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会学生数学阅读 提高学生发展潜力

2010-02-17 19:57时间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0年28期
关键词:教科书数学能力

时间

教会学生数学阅读 提高学生发展潜力

时间

美国著名数学教育家贝尔在论述数学教科书的作用及如何有效地使用数学教科书时,提出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把教科书作为学生学习材料的来源,而不能仅作为教师自己讲课材料的来源。因此,教会学生学习的重头戏就是教会学生阅读。阅读能力的提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而自学能力是终身学习的基础、保障。

阅读能力;怀疑精神;终身学习

10.3969/j.issn.1671-489X.2010.28.039

现象一:很多学生书上的概念定理背得滚瓜烂熟,但要求用自己的话复述的时候,却支支吾吾不知如何表达,运用定理做简单的习题时也不知如何下手。

现象二:每当考试后总有很多学生抱怨又因为粗心看错题,导致错了很多不该错的题,甚至有些字数较多的题目看都没有看懂。

现象三:有些学生在开始的时候只要保证上课认真听讲就能成绩不错;到了后来,尽管上课同样认真,但仍止不住成绩不断下滑,听不懂的越来越多。

这些究竟是为什么呢?其实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他们的数学阅读能力低下造成的。在阅读数学材料的过程中,学生必须能够准确理解材料中的每个术语和符号,并能正确依据数学原理分析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最后达到对材料的理解,形成知识结构。因此,数学的阅读需要很强的逻辑思维能力。但是,长期以来数学阅读却一直被大家忽视。数学教师往往在备课时已经把教材内容进行提炼,只把提炼后的结果呈现给学生。而学生则是被动地接受和理解,失去宝贵的通过阅读掌握知识的机会,时间长了也就失去阅读数学教材的能力和习惯。数学阅读能力直接影响学生的数学学习和长远的发展潜力。教学生学会阅读是一项授人以渔的工作,从学生的长期发展来看,必须把教学生阅读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潜移默化地融在学生的数学学习中。

既然数学阅读如此重要,那么如何开始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呢?笔者拿自己的两个班级从以下方面开始为期一个学期的加强学生数学阅读的实验。

1 做好动员,让数学阅读引起学生足够重视

人都是有惰性的,一个人如果没有奋斗的目标则很难长期地坚持下去。因此在开始时,教师必须让学生认识到数学阅读的重要性,以及培养良好的数学阅读能力会得到哪些方面的进步。学生有了目标,有了希望,能感觉到一天天的进步,自然愿意坚持下去。

2 数学阅读的方法

在家里,为了保证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进行数学阅读,笔者要求学生每天晚上至少自己预习新课10分钟,使他们初步了解第二天将要学习的内容,既锻炼自学能力,又使第二天的听课变得更为轻松。学生了解了重点难点,听课做到有的放矢,知识点掌握得更快更好。

在课堂上,首先唤起学生的兴趣,激发阅读动机。例如引入课题:现在我手上有10 000元人民币准备存入银行,目前银行一年存款利率是1.98%,三年存款利率是2.52%,是一年一年地存合算,还是连续存三年合算?这时学生就会议论纷纷。教师应抓住这一有利时机指出:要解决这一问题,就需要应用今天将要学习的数学知识。通过设问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因此,数学教学要注重把数学问题“生活化”,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以此激发学生阅读教材的动机。

另外,对于较抽象、难以理解的内容,阅读则可以安排在讲授过程中。教师先对一些难以理解的名词或题目难点进行讲解或提示,然后让学生阅读,保证阅读的有效性;对于知识连贯性、系统性强的内容,可以安排在讲授结束后阅读,以培养学生的概括判断能力,保证学生的阅读效果,使学生真正从阅读中掌握知识,提高能力。除此之外,笔者还经常找一些数学方面的小故事、趣味习题,增加学生数学阅读的兴趣,让他们感到数学阅读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

3 注重阅读的方法,使学生实现有效阅读

数学阅读固然要讲究独立思考,但如果只是让学生阅读,而不分析思考,则收效甚微,也失去数学阅读的意义。所以,真正做好数学阅读要注意以下方面。

3.1 数学阅读要精细

与阅读文学作品及一般性的文字不一样,数学材料要一字一字地读,如果遇到不懂的地方不及时处理,会对下面的阅读形成障碍。有些重要的内容也许要反复读上几遍才行。

3.2 数学阅读要边读边想

数学阅读的过程也是相关知识再现的过程,在阅读的过程中有时还要联想各种解题方法,有时则需要边读边写,边读边画。要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比较,可以是新旧知识的比较,也可以是同类题目的比较,在比较中让学生明白,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许多旧知识可以帮助解决新问题,从而降低学习的难度。

3.3 数学阅读要保持怀疑精神

在学生的阅读过程中要鼓励学生保持怀疑精神。如果在阅读中只是被动地把定理定义划一划背一背,对于想通过阅读教学生学会自己学习是没有任何帮助的。怀疑精神可以使学生观察得更仔细,思考问题更加深刻,久而久之,学生无论是在数学学习上,还是在生活上,都会更加的理性,而不是人云亦云。保持思维的独立性对于学生的人生具有重大意义。

例如,学生在学习“等可能条件下的概率”一节时遇到问题:“抛掷一枚均匀的硬币2次,会出现几种等可能的结果?”学生看到这个问题,首先会自己思考,大多数会想到都是正面、都是反面、一正一反3种结果。有了自己的答案以后,学生再继续往下阅读。但随着阅读,他们发现书上一共有4种等可能的结果,其中一正一反又可以分为先正后反和先反后正。学生通过自己的反复比较,可以认清两者之间的区别和联系。由于是自己经过怀疑、观察、比较、思考得来的,学生对其本质的了解也更为透彻。所以,当第二天教师关于这个问题加深难度时,比如提问“相同面朝上的概率是多少”“两次朝上的面相反的概率是多少”“你可以用上面的例子设计一个方案,使两边获胜的可能性相等吗”时,学生回答起来就很轻松。由于学生之前有过思考,所以整堂课的容量和深度都可以上一个台阶。

4 再好的方法也需要时间的累积才能看得到效果

教师应经常鼓励学生,引导学生看到坚持数学阅读得到的一点一滴的进步;学生只有切身感受到数学阅读给他们带来的进步,才能坚持下去,最终由量变到质变,能力得到提升。

在笔者进行强化数学阅读能力的实验之前,笔者的两个班和其他班级分数相差无几。其中计算题得分率约为84%,解答题得分率为53%,最后两个涉及数学阅读理解的大题得分率为18%;其中所有的代数题得分率为73%,几何题的得分率为56%,总成绩120的试卷均分为85。而在进行了一学期的阅读能力的加强训练后,学生在再一次的期末考试中有了明显的进步:计算题得分率约为82%,解答题得分率为57%,最后两个关于阅读理解的大题得分率上升为24%;所有的代数题得分率为76%,几何题的得分率为62%,总成绩120的试卷均分为88,高于年级平均分4分。

比分数提高更令人感到高兴的是,随着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不断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越来越大。尤其是一些本来不喜欢数学的学生,也逐渐克服对于数学的畏惧心理。学生不再是对着定理公式死记硬背,体会到数学问题虽然千变万化,但很多问题之间有着相似的规律,有很多知识具有内在的联系。学生明显感到经常阅读教材有助于克服数学学习中的畏难情绪,增强数学语言的理解力,提高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那种不能正确、有序、逻辑合理地书写解题过程的学习困难现象也有所改善。

美国著名数学教育家贝尔在论述数学教科书的作用及如何有效地使用数学教科书时,提出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把教科书作为学生学习材料的来源,而不能仅作为教师自己讲课材料的来源。因此,教会学生学习的重头戏就是教会学生阅读。阅读能力的提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而自学能力是终身学习的基础、保障。为了使学生保持发展潜力,更能够适应未来世界的需要,从现在开始给学生更多的机会来进行数学阅读吧。

[1]周万强.数学教学中学生阅读的思考与实践[J].中国教育研究杂志,2007(4):50-53

[2]严士键,张奠宙,王尚志.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

江苏省徐州市王杰中学)

猜你喜欢
教科书数学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备急千金要方》:中医急诊教科书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藏起来的教科书
对一道教科书习题的再探索
被藏起来的教科书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