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风筝在中学体育教育中的运用

2010-02-17 19:57胡中华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0年28期
关键词:放风筝风筝体育

胡中华

初探风筝在中学体育教育中的运用

胡中华

10.3969/j.issn.1671-489X.2010.28.078

1 研究背景

据调查,放风筝是很多学生都特别喜欢的,它能缓解学生学习和生活压力,获得运动快感,有利于人际交往。本地区的风筝文化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悠久文化内涵,也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学校在市、县、区举办的风筝放飞比赛活动中,多次荣获团体组织奖、个人奖。如今,为弘扬风筝优秀文化传统,风筝放飞活动已深入到学生中,制作风筝,讲解放飞技巧,让学生反复试飞,是他们最快乐的日子。通过这项运动的推广、普及,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全方位的提高,学校课外活动搞得丰富多彩,有声有色。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学校初中部全体学生。

2.2 研究方法

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调查法和行动研究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让学生放飞风筝能活跃体育课堂氛围,愉悦学生身心

风筝,古代又称为“飞鸢”。最早的风筝是以木材制成的,因而也叫“木鸢”。据载,鲁班曾经以竹木为材料制作一只木喜鹊,可以连续飞行3日。由此可知,在2 000多年前已有风筝的影子。秦汉后,纸的出现促进风筝的进一步发展。唐宋以后,风筝大为盛行,此时除了作为军事上的通讯工具外,也成为人们喜爱的娱乐工具,是清明时节人们最爱玩的游戏。在清明时节,春风由下往上吹,最适于放风筝。

一说到放风筝,学生参与的兴趣非常浓,特别喜欢,不需要教师多说什么,都能自觉投入到活动中去。学生在快乐体育活动中愉悦身心,调节紧张学习情绪,提高身心健康水平,发展体能。笔者从事中学体育课外活动多年,发现单一活动内容乏味,学生厌烦,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就成了活动的关键问题。风筝运动的实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学生自制风筝很投入,情绪高涨。每一个学生都主动参与,在开展的“风筝的研究”“让我们一起制作风筝”“让风筝飞翔”及“风筝畅想”等研究性学习活动中,不经意间激起学生探索创作的欲望。随着活动的深入,学生又对风筝的文化发生浓厚的兴趣。

3.2 通过风筝制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

在制作风筝过程中,学生都喜欢自己制作,如各种人物、动物等图案的风筝。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制作自己理想的风筝,他们根据不同的主题制作风筝,有的像小鱼,有的像大雁,五花八门,有粗有细,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动手实践能力有了质的提高。由于精心设计,亲手扎、糊、绘等技艺锻炼人的思维,使中枢神经系统更加灵活,使手指更加灵巧。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转变教学方式,引导学生相互配合制作风筝,学生在学习中一直都在自己动手的实践下来完成教学内容,既能充分展示自己动手的能力,又有利于人际交往、集体配合。

在放风筝过程中,让学生先自己单独试放,教师再进行示范讲解。在活动中让学生主动参与评价,比一比谁放得高、快,谁制作得更精致、更漂亮,此外还可以开展小组比赛。1)如冲破班级的界限,同年级段的学生在同一场地进行活动、比赛。2)按照男生、女生、男女混合进行比赛,对于比赛的结果让学生自评、互评。通过自评、互评充分发挥学生评价的主体性,提高学生合作的意识和自信心,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积极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3)通过体育课堂、课外体育活动、运动会及其他各类特色体育比赛途径,大大激发学生参与体育实践活动的兴趣,并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能力。如组织学生开展课外风筝兴趣小组的综合实践活动,对体育锻炼有更深的认识,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内在意识更强。

3.3 放飞风筝能培养学生的健康体魄,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自主探索能力

放风筝对人的健康很有益处。“鸢者长寿”,传统中医认为,放风筝者沐浴和煦阳光和春风,具有“疏泄内热,增强体质之益”。清代文献指出:“今人乘风放纸鸢,令小儿张口望之,视以泄内热。”史书《续博物志》也有“放风筝,张口仰视,可以泄内热”之说,可知放风筝这一活动的健身作用。现在医疗实践也证实在放风筝时,通过手、眼的配合和四肢的活动,可达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强身健体的目的,对神经抑郁、视力减退、失眠健忘、肌肉疲劳等症具有很好的疗效。放风筝时,有时向前漫步,有时向后倒退,也有时要慢跑或侧身跑,这对增强腿部力量和脚步的灵活,提高心血管和呼吸系统的活动有一定好处。放风筝时双臂还要不停地抖动风筝线,并伴有自然的屈腿动作,可使躯干和四肢的关节得到充分活动,有效预防关节炎、肩周炎、腰背痛等症。放风筝时,由于不断地昂首或上下左右扭动颈部,两眼注视风筝,这对预防颈椎病和调节眼肌功能也颇有裨益。

风筝活动不受场地影响,不分男女,不分年龄,便于操作,在风和日丽的大自然中放风筝是最好的日光浴、空气浴。跑跑停停的肢体运动可增强心肺功能,增强新陈代谢,增强体质。此外,放风筝的群体性也很强,学生相聚在一起可以交流心得,通过自主的参与、学习,这样在学习范围上远远超越狭窄的课堂,让学生走进大自然,通过与自己周围的人、事、物的实际接触、合作学习、动手操作来获得最鲜活的体验,得到最实际的提高。另外,通过自制活动,不仅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学会动手操作,学会合作,学会思考,同时使自己的知识和智慧得到充分的展示,获得宝贵的情感体验,有力地推动学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深入发展。

3.4 放飞风筝能培养学生欣赏美的能力,拓展学校体育文化课程建设

学校以活动推动风筝运动的发展,开展各种风筝比赛和风筝节活动。比如风筝节,不但是交流风筝技艺的节日,也是了解风筝文化的好机会。在学校风筝大赛上,近百盏风筝翱翔蓝天,比赛场地上彩旗飞扬,四周悬挂着“寻找春天,放飞理想;保护环境,爱我家乡”等巨幅标语,气势恢宏而壮观。体育的发展是以“健康第一”为指导,以全面发展学生为中心,努力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要完成以上目标必须首先让学生读懂体育并欣赏体育。在风筝活动中,活动使学生大脑高度集中,放飞时没有丝毫内心杂念,心境愉悦,学生极目蓝天,其心胸也会感到开阔。此外,春季草长莺飞,触目皆景,如同一次人与自然的美好对话。利用这样的美景改善学生的不良心理,增强自信,担当责任,正确对待成功与失败,促进学生心理正常发展,提高学生的体育欣赏能力,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

4 结论

风筝是有着悠久历史的民族体育运动项目,也是一种很自然的户外运动,融趣味性与知识性、健身于一体;风筝让学生在活动中愉悦身心,提高身心健康水平,改善学生的心理状态;通过放飞风筝使学生在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等5个方面得到全面和谐发展。通过风筝活动,使学生对风筝的起源和风筝文化有了一定的了解,知道它的文化内涵以及丰富人们的生活。在学生自己动手的过程中培养他们的想象能力、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活动中,学生积极结合自身经历,热情地开展活动,学制作风筝,懂得如何查寻资料,怎样去探究,更重要的是懂得人与人的合作。这些经历将是学生终身的财富。尽管所制作的风筝飞得并不高,有些甚至不能起飞,但恰恰是这些给了学生动力,引领学生再次扬起理想的风帆,再次踏上探索的捷径,去获得更大的提高!

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浦河实验学校)

猜你喜欢
放风筝风筝体育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在手账中为风筝比心
放风筝
学做风筝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放风筝
谈体育实践课中知识的扩展
放风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