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010-02-17 19:57刘婷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0年28期
关键词:小学生音乐课堂

刘婷

现阶段我国中小教育中,音乐是一门重要的学科。随着现代教育的发展,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深化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小学音乐课程较以往的音乐课有所不同,它更加注重知识与能力的综合性与实践性,注重学生音乐兴趣的培养,在培养学生音乐审美意识,陶冶情操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如何激发小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以取得最佳的音乐教育教学效果,一直以来是广大音乐教师不断探索与研究的话题。小学音乐课程标准也明确提出:“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和方式引导学生走进音乐,在亲身参与音乐活动的过程中喜爱音乐,掌握音乐基本知识和初步技能,逐步培养成鉴赏音乐的良好习惯,为终身爱好音乐奠定基础。”现结合多年来从事小学音乐教学的实践,笔者谈几点体会。

1 创设优美的学习环境、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培养与学生所处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氛围有着密切的关系。优美的环境、和谐的氛围是激发学生兴趣的首要条件。一是创设优美的学习环境。教师和学生一起布置教室,挂上乐器和音乐家的图片,在黑板上设置一个音乐专栏,让学生自行设计出版音乐周报。这样学生置身于自己所创设的音乐学习环境中,会由衷地对音乐产生亲切感,学习激情由此而生。二是创设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里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心灵接触。也就是说学生知识的获取、技能的形成需要建立轻松、和谐、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教师要对学生倾注一片爱心,要以微笑的面容、动听的语言、优美的动作、整洁的衣着、平等的心态来拉近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心理距离,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和蔼可亲,从而亲其师,信其道,学生才能激起学习的欲望,才能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才能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

2 运用形象直观教学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生年龄小,自我控制能力差,注意力不集中,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如果采用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模式,整堂课上学生的注意力难以集中。而在教学中运用形象直观教学法,利用如图画、录音机、多媒体等各种媒体,符合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可以同时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利于发挥学生自身优势,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如运用录音机播放歌曲、教师范唱来刺激学生的听觉,让学生进行模仿;运用多媒体集图文声像于一体的特点,以动听的音乐及优美的动画来刺激学生的视觉与听觉,这样更利于激起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

如在教学歌曲《春姑娘》时,事先可以利用多媒体根据歌曲内容设计一幅图画:绿色的田野里种满绿油油的小麦苗,还有小野花、流淌的小河、在空中飞翔的燕子,还有辛勤忙碌的小蜜蜂、踏春的小朋友和身穿绿衣的春姑娘等。这样一幅春天的图画,将歌曲的大意完全展现出来,既便于学生理解歌曲大意,又便于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

3 运用故事教学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生普遍喜欢听故事,将音乐的教学与童话故事的讲授相结合,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及智力特征,可以有效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失为一种较好的教学模式。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一方面可以把相关的音乐作品编成故事,用生动的语言讲给学生,可以吸引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集中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如在教学歌曲《小红帽》时,笔者绘声绘色地给学生讲述童话故事《小红帽》,并以歌曲《小红帽》为背景音乐。学生听着动听的故事及美妙的音乐,很快就进入童话世界,融入音乐教学氛围中,乐学善学,学习热情高涨,教学效果事半功倍。另一方面,可以将相关作品的创作背景或作者的小故事讲给学生听,让学生对当时的创作背景或作者的生平轶事有一定的了解,更利于学生理解与掌握音乐作品,同时可以多方面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

4 运用情景表演,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生模仿能力强,善于模仿,爱好表演。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运用情景表演法,创设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同时音乐是有声无形,而情景表演是有形无声,将二者相结合,可以更形象、直观、生动地来表现音乐,激起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热情,让学生在自己的表演中加深对音乐形象与情节的理解,陶冶情操,培养审美能力。

如在教学《小蝌蚪找妈妈》时,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所描绘的情景编排音乐情景剧,让学生把课堂当舞台。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人,成了情景剧的主角,都踊跃参与,充分发挥想象及集体的智慧。他们边唱边跳,表演得非常投入,小脸上洋溢着笑容。有的小组还准备了可爱的头饰,得到全体学生的一致好评。在轻松快乐的表演过程中,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及参与欲,使学生对音乐课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同时让学生参与表演全过程,更加充分地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及想象力,促进学生求新、求异,利于学生音乐素养的形成,利于学生个性的形成。

5 积极开展课外活动,积极评价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场所,课外更是提升学生音乐能力、巩固所学、自主创新的重要途径。因此,要立足课堂,有效延伸,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让学生在课堂与课外都学有所获。在课外可以组织学生成立音乐兴趣小组,让学生进行歌曲的创编,或根据歌曲自行编排舞蹈等。同时可以让学生编辑出版音乐小报,介绍歌曲的创作背景、作者的相关信息及当前的流行音乐及相关的音乐小知识,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多地获取音乐相关知识。同时运用赏识教育,积极评价,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真正爱上音乐。在活动中,教师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及时表扬与鼓励学生,让学生体验成功,意识到只要努力就一定能够成功,进而增强学好音乐的信心与能力。尤其是在学生受到挫折,信心不足时,更应该相机鼓励,指导学生走向成功。当学生表现不好时,切忌一味批评,要在指出学生错误的同时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与自信心,给学生最大的帮助,为学生指明前进的方向。

小学音乐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小学音乐教育的最终目标就是培养学生音乐兴趣,树立终身学习的愿望。小学生音乐学习兴趣的培养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至关重要。音乐教育教学工作者必须不断提升自身的音乐素养,加强专业知识学习,学习新理念,贯彻新理念,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从学生的现有知识、生理及心理特点出发,优化教学过程,激起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

猜你喜欢
小学生音乐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音乐
我是小学生
音乐
秋夜的音乐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