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课堂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素质

2010-02-17 19:57崔彩荣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0年28期
关键词:白磷胶管酚酞

崔彩荣

化学是一门来源于生活、生产实践的科学,它的诸多内容与生活实际应用密切相关。有效实施新课程,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关键在于对化学实验教学的改革,因为实验教学能提供给学生事实,它具有目的性、探索性和易感知性的特点。化学同时也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实验是化学教育的一种最有效的教学形式,它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和巩固化学基本理论,掌握化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科学素质。

1 通过化学实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在化学课堂上让每位学生以愉悦的心情去认识绚丽多彩、与人类息息相关的化学,积极探究化学变化的奥秘,形成持续的化学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化学的自信心。在化学教学中,设置各种实验情境,引导学生发现新的化学情境与已有知识的冲突所在,进行分析,从而提出问题,并加以解决。

例如在进行“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的教学时,笔者从家中蜡烛的熄灭方法,燃烧木柴时要把木柴架空,实验室里酒精灯的熄灭方法,农村里在灶上加个鼓风机,打火机上留有通风口,农村家中地炉、煤炉都留有通风口等学生非常熟悉的实验情境出发,引导学生思考,发现问题,这样就会使学生在实验问题中掌握燃烧的条件。同时笔者改进课本中白磷燃烧实验,将铜片上的白磷与红磷分别装入两支试管中,用单孔塞塞紧,单孔塞上插入一根玻璃管,上端扎进小气球作为缓冲。将两支装有药品的试管同时放入盛有开水的烧杯中,同时用镊子夹取一块白磷放入盛有开水的烧杯中观察实验,得出燃烧的条件。通过实验的改进,减少白磷燃烧对环境的污染。

2 通过探究性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化学实验对学生来说,是鲜活的信息刺激,做每一个实验,不仅仅要求学生学到实验操作技能,更需要的是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好奇心,树立学好化学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逐渐形成创新意识。化学实验的目的,不仅在于获得所谓的“正确”实验结果,更重要的是使学生经历和体验获得实验结果的探索过程。化学实验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只有亲身经历这样的过程,学生才能理解什么是科学,什么是科学实验,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才能得到科学方法的训练,形成科学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有关的实验现象,运用所学的知识,由现象推出结论,使学生在复习旧知识的同时解决新问题!

如在学习分子不断运动的知识时,首先做一个氨水使酚酞试液变红的实验,作为知识铺垫,然后对课本上的浓氨水和酚酞试液的实验进行改进。用一支试管取少量浓氨水用带胶管的单孔塞塞紧,胶管另一端的玻璃管深入盛有无色酚酞的试管中;用另一支试管取少量浓氨水用带胶管的单孔塞塞紧,胶管另一端的玻璃管深入盛有无色酚酞的另一试管中;将盛有无色酚酞的试管放于盛有热水的烧杯中,让学生观察有关实验现象。学生发现两支试管中的无色酚酞都变红,但是放于热水中的试管中的无色酚酞先变红。为什么?学生分析、讨论、交流,回答有关问题:分子不断运动,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所以热水中的、试管里的无色酚酞先变红。

通过实验改进,减少浓氨水扩散对环境的污染,又节约了药品。学生体验科学实验和科学探究过程与方法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态度,激发了学生进一步探究的兴趣和欲望,这样既巩固了新知识,又复习了旧知识。

3 通过家庭小实验,强化化学与生活、生产实际的联系

由于家庭小实验有趣,操作简单,贴近生活,深受学生欢迎,让学生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实际简单的问题。

如切过咸菜的菜刀更容易生锈;用久的热水瓶胆和烧水壶内沉积的水垢用食醋来去除掉;将鸡蛋放入盛食醋的茶杯中观察蛋壳表面产生的气泡以及鸡蛋壳变软并且鸡蛋会上下浮动。又如为何餐具上沾上油渍不宜用冷水洗而要用洗涤剂、纯碱、热水洗?照片为何塑封?在进入深井、菜窖时为何要做灯火实验?房屋着火为何不宜马上开窗通风?为何在潮湿的情况下铁制品容易生锈?为何不能用铁制品盛装波尔多液?为何炸油条时放一些小苏打?……让学生把家庭小实验拿到课堂上进行交流讨论,一起来解决实验中遇到的问题。通过这些活动,学生能够感受到化学就在自己身边,化学与生活、生产、社会密切相关。

综合上述几点,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师应对教学目标、教材深入钻研,对学生、学法做全面分析了解,精心设计灵活多样的实验方法。实现课堂教学结构的最优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技能,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猜你喜欢
白磷胶管酚酞
邪恶的空中焰火:白磷弹
振动环境下液压胶管疲劳寿命分析
发动机出水胶管脱落原因分析及对策
白磷燃烧实验的改进
酚酞指示剂配制猜想
酚酞指示剂配制猜想
把白磷弹关进“笼子”
把白磷弹关进“笼子”
再次离心血清分离胶管对常规生化指标的影响
酚酞试液配制中的『意外之旅』