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写作教学中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2010-02-17 19:57孙洪俊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0年28期
关键词:想象空间作文

孙洪俊

在写作教学中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孙洪俊

10.3969/j.issn.1671-489X.2010.28.033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老大难问题。在广大的农村乡镇中学,一些写作差一些的学生“谈文色变”,无话可说,无文可作,只能东拼西凑,勉强成文。绝大多数写作一般的学生也只会人云亦云,落入俗套。长此以往,效果可想而知。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基础薄弱、缺乏兴趣、见闻不广、缺少生活积累等,而最重要的原因,笔者认为是教师在作文教学中没有运用行之有效的方法去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从而激发他们的写作热情。初中学生处于相同的年龄段,所处社会环境、学校环境和家庭环境大同小异,接触的思想、作品、传媒也大致相同,这些也就构成中学生相当趋同的思维模式。因此,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无疑是解决这个老大难问题的一条有效途径。

1 拓展学生的发散思维空间,进行求异性作文训练

魏书生老师有句口头禅:“对一个问题,有一百种解决的方法。”要寻求这“一百种解决的方法”,就要运用发散思维。发散型思维是创新思维的主要思维方式,是指沿着不同方向、不同角度思考问题,从多方面寻找问题的多个答案的思维方法。运用这种思维方式,可以摆脱传统习惯的禁锢,突破常规的束缚,闯出新路子,提出新颖独到的见解。因此,写作教学中开拓学生的发散思维,进行求异性作文训练,乃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主要手段。一些学生长期受定向思维的影响,迷信教师,迷信书本,亦步亦趋,不敢越雷池一步,提不出或不敢提与之不同的新见解、新思路。教师很有必要帮助他们解放思想,破除迷信,引导他们的思维向四面八方、上下左右辐射,鼓励他们另辟蹊径、独树一帜,推陈出新,从不同角度获得解决问题的崭新途径和方法。

一是运用多向思维,开拓学生思路。拿到一个作文题,学生往往囿于习惯思维,只能看到事物的一个方面,即大多数人首先想到的那个方面,以致落入窠臼,步人后尘。这时,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多方位思考,多角度立论,深入挖掘题目的含义,从而提出新思路、新方法、新方案。

二是运用逆向思维,鼓励学生“反弹琵琶”,即打破传统的思维程序,对问题作反方向思考。运用这种思维方式,常常会翻出新意,收到出人意料、令人耳目一新的效果。

三是运用侧向思维,引导学生的思维避开众人注目的正面,从一般人不注意的侧面进行思考,寻找突破口,解决问题。

例如,笔者让学生围绕“说冰”这个题目写作文,一般学生很容易受“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这句名言的影响,论述学生可以超过老师的观点;或受“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的影响,论述应注重知识积累。这两种立意,虽不能说错,但给人面目陈旧之感。如果拓展学生发散思维,则还可以从冰在不同环境里形状不同引申出人在不同环境中能被塑为不同形象的道理。

有很多俗话、成语,往往只强调某一方面的道理,教师可以用来作为触发学生发散思维(特别是逆向思维)的材料,引导学生大胆创新,想别人所未想,言别人所未言,从而写出既异想天开又合乎情理的文章。如“没有异想,何来天开”“开卷未必有益”“班门弄斧赞”“不在其位也应谋其政”“卖瓜就得自卖自夸”等。总之,教师要尽可能多地挖掘能引发学生发散思维的材料,营造自由宽松的氛围,引导学生在慎思、明辨的前提下破旧立新、推陈出新。

2 拓展学生的想象思维空间,进行想象性作文训练

所谓想象,一是指在知觉材料的基础上经过新的配合而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二是对于不在眼前的人或事物想出它的具体形象。想象思维是创新思维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创造活动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因素。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上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想象是创新的翅膀,没有想象,就没有创新,善于创新,就必须善于想象。作文一旦失去想象,就会黯然失色,缺乏生机;而丰富的想象,能使文章生气盎然,光彩夺目。因此,在写作教学中拓展学生的想象思维空间,进行想象性作文训练,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方式之一。正因如此,近几年无论是全省中考作文还是淄博市的中考作文,都很注重在作文中考查学生的想象能力。

怎样拓展学生的想象思维空间呢?一是结合有关课文内容,进行再造想象。课文是学生写作的范例,充分利用课文资源,结合课文内容,让学生练习改写、续写、扩写等想象性作文,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再造想象训练。二是运用形象思维,进行创造想象。不妨多让学生写一些“假如我是……”“我希望……”“新世纪畅想”“二十年后我们再相见”类的作文,并且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多看一些科幻方面的佳作,让学生进行合理的假设、推测、联想、想象,从而有所创造。三是适当鼓励学生写一些文学作品,如小小说、散文、小诗等,也是训练学生想象能力的有效方法。要营造特定的情景,通过精心启发,让学生身临其境,大胆想象,以拓展其思路,发挥其创造性。

3 拓展学生的直觉思维空间,培养、诱发、捕捉写作灵感

直觉是未经有意识的逻辑思维而直接获得某种知识的能力,或者说是通过下意识活动而直接把握对象、领悟解决问题方法的思维过程。它常常表现为对某一问题的“顿悟”,或者表现为某种创造性的观念和思想突然来临。居里夫人发现镭,就是直觉思维的生动例子。

在写作方面,直觉思维就表现为写作灵感。有些苦思冥想而不得的构思、立意、佳句,往往会在不经意间突然迸发。抓住灵感,就会文思泉涌,妙笔生花。在文学史上,此类事例不胜枚举。因此,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培养灵感,捕捉灵感,从而激发其创造欲望。灵感不能靠消极等待,而要积极培养。正如钱学森指出的那样:“灵感是有的,但是你得去追求它,你不追求它,它也绝不会主动找上门来。”灵感是建立在长期的积累上的,灵感的培养离不开积累。

其一是生活的积累。教师必须指导学生观察事物,积累材料,存储信息,这样,学生在写作的时候,头脑里积累存储的材料信息就会像电影一样,一幕幕浮现于眼前。“长期积累,偶然得之”,这是培养灵感的基本条件。

其二是知识的积累。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多读书,会读书,读好书,开辟第二课堂,拓宽阅读视野。“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学生满腹诗文,在写作时就会洋洋洒洒,以至一挥而就。反之,则成无米或少米之炊,一脸苦恼,何来灵感?

灵感需要培养,也需要诱发。这就要求教师做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方面要从学生心理特点和生活实际出发,尽可能把文题命得巧妙灵活些,切忌大、空、虚,少些限制,让学生有话可说,有理可议,从而拨动学生心弦,诱发其作文灵感,刺激其写作欲望。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展开联想,使学生思路畅通。灵感的出现,往往和丰富的联想、想象密不可分。发挥想象,展开联想,是诱发灵感的一个重要途径。

灵感具有敏捷性,所以需要及时捕捉,否则就有可能稍纵即逝。在灵感性作文训练方面,日记、随笔是非常值得提倡的一种训练方式。语文教师要抓住“随”的特征,要求学生把看到的好词佳句随时摘抄下来,把脑中闪现的思想火花随时形成文字。培养灵感,诱发灵感,捕捉灵感,是直觉思维训练的三部曲,唱好这三部曲,必将提高学生的写作热情,增强学生的写作信心,从而促进写作水平的整体提高。

总而言之,在这个高度信息化、知识化的时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已成为时代对教育的迫切呼唤,从这一点来说,在写作教学中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就显得尤其重要。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边河中学)

猜你喜欢
想象空间作文
快乐的想象
空间是什么?
创享空间
细观察 多想象 善表达
这些并不是想象,有些人正在为拥抱付费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
QQ空间那点事
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