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妙提问 让科学课堂充满魅力

2010-02-17 19:57池笠锋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0年28期
关键词:铁钉磁铁食盐

池笠锋

科学本身就是一门充满魅力的课,要让科学课堂充满教学魅力,离不开课堂提问。课堂提问是一种常用方法,其目的是使学生产生疑问,积极思维,充分调动学生的观察、思维、想象等能力,并能有效地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同时教师可以从中发现问题,有的放矢地展开教学。

1 逢山开路,遇水搭桥,让课堂教学焕发魅力

教学情境的创设有利于促进和发展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情感潜能的开发,从而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提高成为可能,成为现实。教学过程中,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能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尽快进入教师所创设的学习境界中,在其头脑中形成疑问,导致探索欲望的产生,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学习动机,实现学生无意注意向有意注意的转换,引导他们在下一过程进行观察、实验和思考。

有这样一位小学科学教师,在上“磁铁有磁性”这一课时,上课铃声响后,学生安静地坐在教室里等待他来上课,这时只见他急匆匆地抱着课本手里还拿着一包东西向教室走来。谁知他刚跨进教室门,就摔倒了,手里的一包东西散开来,学生的眼睛齐刷刷地盯着散落一地的小铁钉。以下是教学片段:

师(顺势提问):“哪位同学想想办法帮我把散落在地上的铁钉快速地捡起来?”

学生纷纷说用吸铁石(磁铁)吸。

师出示磁铁:“是这个吗?”

生回答:“是。”

师:“你们说的吸铁石,它也有名字,叫磁铁。”(板书磁铁)“接下来怎么办?”

生:“直接用它去接近铁钉。”

师:“铁钉被磁铁吸起来之后我怎么把它再取下来呢?”

生:“一个个拔下来。”

师:“太费时间了,在磁铁上动动脑筋?”

生:“可以在磁铁外面包一层布,z这样就可以用布把铁钉包裹着取下来。”

师:“用布包了磁铁它还能吸铁钉吗?”

生:“行的!”

师:“好的,你来试试。”

2 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让课堂提问焕发魅力

一节课从头到尾始终少不了老师的提问,课堂提问是科学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巧妙的提问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思维发展,还能及时反馈学生学习信息,发现学生学习中碰到的困难和不足,便于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探究,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但是,如果教师提问不当,会使学生情绪受抑,思维受阻,造成课堂“冷场”,更谈不上是有魅力的课堂。

当学生在课堂上的发现和原有的认知产生矛盾、学生与学生之间存在歧义时,也是教师提问的有利时机。因为这时的学生有把问题搞清楚的强烈欲望,教师的提问能有效地促进学生思考。如“分离盐与水的方法”一课中,很多学生认为烧杯里的水全部蒸发后,原先溶解在水里的盐也会随水蒸发。但实验中学生发现用酒精灯给蒸发皿里的盐水加热,水蒸发后,底部留下一些白色颗粒,这和他们原先的认识产生矛盾。有的学生认为白色颗粒就是原先溶解在水里的食盐,有的学生认为这不是食盐而是其他物质。这时教师提出“让我们仔细观察这些白色颗粒,比一比它们和食盐有哪些异同”的问题,学生通过和食盐颜色、大小、形状的比较,通过尝味道、做溶解试验,找到说明这些白色颗粒是食盐的依据。这种实证意识正是科学课需要培养的。

3 妙问呵护、润泽心灵,让平凡课堂焕发魅力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是开放的,充满不可预知的种种可能。平地起波澜也是常见的事。沉着、冷静的同时,如何“扭转乾坤”“化险为夷”,还要靠教师的语言机智。

一个好的问题能引起学生的思维火花,激发探究的欲望,指明方向,使学生更好地进入探究学习的领域。因此,教师提出的问题,应具有鲜明的指向性、引导性、探究性,而不是简单的重复和师生之间的一问一答。比如“热是怎样传递的”一课的导入部分,教师设计“金属棒的这端并没有浸入热水中,它怎么也变热了”“你为什么这样猜测”等问题,很好地暴露了学生的原有想法,自然地引出下一教学环节。又如在第一个探究活动结束之后,教师出示一块金属圆片,并提出问题:“热在这块金属圆片上又会怎样传递呢?”“你为什么这样猜测?”这里问题的设计不仅能使环节之间衔接自然,而且通过“你为什么这样猜测”这一问题,使学生对前面探究活动进行回顾,发散学生的思维,学生自然而然地会想出:热在金属圆片上也是从较热的部位传递到较冷的部位。可以说这堂课在前一堂的基础上又进行改进,使得本课内容上得完美无缺。

巧妙追寻课堂提问的艺术,让提问变成课堂上严肃紧张时的一种调味剂,让提问真正成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一次心连心的交流,课堂在问与答中由于思维的碰撞而产生思维的火花,让科学课堂更精彩,更具魅力!

猜你喜欢
铁钉磁铁食盐
钉多少颗铁钉
巧称食盐
新修订的《食盐专营办法》相关表述之探讨
食盐PK风疹块
钉铁钉
隔水取铁钉
愚人食盐
玩磁铁
用磁铁治病,由不信到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