者都具有丰富的体育专业知识和较高的专业技能。由于专业志愿者直接介入大型比赛,甚至与运动员零距离接触,因此他们的志愿资格会受到赛事委员会的更为严格的考核。赛事期间,他们的专业技能(如裁判员的裁判技能、翻译的外语翻译技能、医疗救护人员的医护水平、数据处理员的计算机水平等)都得到检验,并在紧张赛事中得到充实和提高,为以后的工作积累丰富的经验。

3)志愿者社会角色社会化效用。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提出“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活动准则。这一活动原则要求每一位志愿者都必须首先以一个贡献者的身份出现。而培养社会角色社会化的目的是培养合格的社会成员,使每个社会成员都获得适合自己身份、地位的社会角色。无论是从学校里走出去的中学生、大学生,还是已经长期实践服务社会的工作者,都应当把自己置于一个贡献者、服务者的位置进行社会角色定位。运动会体育志愿者的工作便对志愿者的这一社会角色定位起到很好的促成作用。

4)满足志愿者适应社会的需要。大学生是即将走上社会的人,追求社会的认可、获得情感上的满足和提升自我价值,是他们在校期间急需解决的问题。志愿服务很适合大学生对社会向往的实际需要,因此得到广泛的认同。运动会体育志愿者由于大部分是在校的大学生,有感受社会、适应社会、亲身实践和参与志愿服务的渴望,伴随着主体意识的增强,他们有责任和义务面对种种社会问题,并提出意见和参与解决。运动会志愿者工作为大学生提供社会实践的平台,满足志愿者适应社会的需要。

3 结语

运动会体育志愿者是参与运动会的重要群体之一。在关注志愿者为体育工作作出突出贡献的同时,还应该积极关注志愿者自身的发展。本文分析运动会志愿者工作的特点,并指出运动会志愿者工作对个体的社会化具有巨大的作用,突出表现在道德、社会角色、知识和技能及社会适应等方面。

[1]肖林鹏.社会体育管理[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6

[2]张敦福.现代社会学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山东省汶上第一中学)

猜你喜欢
运动会社会化志愿
高考志愿被篡改,考生该何去何从?
我志愿……
牵手校外,坚持少先队社会化
龟龟运动会
行政权社会化之生成动因阐释
春季运动会
get Shopty!我们的运动会
如何防止高考志愿再遭篡改
高校学生体育组织社会化及路径分析
因爱汇聚,志愿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