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教学中歌曲的艺术处理

2010-02-17 19:57孟庆媛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0年28期
关键词:高潮人物形象节奏

孟庆媛

声乐教学中歌曲的艺术处理

孟庆媛

10.3969/j.issn.1671-489X.2010.28.071

在声乐教学中,要让学生唱“会”一首歌并不难,但要唱“好”一首歌却是一个艰辛、细致、漫长的过程。它需要教师同学生一起认真分析研究,挖掘词曲作者的创作意图和创作背景等多方面因素,在深刻领会歌曲的内涵的基础上,再根据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扬其所长,避其所短,使学生最终能用歌声把歌曲的总体构思和艺术设计生动、形象地表达出来,使演唱富于艺术性、深切感人。

在听多数学生的演唱时,总感到没有美感,其关键原因就是学生对作品只重视追求声音的技术,而忽略歌曲的情感、艺术形象等深层次内容的表现,对作品的理解不够,没有把作品的内涵表现出来。歌曲写得好,还要靠歌者唱得好,才能激发观众的强烈共鸣。好的歌唱应当是声情并茂、技艺结合,才能达到感人的境界,产生极富感染力、沁人肺腑的艺术效果。因此,在声乐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表现与处理作品的能力,是声乐教学中的重要环节。那么,如何提高学生对歌曲的艺术表现力呢?

1 熟悉作品

唱好一首歌,首先要了解作品,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就是这个道理。要对作品的歌词内容与音乐特点有较全面的把握,同时还要对作品的时代背景与词曲作者的生平、思想感情、生活经历和艺术风格及其表现手法作进一步的了解,从而正确地理解作品所反映的生活内容、思想内涵与情感。

法国音乐家皮埃尔·贝尔纳克认为:“照谱纸上确定的符号发出的音响是表演家首先要做到的事,他必须靠这些符号来理解作品,因此他面临的第一任务就是把乐谱辨认清楚,以最大的注意力和精细的准确度在音乐中确切地表现出来。”要准确地表达作品的思想内容与感情,首先要唱熟曲调,准确把握音高、节奏。节奏是音乐的支柱、乐感的标志。在掌握歌曲的节奏时,既要做到准确稳定,更需富有动感,充满活力。节奏的强弱处理,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在演唱歌曲时,如不注意强弱的处理,那么歌曲会唱得平淡无味,节奏中强调的强弱感则失去意义。其次,歌曲处理中对歌词的分析是很重要的,通过歌词可以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弄清作者的创作意图。歌曲的艺术魅力包括旋律和歌词,歌曲中的歌词像诗歌或散文一样,它是具有一定的韵律的。在演唱每一首歌曲前,应对它的行腔和抑扬顿挫进行一番研究,合理地安排各种强弱变化,使演唱有起伏,字词清晰分明,以利于歌曲的表现。故在学唱一首歌曲时,可以先熟读歌词,在朗读中深入细致地体会歌词所创造的感情氛围,认真分析歌词语言的节奏、韵味、语气、语调及语言色彩因素的规律和特点。歌词发音不准确,对作品的理解也有妨碍,势必影响听众对所演唱的歌曲的理解,演唱对听众的感染力定会逊色不少,所以一定要把歌词读熟读准,以免影响歌曲的表现。唱熟曲调,唱准音高、节拍并注意乐感,熟悉歌谱和正确地把握音准节奏,是对作品从音乐上分析研究的基础。

2 准确地塑造歌曲作品的人物形象

首先,要较全面地了解作品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与背景,作品所反映的生活内容与情感,从而对作品中所刻画的人物形象的时代、民族与个性特征有较深刻的认识和理解,这样才能将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准确地体现出来。其次,要仔细地分析、研究词曲作者使用什么音乐和语言描绘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从而对作品中描绘的人物形象的性格、气质、思想、感情有较深刻地认识和理解,这样才能将作品中的人物形象鲜明地体现出来。最后,要以作品为依据,演唱者充分运用自己的想象,对作品中的人物进行艺术的再现,从而使塑造的人物形象更具体、更典型,这样才能将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完美地体现出来。总之,演唱者要把自己对歌曲作品、歌词与音乐的理解,用优美的歌声将作品的思想内容与情感准确地表达出来,这是艺术表现的重要原则。

3 准确把握歌曲中的韵律表现

歌唱是要表现一定的情感和内容,要想打动听众,必须以情带声。有的演唱者由于只片面追求声音,虽然声音有一定的强度和亮度,但缺少真情,声音也就苍白无力。一定要理解歌曲所要表达的内容和情感,如果演唱者只是像背书一样地将歌唱完,又如何能够动人呢?但是,表达歌曲的感情过于夸张,其结果事与愿违,同样打动不了听众。歌唱者在尊重和忠于原作的前提下,根据自己对作品的理解进行艺术加工,将声乐技巧同歌曲的艺术表现密切结合而演唱的过程被称为“二度创作”。

进行二度创作,首先要重视恰当地运用速度的快慢疾徐、音量的大小收放、力度的轻重强弱、节奏的抑扬顿挫、音色的浓淡明暗、声音线条的连断圆润、语气及语调的变化。对歌曲旋律的分句、吐字行腔、气口安排、声音的运用等要作统一的安排。

其次,要注意歌曲高潮的处理。歌曲的高潮都是作曲家精心设计的,它既是作曲的重点,也是情感表达最强烈的要素。歌曲中表达感情最强烈的部分就是歌曲的“高潮”,它一般是在旋律音较高和力度较强的地方。高潮在歌曲中常有以下几种情况:1)歌曲的高潮通常在歌曲的尾声或接近尾声的地方出现;2)歌曲的高潮在全曲的中后半部即3/4处或3/5处出现,整个歌曲有一个发生发展及推向高潮的过程,符合音乐的发展规律;3)没有高潮,整个歌曲的旋律只是轻轻地流动,没有大的起伏;4)很多歌曲由于音乐发展和表现的需要,有几个高潮,但是,虽然有几个高潮,也有主高潮和次高潮之分,在演唱中,一定要注意突出主高潮。因而,在教学中要指导学生明确歌曲的高潮所在,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体力和能力巧妙地进行设计和安排,合理地运用情绪,注意情感的推进,以最美的声音、最深的情感来表现作品的高潮。

4 歌曲演唱的整体布局

当将一首歌已经唱得准确、熟练,而且对歌曲的思想内容与感情形象、风格特点等都有了比较深入的分析和理解之后,就可以进入演唱的整体布局阶段。在进入演唱的整体布局阶段时,第一步,要根据作品的思想内容确定演唱基调,即以什么样的情绪作为歌曲的基本感情,是庄严的、崇敬的,还是深情、怀念的;是欢乐、幸福的,还是忧郁、悲伤的;等等。在进行整体构思的艺术处理时,就要对作品的演唱基调作一个准确的定位。第二步,要根据作品的风格、特点确定其演唱的风格。例如,先要看所演唱的作品是属于民歌还是创作歌曲,是歌剧选曲还是艺术歌曲;歌曲的类型是属于颂歌还是进行曲,是抒情歌曲还是叙事歌曲等。比如,演唱的是一首抒情歌曲,就要看它采用了哪个地区、哪个民族的音调作为素材创作而成。只有这样,才能对作品的演唱风格作一个准确定位。第三步,再根据作品所刻画的人物形象或描绘的情景、意境,将一个人对作品的感情体验融入其中。第四步,根据歌曲内容的需要,运用声音上的高低、强弱、刚柔、收放、连断等对比,语言上的语气、语调的变化,以及唱腔上的旋律、节奏、调性等变化,来表达歌曲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和精神境界。此外,还要对歌曲旋律的分句、吐字行腔、气口安排、声音运用以及作品开头、高潮、结尾等方面作出统一的布局与安排。歌唱者还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用自己的表演技巧来展示歌曲的意境,设计并处理情绪起伏与变化。

总之,歌曲的艺术处理,主要还是取决于个人的审美情趣以及对作品内涵的深刻领悟和高超的演唱技能。只有真正地了解和熟悉歌曲作品,并深入地分析、理解歌曲作品的内涵,才能在演唱中准确地表达歌曲的思想感情,塑造歌曲的艺术形象,把握歌曲的演唱风格,从而完美地表现作品,达到声情并茂的艺术效果。歌曲的表现是永无止境的,这需要用毕生的精力去研究探索。随着时间的推移、知识与经验的增长,对歌曲的研究和表现就会愈加深刻而趋向完美,也只有不断地探索、追求,才能在艺术的天地里有所收获,演唱出人们喜爱的歌曲来。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皇城二中)

猜你喜欢
高潮人物形象节奏
花有自己的节奏
吃饭有个最佳节奏
百折再看高潮来
如何做好表演中人物形象的塑造
论近年来中国网络剧人物形象创新
辛弃疾田园词中的人物形象
巧用侧面描写,丰富人物形象
YOUNG·节奏
国企反腐开启“一天查处一人”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